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晨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将紫砂艺术视为陶冶情操、丰富意境最独特的方式。而陶刻作为紫砂最主要的语言,通过它的语言向懂它、爱它的人传递着它的思想、它的情感。
紫砂陶刻是一门有语言的艺术,它的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形式的独特风格。人们也是通过这些内容去感受一件紫砂作品的精神、包含的情感以及代表的美学价值。
绘画是紫砂陶刻中的精华,好的绘画会使紫砂作品达到形神统一的境界。画的布局在紫砂作品中十分重要,主要内容必须放在明显的位置,使之让人能够很好的明白作者的内心想法,结构布局不能喧宾夺主,它毕竟是紫砂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画面要精,但不能过于华丽,要突出壶体。壶的陶刻题材极为广泛,形式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均可作为素材。但对于紫砂陶刻来说,它更是对于壶的意境的诠释和对陶刻家内心思想的抒发。对于波澜壮阔的山河的热爱、对人间仙境的向往、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质朴生活的憧憬,无不运用在紫砂陶刻的韵律之中。
陶刻技艺的刀法运用到刀笔的冲、切、削,在对刀法的运用讲究纯熟精炼,线条讲究瘦挺、浑厚、凝重、飘逸、圆滑、灵动。一般用薄刃快口的尖刀或钢刀刻划,以刀代笔在陶坯上进行书画创作,书法、绘画、山水、人物等皆可入画,再镌刻成形,装套进窑烧制。紫砂坯体,有平面,有凹凸不平的弧形、曲形等等,捻管转刀法是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刻工具与技法的,也是最具紫砂陶刻特点的。捻管转刀法最适于表现微妙的山水书画,在细腻的笔触间,描绘山水的清新雅致的风格。
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技法可分为印、刻两种。印是指先将一幅书画作品的底稿印制在坯体表面,然后再运刀依样镌刻,此法最适合陶刻初学者。而空刻却是在印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它必须在熟能生巧、胸有成竹的情况下才得以自由驰骋。刻者在确定大体轮廓安排后,用斜刀刻法以刀代笔,刀法可轻可重,或虚或实,可粗可细,或刮或划,粗犷豪放,耐人寻味。刻画精细的作品,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的气门脉连贯,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陶刻艺术作品的美,除了紫砂自身的材质美之外,主要还包括题材美、构图美、镌刻线条的美等。由于陶刻作品走进千家万户,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情绪,选材时应选一些祥和的、趣味性的,让人愉悦的、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且适合于陶刻表达的一类题材为优。构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效果,构图时必须做到整体的和谐统一。陶刻线条的粗与细,连与断,线与面,曲与直的合理完美的运用,使陶刻作品给人美的视觉享受。
《祥云水洗》
水洗是文房四宝中的一种。紫砂是人们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传承百年的艺术形式,紫砂有着自身的文化,在陶冶性情和情操方面也成为雅俗共赏的文玩之一。《祥云水洗》大好河山铺满了整个画面,让人一目了然,简练准确的刀功在轻薄的画面上,勾勒出了山石花木重重叠叠的层次感,打破了平面单调的设置,具有立体的视觉效果。轻而稳的刀法,简洁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让人在视觉上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即使长久的观赏,也不生厌,只会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陶刻是紫砂艺术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紫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紫砂艺术生命,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陶刻艺术的特性是用各种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在紫砂坯体上巧妙地运用指、腕、肘各部分的力量自如地刻画,从而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及思想情感。陶刻有刻底和空刻两种形式。刻底是用毛笔在坯体上打好墨稿,或用蜡纸把书画稿印在坯体上,然后用刀依墨稿刻划;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坯体上刻划。提升陶刻水平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书画基础和艺术气质。
紫砂陶刻装饰艺术,透过金石韵味,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书画、篆刻、印章等艺术的美感与文化内涵。陶刻作品都以紫砂为载体,以刀代笔,以传统文化艺术为魂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传承方式,带着手工艺品的精、气、神、韵、美等经久不衰,集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体的紫砂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