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穗琳
但在众多课外阅读书籍之中,唯有经典是能历久弥新,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我校科研课题《“寻根·厚德·睿智·健体——小学普及国学教育的研究》,正是以各种古代经典著作为阅读蓝本,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理解、记忆,最终达成运用的目标,并运用所学到的经典名句,指导孩子们的生活,更好地教学其做人、做事、做学问。
本文结合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素养能力,着重以国学经典为阅读文本,在教学中指导孩子进行经典阅读,以此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人类离不开阅读,只有被阅读充满的人生才是富有意义的。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同时也是每一个现代人类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其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环节中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基础的部分。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这样认为,他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更足以张才。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才能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才能够提升品德修养与思想情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应发挥引领作用。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在小学阶段,每一个年段的阅读量,都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增加,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中段)提出:{第一次阅读过程中需要大概了解文章的含义,并重点积累优美的词语以及精彩的片段,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重视语言材料的收集。诵读优秀诗文的同时还要加强诵读过程的情感体现,加强优秀诗文的背诵,不少于50篇。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并收藏与同学加强图书交流,课外总阅读量不得低于40万字。
根据《新课标》所提到要求,结合我校课题,在这个学期,我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着手从国学经典读本开始。这一学年,我先后指导我班孩子进行了《弟子规》、古诗、《千字文》《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的阅读。我想,作为炎黄子孙,都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经典读懂读好,不愧为龙的传人。
对于国学经典的阅读,离不开长时间的诵读,在诵读中进行理解,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除了不断地诵读之外,理解和运用也非常关键。为了让孩子们能浸润在国学经典中,我借助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尝试。
对于现代诗文,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毕竟文字浅显易懂,但是对国学经典的亲近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我经常看到班里的学生背诵古诗词毫无乐趣可言,甚至可以用味同嚼蜡来形容,由于不懂含义,记忆起来难度也颇大。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特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同的教学模式也会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为此,在诵读国学经典时,我作了如下的尝试,旨在能动用起孩子们所有的感官,这样的阅读,才能读到心里去。
(一)经典之画,溢满于眼为了推进经典诵读,我利用学校充满国学经典的育人环境,让孩子借助校园各处墙壁上的图画、书法作品、经典介绍等,从视觉感官上接触经典、了解经典、感悟经典,学习经典。学生在充满古色古香的人文环境中,修养也在无意识中获得了升华。于是,利用课间,到校园各处走走看看,成为了孩子们的一大乐事。从一幅幅经典之画中,国学经典也渐渐入驻孩子内心。
(二)经典之文,吟诵于口国学经典诵读在于读,我们利用在校的晨读、午读的时间,利用寒、暑两假的时间,分批分次指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学校,我经常先以老师自身的范读作为开头,加以孩子们的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对经典之文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平时的交流中,也时常引导孩子们以国学经典名句来诵读。
(三)经典之魂,深藏于心在一幅幅的书画中,在一遍遍的聆听中,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在一场场的交流中,孩子们对所读国学经典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深化。国学经典名句中所折射出的经典之魂,正在深入我们孩子的内心,在浸润他们的心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必将成为谦谦君子。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诵读,关键是积累和运用。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大量时间的阅读,是新的语文观。为此,诵读国学经典,是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的一部分。
但在国学经典诵读中,若只是单纯一味地读,并未能做到牢记于心,更谈不上在语文学习中,在为人处世中,做到灵活运用。作为老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要有“生活处处有语文”的观念。为此,我除了在课堂上,除了利用各种时间进行诵读指导之外,我还要求孩子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以便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图文并茂、想象画面引导背诵在国学经典的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古诗词的诵读与背诵积累,在针对每一首古诗进行分析和学习时,既要注重其画面中的人物与景色,同时也要看清其描写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加强想象与联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引导,让学生通过插图或者绘画的方式来加强想象,从而更好地指导背诵,这对于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具有良好的针对性。不仅如此,有时候遇到一些很有韵味的古诗时,我还会让孩子自己动手画图画,画好的图画,在画的右边写上古诗。图文并茂,既培养了孩子欣赏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动手创造美的能力。
(二)设本积累,用心感悟以配图画画的形式,比较适用于古诗阅读,但对于国学经典中的《千字文》《增广贤文》的诵读和积累,我便设立了一个专用的本子,让孩子把经典的句子,以工整的硬笔书法誊写的形式,书写下来。这样一来,既做到了积累经典,而且也从汉字书写方面进行了训练。不仅如此,在积累这些经典名句时,我有意识地把相关句子进行了分类,把属于相同意思的国学经典名句,工整地记录下来。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积累了《增广贤文》的名句,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分别积累了品德意志中的孝顺父母、宽宏大量、为人正直、如何择友的条件、珍惜时间等方面的名句。孩子们工整、端正地记录这些名句,且回家后诵读给
父母听,再进行记忆。
(三)启迪智慧,明理导行无论是配图积累还是誊写练习,目的都是要让国学经典浸润到孩子们心中,不仅会写、能理解,还要在语文学习中、为人处世时能指导自己的言行。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将所积累的国学经典名句,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在习作指导时,也时常提醒孩子,注意运用所学经典名句。不仅如此,我还时常结合班里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国学经典名句进行判断、分析,指导孩子们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君子。我们班的班级座右铭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班级中时常会发现“善小”与“恶小”,进行奖励和批评教育。如此一来,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在为人处世中,也能将国学经典运用得恰到好处。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国学经典美文,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还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已有的语言积累,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进行了这样的积累之后,经过了一年的培养,我班孩子大部分在习作中,都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相关名句,使得文章生色不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阅读与语文素养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这一年来,我着手从国学经典中摸索,但求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但当代的阅读材料实在太多了,我还要通过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飞跃,同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与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语文核心素养,从而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将阅读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让孩子们的心中永远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