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何似无情:读韩东诗歌《记忆》

2018-11-28 18:25郑雨萌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韩东姑娘口语

郑雨萌

韩东诗歌中无处不流露出一种朴素的抒情。这种朴素是回到个人感觉的真实,回归现实生活,回到人自我的本真,回到自然的人。“抒情”指的是冷抒情,是冷静客观而又残酷节制地抒写一种情绪。表面看,他是平淡的,甚至是“冷漠”的。他总是带着一种反崇高和反英雄的情结叙写平民化、凡俗化的人真实而朴素的情怀。

一.朴素节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

韩东提出“诗到语言为止”的诗歌宣言,这与他朴素而又真挚的诗歌情怀显然是不谋而合的。在诗歌创作早期,韩东认为“语言”就是口语。他自己也说“口语显然是我的一个源泉”①。他提倡“回到诗歌本身”,强调个体生命形式和日常生活,这些表现在诗歌中就是在创作上保持高度的口语运用意识,积极运用口语化语言拓展诗歌空间。他认为,口语虽然简单直白,不会造成阅读阻力,但它同样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言,诗人应该从口语这片“原生地”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丰富完善诗歌语言,展现口语的独有魅力。

《记忆》这首诗一共只有11句,短小精致。全诗没有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没有丰富连缀的形容词,没有韵脚,甚至连基本的诗歌意象都没有。诗人纯粹是用白描一样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冷静平淡地叙述了一件存在于记忆深处,发生在多年前的恋爱往事。诗歌语言平实朴素,情节简单,没有矛盾对抗,缺少情感上的强烈冲突。但是语言真实自然并不意味着缺乏力量,质朴的语言描述出来的细节也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5句)前四句“那年冬天她在路边等我/刚洗完澡出来/头发上结了冰/那年冬天多么冷呀”普普通通的语言简单地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创造出了一幅质感十足的画面,读完我们几乎闭着眼睛就能想象出诗歌中那个清新动人的姑娘形象,至于这个姑娘和“我”是什么关系还是神秘不清楚的。第五句“寒冷和温暖都已经远去”这一句很明显是诗歌转折点,预示着诗人回忆结束,回到现实。接着是第二部分(6~11句)“我不记得我们曾经相爱/只是想起了这件事/就像打开一本书/里面是空白的纸页/封面上的小姑娘/头发上结着冰”开头第一句“我不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相爱”一词点明了“我”与“她”的关系——昔日的恋人。此时我们再回头细细品味诗歌第一部分的语言,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一股温暖和关切,让读者跟随着诗人的记忆一起想象着那清晰又迷人的画面,感受着一对恋人之间的浓情蜜意。而且“我”似乎对“她”还保留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不然“她”头发结着冰在路边等“我”这个画面怎么会在“我”的脑海中定格多年。如果按照读者的阅读期待,在诗歌第二部分诗人应该带着一种思念或是惋惜亦或是激动的口吻去继续回忆这个姑娘,含情脉脉的记叙多年后再想起姑娘时内心的五味杂陈,因为从前面所获得的阅读信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个姑娘还是保留着一份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不记得”这一没有温度的冷冰冰的开头语一下就将读者的期望摔个粉碎。诗人另辟蹊径,语调平和,冷静叙述,“我不记得我们曾经相爱/只是想起了这件事”这两句直让人寒心和遗憾的话,立马破坏了诗歌刚刚营造出的温馨氛围,将读者伴随着回忆燃烧起的热情降温。“我不记得我们曾经相爱”和前面营造的美好画面看似自相矛盾,其实暴露出诗人潜意识里对“她”深深的情谊。但是诗人似乎又在刻意地克制当自己回想起旧日美好时光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似乎在努力地掩抑着个人情感,话到嘴边又咽回肚中,情满溢将出又生生压回心间,掉转头自我解嘲地辩解:我真的已经忘记过去和她有关的记忆了,我记住的只有姑娘头发结了冰在路边等我这件事,而这也不能代表我们曾经有多么相爱。韩东诗歌语言所追求的这种节制美就像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诗,“缓慢而深情,流水之于圆石。”流水是说语言的流动起伏回旋,圆石是说语言粘合物像之类的块结。②这句诗完美地呈现了韩东诗歌的语言状态,他的诗总有一种节制的深情,节制是韩东诗歌语言的独特气质。

二.记忆中残存的影像

诗歌第一部分用类似于讲故事的方式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真实又珍贵的画面,我们不妨试着用语言来丰富这个美好的画面,让姑娘的形象更加清晰立体。

