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祥征
(山东省菏泽一中,山东 菏泽 274000)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数字化、创新化的环境,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载体,带动人们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对于信息内容的汲取和选择方法的变革。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力求通过阅读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检索需求,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体验,实现自身知识载体的有效建构。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变革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是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管理的新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对图书进行管理,实现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实现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实现图书存储的数字化,实现服务体验的个性化。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载体与支持被纳入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了原有图书管理的时间、空间局限,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图书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图书管理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和互联网的数据环境。为确保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效,图书馆必须做好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革新,加强图书开发、利用及服务方面的资源配置和优化。
图书馆在图书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读者能够借助关键词或其他检索条件高效率地检索、浏览网页,带动信息的在线交流与传播共享,同时能够减轻图书馆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读者借阅服务的满意度和服务效率。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容量增容提供了无限可能。正是基于现代信息管理科技手段,为图书馆增容提供了有利条件。图书馆通过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储了大量的图书及图文信息,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类知识的无穷宝库。
随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图书馆服务突破了原有限制,人们借助于便捷而高效的网络服务,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对图书资料信息进行查阅,带动了图书资源的共享与使用,推进了社会文明建设,也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我国各大图书馆都在积极致力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期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重点开展了数据库和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着手多个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并依托我国教育科研网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读者提供多种文献资源选择,让读者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但是,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受到传统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制约,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进程缓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造成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管理人员素质能力较低,主要还在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关注不足,没有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因此,图书馆亟须强化信息化建设理念,激发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意识。
信息时代,除了图书管理理念创新,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的革新和优化。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我国还没有针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设计自上而下、相对独立、标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流程及体系,图书馆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操作不规范,更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与建设标准。很多图书馆盲目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不同图书馆系统之间难以实现对接,导致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信息化建设资源的浪费。
馆员作为图书管理的行为主体,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数据库管理、信息检索等管理技能,但图书馆作为服务性窗口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信息知识匮乏、业务综合能力低及素质差等情况,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管理系统经常处于瘫痪甚至是无人管理的状态,因此,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选聘及培训指导很有必要。
信息建设意味着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是开放的,信息是共享传播的,而网络安全威胁却使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如数据恢复的威胁、数据隔离的威胁、数据位置的威胁、特权用户的接入挑战等,都需要图书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我国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关注较少,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稳步推进,安全工作是图书管理必须做好的一个重要环节。
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征,但从发展趋势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图书馆必须创新理念,综合统筹,立足长远,协同发展。首先,图书馆要解放思想,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当务之急是建立科学系统的图书目录登录系统,实现程序查找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系统基础。其次,图书馆要综合统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有条不紊、分步实施。方案必须具有可行性,必须具备先导性和决策性,图书馆可以成立技术专家小组,根据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绘制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蓝图,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从中提取主要的信息要素,按一定的规范格式存贮到计算机,最终将图书馆馆藏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息。最后,图书馆要立足长远,积极做好信息建设程序的优化,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对电子图书、文献资源进行统一编目,做好文献检索的引导及二次文献的开发,带动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使图书管理信息化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必须立足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做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的创新,实现信息化的共建共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与配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资源的有效整合。各图书馆要开展联机合作编目和馆际互借,实现网上协同参考咨询服务,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组织与规划,实现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的优化整合,构建区域信息化资源的保障体系。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优势,将信息技术融入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信息检索引导、数字参考指导等服务,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性信息化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共建共享。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而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完成的。教育培训包括加强在职技术培训及德育引导,加强在职技术培训是指通过各种业务培训班,将短期培训、业务进修、挂职锻炼结合起来,使图书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知识,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水准;加强德育引导是指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强化其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图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优质队伍的塑造致力于传统知识记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转变,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自学意识,引导其独立进行知识获取、理解、转化和输出。
安全问题是制约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因此,图书馆必须关注信息安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规范制度,建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屏障。图书馆要在思想上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加大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重点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一方面,图书的收藏、借阅、共享及上传下载都要有完善的安全制度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障,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图书管理信息安全引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从银行征信体制中寻求经验,并积极借鉴,建立一套属于图书管理的信用管理及使用制度,制定奖惩措施,使图书使用者及管理者都产生自律意识,自觉约束个人行为,确保图书的安全,这也是图书管理安全信息化建设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