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与教育界如何联手推动乡村振兴

2018-11-28 11:58吴沛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农业

吴沛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科教大省,全省产业界与教育界联手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潜力。如何加强产业界与教育科技界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产业振兴,关键是要解决好乡村振兴人才问题、产业振兴的科技瓶颈问题、教育科技界与产业界有效对接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哪里来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乡村振兴根本所在。推进人才振兴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有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江苏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试点省。截至2017年底,全省接受免费教育培训的农民总数累计260万人;经农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总数4.42万个,家庭农场经营比重提高到36%,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总数达1142个;农民合作社8.95万家,拥有736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组织职业农民培训,能够有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一是定向委培。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三定方式,委托大专院校定向培养具有学历的本土农业农村人才。2010年,张家港市率先开展,几年来,该模式正由点到面推广、逐步放大效应。二是大学生村官。省里推行“定制村官”培育工程,从高中毕业生中定向培养有志于农村工作的青年大学生。目前,全省已招录“定制村官”906名。三是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2004年,江苏启动实施“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设立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去年,资助1102名高层次人次到苏北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探索推广“兴村特岗”,在每个村创设2个兴村特聘岗位,优先选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回乡创业。

引导工商企业家下乡。工商企业家下乡,带来理念、技术、管理以及资本等先进要素,这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引导工商企业家投入乡村振兴,要优化基层的软环境建设,出台税费、用地优惠政策等,让他们有利可图,建立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共享机制。

支持城归、海归人员下乡。这些人,大部分都有眼界、有技术、有资本,也有经验。从2011年起,江苏启动“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将现代农业作为五个重点引进领域之一,对引进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3年内给予300万元~8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1000万元~300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对引进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资助,目前已引进了一批团队。列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到农业企业创新创业的人才,给予20万元资助。2016年启动“苏北发展特聘专家”选聘工作,鼓励苏南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服务苏北发展,为苏北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战略规划、科技咨询、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服务,2017年完成了第二批300名“苏北发展特聘专家”选聘。当前,要进一步创造条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产业园区、加工园区等大力引进城市返乡人员、海归人员,还有退休退伍人员,充分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

增强“科技镇长团”和各类专家团队功能。200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行“科技镇长团”试点,10年来累计从全国5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选拔5228人次到基层挂职,共签订产学研合同1.8万项,已成为人才与科技创新的品牌工程。1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02个科技创新团队,长年奔波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

产业振兴的科技瓶颈是什么

产业振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科技创新不够、转化不足、供需脱节,导致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不强。推进产业振兴,重点要抓好“四个突破”。

突破品种。品种创新是产业振兴的源头,要明确质量第一的强烈导向,无论是在品种选育、还是推广应用工作中,都要突出优质、多抗等要求。

突破品质。品质是优质优价、提升效益的基础,真正消费者信得过的高质量农产品不愁销。要按照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高质量农产品;按照不同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特色产品、营养健康农产品。

突破品牌。品牌是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宣传营销、企业诚信的综合体现。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各类协会、联盟和企业在品牌创建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一批“苏”字号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要创建一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讲好江苏农产品品牌故事,推动射阳大米、高邮鸭蛋、东台西瓜、阳山水蜜桃、碧螺春茶叶等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大品牌。要充分利用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省农洽会等平台,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国家和省级品牌创建推介,自主开发或嫁接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大品牌”“名品牌”。

突破成本。重点是作业机械化、生产集约化和模式循环化,推广省工技术和种养模式,推广节水、减肥减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精准施药施肥。推广机器换人、智能农业生产,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千方百计降本增效。

教育界与产业界如何推进深度融合

要做好“把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激活起来、把实验室沉淀的科技成果转化出来、把世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过来”三件事,让科技创新“顶天立地”,在江苏大地上开花结果。

在培训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上建立合作机制。包括每年20万农民的培训任务和对高校里涉农专业学生开展的行业实践培训。2015年起,省里对涉农专业应届毕业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农业创新创业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专题免费培训,鼓励返乡创新创业,已培训6.9万人次。要总结经验,扩大规模,进一步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

在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上建立合作机制。农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进校企合作、校场合作、校社合作。鼓励产业部门的人才当大学兼职老师讲课;鼓励大学教师带大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教学;鼓励开展人才定向培养,持续跟踪、总结各地定向委培农业农村人才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宣传和引导,扩大定向委培范围。

在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上建立合作机制。解决高校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关键是解决研究课题来自乡村、研究成果要用到乡村,让农民群众出题、应用、评价。科研院校要与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紧密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示范性,实现共建共享。同时,在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上,要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特别是要与各级涉农人大代表合作,他们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是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是联系政府与农民的桥梁。

在南京国家农创园科创中心建设运行上建立合作推进机制。在南京布局国家级农业产业科创中心,旨在充分利用江苏经济优势、现代农业优势、科技大省优势、对外开放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把世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过来。要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孵化中心、成果产业化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形成一批农业科技高端产业,提供一批高端成果,推广一批高端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中国农民丰收节六合农民画 姜 华/摄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