画面中是一个刚洗完澡,头发上还挂着些稀稀疏疏水珠的姑娘,一个人孤单地站在马路边。冬天的马路边,凛冽的寒风吹得最是肆意,满地枯黄的落叶似乎就是最好的印证。姑娘双眼直视着前方,嘴里哈着热气,不停地搓着冻红的双手,轻轻跺着冻痛的双脚。出门前还带着些水汽的头发在寒风中早就结了层薄薄的冰霜,姑娘显然并不在意这些。她神情沉稳,脸颊上不经意间荡漾出的笑容藏都藏不住,幸福的芬芳在四处弥漫。很明显,她在等人,等她的恋人。这首诗前三句寥寥数语就已经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唯美的画面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但是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接着诗人话锋一转“寒冷和温暖都已经远去”。这是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转折点,仅仅这一句就迅速将读者拉回现实。原来这一切都是回忆了,那一年寒冷的冬天早就过去了,那一年痴痴等“我”的姑娘带给我的温暖早就没有温度了,那些年“我们”的爱情已经淡去或是忘却了。诗歌的第一部分伴随着回忆结束了。

在诗歌第二部分中诗人写到:“我不记得我们曾经相爱/只是想起了这件事/就像打开一本书/里面是空白的纸页/封面上的小姑娘/头发上结着冰”为什么这是一本只有姑娘封面内容却空白的书?这个姑娘于诗人而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笔者认为这个姑娘只是诗人个人记忆中一个残存的影像。“我”和她之间逝去的爱情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价值了。这就如同一本没有内容的书,只有封面表示它的存在性,里面却只是空白的纸页,没有任何人能在上面勾勒一笔一画。现在的“我”记起过去的“她”纯属看一本没有内容的书一样,没有任何怀念和触动,像一杯凉白开,平平淡淡。甚至于我们之间发生过的故事,也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空白纸页”。“我”所想起的怀念的很可能只是那年姑娘顾不上头发结冰也要坚持等“我”的行为给“我”带来的这么多年来都无法忘却的感动,只是记忆中最初的那点模糊的印象,不然诗人怎么会连一句普通的描写姑娘外貌的语言都没有。诗人一再强调自己记得的只是一个姑娘的形象,至于和具体哪个姑娘没有任何联系。甚至很有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位姑娘亦或是某个相似的情景,勾起了诗人过往回忆中存在的一些美好念想,但终究只是单纯地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姑娘在“我”的世界出现过,仅此而已。

三.对待逝去爱情的态度——放下、向前

这首现代诗看起来很普通,但是为什么用口语化的语言平铺直叙一件恋爱往事却能让人感受颇深呢?诗人对于逝去爱情的态度究竟是放下了还是放不下呢?诗人能清楚记得这件恋爱往事却说不记得曾经相爱这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也许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韩东对于爱情题材的诗歌处理起来是相当残酷的,他总是动用理性的锋芒审视和解构一切,包括对待爱情。失恋基本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在生活中也是不足为奇之事。多年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回想起旧爱也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很多人也会和诗人一样有着类似的感受,正因如此这首诗才如此贴近生活,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笔者认为尽管诗人用一贯有之的残酷节制的创作风格写爱情显得十分无情,但在诗人内心深处对记忆里的这个姑娘一定是有情的,有情却还要似无情是因为诗人对待逝去爱情的态度是放下、向前。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回忆。惊心动魄也好,稍纵即逝也罢,我们都要迎向未来。诗人也许就是在某个瞬间触景生情或者睹物思人,才蓦然回想起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于是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不是感怀,不是思念,只是单纯想起而已。想起了那个人,想起了那份美好,却再无当时当地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是时间让一切都沉淀下来了。曾经在一起时的海誓山盟,分开后的心如刀割,在岁月的洗礼中一点点的消磨殆尽,逐渐沉积为心底一小块儿地方,这里如同没有微风吹拂过的湖面,不起一丝涟漪。即使偶尔洒落几点雨滴,也终究波澜不惊,转瞬即逝。也许会有想起的时候,却也能不悲不喜,不愤不燥。

《山河故人》里有一段话,“只需一两个十年过去,山河依旧,草木深深。只是我们的爱恨早就长出新的姿态,或者干脆不知所踪。”③对于逝去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勇敢地放下,放下并不意味着忘记,只是生活是向前的,我们必须要放下。人生也许会给你继续向前和沉浸过去两种选择,但是不会给时间让你一一经历。被过去的幻景绊住脚步于是停滞不前的人,不仅会失去过去更会失去将来他本该拥有的东西。而看清生活、尊重现实的人,他会为逝去的美好一时伤悲,但绝不会目光短浅、顾此失彼,亲手断送未来的幸福前景。“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④放下、向前才是面对人生正确的态度。人生本该如此。

注 释

①韩东.韩东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②郝燕萍:《流水之于圆石—论韩东诗歌语言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9卷第1期

③选自汪曾祺:《山河故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④选自陶渊明:《形影神赠答诗》

猜你喜欢
韩东姑娘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一匹马
可爱的叙事者——读韩东短篇小说《素素与李芸》
秋姑娘的信
酒中的口语诗
泥姑娘
落后的家乡
父亲的命根子
口语对对碰
你是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