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2023-01-13 20:45:51张欣怡
建筑与装饰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美丽建设

张欣怡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

美丽乡村是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目标,主要就是通过加强领导、实施规划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促进农村地区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整洁以及管理民主。为更好适应新常态化经济发展趋势,加快生态文明社会及美丽乡村建设进程,还需要积极推动美丽田园建设活动开展,通过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人文景观传承及保护结合在一起,构建人文景观富集区美丽乡村建设机制。

1 概述人文景观元素及美丽乡村建设

1.1 人文景观元素概念

人文景观又被称之为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创造出的成果,通过将社会、文化、宗教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形式。人文景观群落特征显著,可具体体现在不同地区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现阶段人文景观学术定义尚未实现统一,部分学术界认为人文景观主要就是由历史形成,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的风景画面,包括建筑、道路、人文掌故[1]。人文景观象征着社会、艺术及历史的变迁,具有特殊的时代与地域烙印特征。还有部分学术界认为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及文化古迹、宗教圣地、民族,风情,建筑等。人文景观内的旅游资源可深刻展现出当地特色文化与历史,能够为游客带来形象美及意境美的统一感受。

1.2 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开展重要性

人文景观由各要素构成,可分为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两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物质人文景观元素主要包括村庄整体空间布局、建筑风貌、文物古迹与特殊地质地貌。在长时间演变及发展下,农村地区的人文景观极为丰富,便可由人的感官直接捕捉,实际利用率更高。

非物质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村民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等。由于此些元素较为抽象,还需要着重挖掘其应用价值,制定出更加可行的应用方法,实现人文景观元素传承及保护目标。

2 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景观元素应用存在问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期间,人文景观元素以其独具的地域性、历史性特征,得到了初步开发应用[2]。但就目前来看,在人文景观元素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同质化较为严重,乡村特色文化在城市化影响下逐步消失殆尽没问题。

2.1 人文景观元素设计问题

在现有人文景观元素设计过程中,受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导致人文景观建设缺失乡村独有风貌,使当地人文景观特色资源难以得到根本上利用。具体而言,在乡村空间布局中,部分乡村选择的建筑类型与本土乡村建筑类型存在较大差距,更加向城市建筑结构靠拢。在建筑内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布置时均可以模仿城市建筑形式,致使地区独特人文景观元素被浪费,乡村原有文化积淀被削弱。

2.2 人文景观元素受到破坏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目标,最大限度实现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目标[3]。但由于部分乡村建设期间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随意扩大乡村占地面积,对周边生态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导致人文景观明显被破坏。由于管理部门没有加强村民对传统人文景观建筑保护的宣传工作,导致部分珍贵的历史建筑被随意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到人文景观元素应用效果。

2.3 人文景观元素保护方法使用不当

随着乡村旅游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类民宿建筑数量增多在最大限度吸引游客,在乡村中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人造景观,导致传统人文景观元素受到破坏。部分乡村虽认知到人文景观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但所使用的保护方法不当。许多人文景观建筑被随意使用新建筑材料修复,严重影响到建筑本身观赏价值与历史价值,导致人文景观资源利用率始终处于有待提升阶段。

3 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原则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能够与人文景观元素传承及保护融合在一起,还需要严格遵循人文景观传承与保护原则,确保人文景观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区及利用,为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程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而言,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性原则。要求在人文景观元素利用过程中当与自然景观元素相互协调,使传统景观与现代景观相互融合。切实保障人文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及统一性。

生态性原则[4]。要求在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标为基础,最大限度控制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范围,及时做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使乡村能够基本保持原有自然风貌,吸引更多游客关注。

地域性原则。在乡村人文景观元素设计工作开展期间,相关设计人员还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地域性原则,分析乡村特有人文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历史发展变迁等因素,确保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可以有效突出地区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特征,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的文化自豪感,确保村民及游客均能够积极参与到人文景观元素的传承及保护活动内。

4 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具体措施

4.1 加强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的宣传及管控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工作的管理及宣传,增强村民对人文景观元素的认知度,配合使用形式丰富的宣传手段,使村民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内[5]。将人文景观思想建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建立健全专项人文景观元素传承及保护机构,对现有乡村规划方案进行切实优化。

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核心,为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稳定有序推动更多人文景观资源保护项目。

4.2 做好乡土特色的保护工作

在美丽乡村人文景观元素继承与保护期间,还需要做好乡土特色保护工作,深入了解本地乡土文化特征,分析现有农村地域特征、环境现状、功能定位,制定出适宜乡村经济发展的各类形式。

要求在乡村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将开发与保护工作同步开展,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稳定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

突出重点人文景观元素,针对人文景观元素的继承与保护,制定出统筹兼顾原则。着重控制农业生产期间的污染物排放量,避免农业经济发展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要求乡村发展需要延续传统空间格局,继承历史文化及自然风貌特征,继承乡村空间既有发展规律,切实彰显出乡村本土文化内涵。

为最大限度发挥出乡村地区特有文化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展期间,还需要着重关注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工作实施,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对保护及发展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确保传统村落能够始终朝向可持续发展方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实现。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应当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理清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内部关联,做好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工作。传统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秉持文化自觉原则,制定长久规划,设置合理的传统村落保护方案,着重分析并处理乡村建设期间的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内部关联。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工程,需要着重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及现代意识,切实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

4.3 着重关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人文景观元素种类较多,具体可分为田园景观、聚落景观、建筑景观、文化景观等。为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期间,不仅需要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还应当做好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挖掘地区山水风光优势建设乡村经济。

利用现有乡村基础结构,打造出具备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乡村生态旅游体系,在完善当地服务节目的同时,保护及传承特有人文景观元素。着重关注地区生态商贸发展,推行绿色产业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面积。加强生态文明社会价值观宣传力度,推动生态旅游行业建设。

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时,人文景观元素的继承与保护还需要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建设结合在一起。加强村民责任意识与道德教育,确保优秀人文景观及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继承与发扬。

5 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景观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以旅游业为例,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下人文景观旅游发展模式,确保农业经济发展能够与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

5.1 人文景观旅游组织模式

组织模式是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借助组织模式可确定人文景观元素开发及利用方向。乡村地区多维人文景观元素富集地带,可以结合政府、企业、乡村集体主导组织等多方力量,开发人文景观元素中的有价值[6]。要求在组织模式制定过程中,旅游决策需实行民主化、旅游经营需实现共生化、人文资源需实现保护化,使涉及人文旅游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协调。

5.2 人文景观旅游管理模式

在以人文景观元素为中心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实际管控力度。配合使用政府与社区集体互动管理手段,切实调动乡村旅游各参与方积极性,将乡村旅游业与旅游行业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乡村旅游管理正规化、制度化目标,确保村民能够自觉肩负起人文景观元素的传承与保护职责。

5.3 人文景观旅游市场营销模式

为充分发挥出人文景观元素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以农村特有人文景观为基础,制定出精准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借助联合经营以及规模化建设手段,打通乡村旅游市场,树立乡村人文景观元素品牌形象。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文景观传承及保护工作对满足农民精神层次需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意义重大。现有人文景观元素利用率不高,部分人文景观已受较大破坏。为充分发挥出人为景观元素应用期间的积极作用,还需要着重关注乡村人文景观设计工作,挖掘乡村特有文化、环境及人文特性,在稳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基础上,使特有人文景观资源能够得到全面保护利用。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美丽建设
城市公共空间人文景观设计
牡丹(2020年20期)2020-12-07 05:58:03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1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姑苏水城旅游人文景观整合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