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孝道教育

2018-11-28 18:25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母亲节弘扬中华

庄 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自2010年开始,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中华母亲节。多年来,不仅营造了重视“孝”文化的校园氛围,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塑造了他们对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并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开展中华母亲节的意义

举办中华母亲节系列活动是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是培育崇德向上良好社会风气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习总书记多次号召全体国民学习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然而近年来,青年大学生纷纷过起了西方的洋节日,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消解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党中央高度重视旗帜鲜明地把传统节日系列称为“我们的节日”,以区别于西方的节日,体现了政策导向性。除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外,最重要的单项人伦主题节日——母亲节,处在中西文化激荡的最前沿,需要引起特别关注。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过中华民族自己的母亲节。

(二)是引领社会风气的现实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每个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等一系列指示,而且他自己身体力行,推动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开展中华母亲节系列活动,旨在促进以良好的家庭风气的形成,进而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

大学的功能之一在于服务社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举办中华母亲节,以孟母文化为基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挖据母教文化思想内涵,有利于在全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文明进步、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引领社会新风尚。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讲孝道,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

二.中华母亲节系列活动的开展模式

九年间,我们精心策划、悉心组织了一系列围绕传承孝道、感恩母爱的校内外活动。接下来将在梳理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对活动本身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探索一种可以推而广之、行之有效的活动模式:

(一) 立足校园,以德育人

学校是开展中华母亲节的天然场所,感念母爱、培育爱心本来就是学校德育中应有之义。通过开展一系列参与程度高、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我与母亲的幸福瞬间照片集”、“祝福母亲”放飞许愿灯、“我为母亲许个愿”签名寄语、“折出妈妈心中的花”手工教学制作等活动,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在他们的心灵里埋下一颗爱的种子,悉心浇灌,等待发芽。同时,通过举办孝道讲座向同学们普及与中华母亲节相关的知识,进而传播弘扬传统孝文化精华。

(二)走近学生,家校联动

家庭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基本单位,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是细雨润物的洁净,更是将情感得到理性和感性的升华。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家教也是一个家庭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优良的家风和家教是子女得以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保证。

“爱无言,诗三行--给妈妈的一封情书”、“我和老妈走过的点滴生活”征文比赛,彰显着活动内容的具体化细致化,从最初相对被动参与发展到自我意识下的主动行为,培育了学生尊亲爱母的意识。同时,开展亲子座谈会,邀请家长参与,阐述家风家教,共同探索适合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教育方式。

(三)以知践行,知行合一

从2010年第一届中华母亲节开始,结合学校各优秀志愿者团队,将弘扬孝道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辐射学生日常点滴。志愿服务达100余次,参与人数累计达到20000余人,以孝亲爱母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知行合一为目标。

(四)融合媒体,扩大影响

结合各类新兴媒体,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易班等网络平台,形成网络矩阵,对中华母亲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不仅普及了中华母亲节的起源背景和历年发展过程,更是将举办中华母亲节的意义和弘扬的精神最大范围地辐射到校内外。2017年在官方权威媒体平台上向全国大学生发布《过中华民族自己的母亲节》的倡议书,号召大学生自觉维护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树立正确向上的精神价值。

三.中华母亲节开展以来呈现的良好效果和影响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修身之至德,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感恩、责任、担当,这些孝所蕴藏的要素,不仅是一个人正心、修身、齐家的行事依据,更是社会和谐所赖以维系的价值之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参照,以孝德实践为圆心向外扩展,孝文化就会成为代际沟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社会道德建设也能获得坚实稳固的支撑。

对学生自身和其家庭来说,可以增强学生尊亲孝母的观念,自觉转化成实际行动关心母亲,感恩母爱。同时,也能促进同学间和睦相处,尊敬师长的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对学校来说,坚持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培育学生树立“小孝尊长、中孝敬业、大孝报国”的观念。“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5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积极倡导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文关怀,并致力于将中华传统美德升华改造,囊括、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成为大学生自觉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对社会来说,中华母亲节系列活动从校内走到校外,不仅实现了内容的丰富化,形式的多样化,更是将中华母亲节的意义和弘扬的精神,产生的积极影响辐射到社会层面,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参与进来,不仅有利于促进良好的文明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国家来说,将中华母亲节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理解,增添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提高他们内在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主体性的认同感,树立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警惕西方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明确时代责任,肩负使命,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未来,如何更好的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中华母亲节的初衷是教育大学生要有孝心、感恩之心,而这些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营养。我们认为,中华母亲节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起到既教育了学生,又起到传承发展创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首先,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和力量。推动中华母亲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需要动员和团结各种力量,争取更多资源,打出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可以从三方面争取资源,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二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且非常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非机构。三是和兄弟院校及中小学建立活动联系机制,拓展活动开展的广度。

其次,围绕中华母亲节,可开发相关文化元素,使得整个节日既有文化基因,又有仪式感。比如我们认定萱草为母亲花,作为母亲节活动的文化象征等等。文化既是传承的,也是构建的,构建的过程就是文化元素建立、扩展并认可发散的过程。

再次,创新活动形式。当今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我们的活动也应该是快节奏的,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要充分挖掘活动内涵,创新公民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活动形式。

最后,做好宣传。我们要重视传统权威媒体宣传的广泛影响力,积极与有关媒体沟通,多方位报道中华母亲节活动进展;同时也应该注重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以网上人带动网下人,扩大辐射面。

注 释

1.习近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人民日报,2014-02-26.

2.《习近平: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人民网,2015-02-18.

3.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4.习近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5.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猜你喜欢
母亲节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母亲节漫画一则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点亮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