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薛 明
他喜爱兽医学,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之密切相关;
他把自己人生最充实最美好的时光倾情挥洒在了西北大地上;
他叫陈士恩,是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5年7月,他到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他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动物医学研究中,用汗水与执着书写出扎实的畜禽“产学研”人生之路。
为促进动物医学发展、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陈士恩曾在澳门赛马会马医院及兴奋剂检测中心进修学习3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床兽医学研究生进修班学习3年。这些学习积累,为他拓宽视野、坚定科研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所工作的大学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所处的西北地区又是我国牛羊肉的主要产地。他的科研主要围绕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牛羊肉类食品安全检测与疫病防控来进行,这些工作与西部农牧民生活息息相关,他十分热爱这个工作,能为老百姓做点事他心里十分舒坦。
他曾经兼任中外合资北京华骏育马有限公司兽医部主任,主要负责从国外引进纯血马,把控马病检疫、繁育和本地化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批赛马马医骨干。他当上学院领导之后,仍坚持一边工作一边搞科研,每年培养2至3名研究生。他培养的学生有的就职于甘肃省疾病控制中心、甘肃省食品安全检测研究院、兰州市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等机关部门工作,有的考上天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研究所等博士生继续深造,有的到新疆、青海、内蒙古、云南、贵州、北京、四川和辽宁等省市去工作,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培养的学生主要来自于我国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加工作后都逐渐成了所在单位的骨干,都把他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到西部边疆地区进行传播,形成了很好的地区辐射作用,使人们对西部民族地区所产牛羊肉的食用安全性有了较好的认同感,进而扩大了他们学院相关学科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导致食品原料中重金属离子、农药和兽药等残留较为普遍,在某些地区形势比较严峻。因此,这些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是他的一个研究内容。他对牛羊养殖中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形成、迁移和消除做过专门研究。他说,动物受药之后,它们粪便里的细菌就会产生耐药基因,当粪便排泄到环境里时,耐药基因就污染了土壤和水源,通过食物链又回归到食物原料里,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一些有效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消除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三十多年来,他对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从没有改变,从牛羊肉等动物原料生产扩展至整个产业链,包括土壤环境净化、饲草料生产、动物繁育以及畜产品加工,对牛羊肉生产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环节他都进行仔细研究。在我国西部各大牧区牛羊肉生产上,他极力主张结合牧区生态环境治理,把牛羊肉制作成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增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的4年间,他已申请几十项牛羊肉加工发明专利,包括含高原黄菇和百合、蕨麻和枸杞、青稞和豆豉等各种风味的高原牛羊肉酱及加工方法以及草莓风味、茶叶味、番茄味、咖喱味、五香味、孜然味的发酵风干牦牛肉及其制备方法等,较好满足了人们对不同风味牛羊肉食品的消费需求。
一路走来,他是成功的,也受到民族地区人们的喜爱。以他的科研成果为主形成的“产业链”现在为20多家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民族地区企业服务,他赢得了人们较高的评价。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服务民族地区的科研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个科研创新团队,其中以陈士恩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以学校与企业科研合作为契机,牢牢地抓住各种机遇,把为民族地区科技服务的根扎得更深更实。
2007年10月,陈士恩到庆阳市宁县人民政府挂任副县长。他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协调和启动了西北民族大学与庆阳市的一系列合作项目——《早胜肉牛配套技术体系推广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早胜牛起源进化与科学鉴定标准的研究》、《早胜牛核心群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和《早胜牛种质资源保护续建项目》。先后衔接聘请西北民大20多位教授对宁县18个乡镇40多个村的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进行了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举办了两期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开展了有关早胜牛的细管冻精规模化生产、饲草加工与营养分析、绿色牛肉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与卫生检测、牛肉成熟过程中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牛肉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测定、肉牛消化道微生态与肥育效果等研究。通过积极衔接运作,建立和巩固了西北民族大学与宁县政府的合作关系,对宁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组立足宁县资源优势,突出县域经济特色,一方面不断培育发展以优质紫花苜蓿种植为主的草产业,另一方面按照“以畜定贮,以贮保养,整体推进,提高效益”的原则,围绕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场)、养殖专业村、规模养殖户,全面推动饲草饲料开发加工和秸秆青贮工作,逐步探索和总结出“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收贮,代贮,自贮”等五种农作物秸秆青贮模式,以适应不同地理条件和不同规模养殖户的需求,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有效地解决了农户青贮工作中成本大,投劳多,机械设备和电力不足等困难。
多年来,陈士恩立足西部、扎根西部,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倾注了心血和汗水,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地区可持续性发展。他着眼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发挥教育科技优势,引导西部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形成,促进特色产业壮大。他带领创新团队形成融科研、中试、技术服务及培训为一体的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孵化体系。
针对新丝路经济带甘肃畜产食品发展基础及趋势,陈士恩率领创新团队与宁夏大学合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丝路经济带肉食品生产技术升级与品牌创新模式研究及应用示范》,与临夏州甘肃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特色牛羊肉熟肉制品、动植物油粉末油脂系列产品、牦牛藏羊肉酱新产品、发酵风干牛羊肉产品、畜骨综合利用等加工关键技术提升与创新、科技示范、产业化应用及品牌培育工程,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食品,广受欢迎,产生了良好的信誉和显著的经济效益。该公司肉产品和畜骨产品年产值达2亿余元,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提升了畜产品附加价值,实现了工人增岗,农牧民增效。
陈士恩经常与地方政府、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实现了产、学、研平稳发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已申报高原牛羊肉酱发明专利4项、发酵风干牦牛肉发明专利6项、申报其他发明专利9项,申报外观设计专利并已获授权38项。并开发了28种新产品,其中畜骨产品4项已完成中试,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牛羊肉酱8项,发酵风干肉8项,正在进行中试。
透过陈士恩教学与科研的人生经历,让人感到他的兽医学研究成就很多,但他平常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又是那么谦和、低调。作为专家教授,陈士恩在教学与科研上的事业心责任心显而易见,希望年轻人以陈教授为榜样,专心学问,抵制诱惑,静心研究,能够早出、多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