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的误区及建议

2018-11-28 18:25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图画书亲子家庭

王 优

相关研究表明,3-8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许多家长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阅读,他们纷纷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但据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的亲子阅读走入了误区,文章针对误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亲子阅读的内涵

亲子阅读(parent-childreading)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是新西兰教育家赫达维(Holdaway)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特指在家庭情境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故事书或图画书的一种阅读活动。[1]亲子阅读活动是在轻松愉悦、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开展的,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充满爱和快乐的过程。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是父母陪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亲子共读中家长和幼儿之间可以增进情感的交流,满足幼儿对亲情的渴望;通过阅读活动,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幼儿的早期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孩子也可以从亲子阅读活动中感受到父母对待阅读的态度,学习他们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可以说,亲子阅读不仅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也可以提高家长的阅读能力、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亲子阅读的误区

1.父亲角色的缺失

父亲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但是亲子阅读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是母亲陪伴孩子的阅读,父亲很少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教育中,可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深深的扎根于部分人心中。据调查,父亲参与家庭亲子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些父亲不重视亲子阅读甚至认为这是母亲的任务;即使有小部分父亲参与到了亲子阅读活动中,但是参与频率、时间、与孩子共读书目也很少,可见,父亲角色在亲子教育中严重缺失。

2.将阅读等同于识字认字

据调查,许多家长简单的将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或者出示各种识字卡片、强化记忆卡片内容;或者在家里各种家电、物品上贴上对应的文字名称,强迫孩子认识具体物品时和文字对应起来,这些家长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这是比较高效的亲子共读方法,既可以达到良好的亲子互动又可以提早让孩子识字。

3.依据家长情感需求选择阅读材料

大部分家长都会注重家庭中书籍的购买与珍藏,也会给孩子购买一些童书,但是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在购买儿童读物时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主要依据大人认为什么书好就买什么书,什么书能提高孩子某方面能力就买什么书。最终的结果是孩子的阅读内容由家长喜好来决定。此外,由于当前儿童读物市场良莠不齐,再加上一些家长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在选择读物时不能做到科学化,有可能因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导致购买许多不适合孩子的书籍。

4.电子阅读代替图书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产品在家庭中普遍使用,有的家长怕孩子吵闹干扰自己工作;有的家长自己想玩游戏怕孩子打扰干脆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电子产品下能注意力集中的学习,最终导致很多孩子从小每天的阅读时光是在电视、电脑、Ipaid的陪伴下度过的.

5.家长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家长学历层次不高,文化水平有限,在陪伴孩子时不能讲普通话,有时甚至爆出粗口。有的家长仅仅是单纯的给孩子念书,不能围绕所读图书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也有的家长对图画书的理解比较片面甚至走向极端,比如图画书《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是一篇比较唯美的表现一个离异孩子生活状态的绘本,我们从中看不到悲伤和眼泪,反而看到的是浓浓的亲情。一位家长在给孩子阅读时,灌输给孩子的是离异、是分别,是伤感、是恨意。这样的阅读结果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成年之后的家庭生活。

6.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

据调查,85%以上的家庭阅读面偏窄、家庭藏书量不足。很多家长在给幼儿选择阅读材料时,存在较集中于某一领域的现象,男孩家庭中父母主要集中于给孩子购买恐龙类、车类的书籍,女孩家庭中父母给孩子购买的多是公主系列的书籍。此外,很多家庭中孩子能阅读的图画书数量有限,甚至有的家庭中很难找到书籍的影子,导致一些孩子存在严重的阅读饥渴现象。

三.建议

1.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

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孩子生存的基础之上,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经历,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满足孩子的需要,最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2]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还需要帮助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精神环境。父母的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而文化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应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用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去引导幼儿阅读,帮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观

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又能达到完美的互补,共同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母亲角色固然重要,父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父亲的坚毅、果断、稳重等特征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3]卡米罗·奥特兹等人(Camilo Ortiz et al.)通过研究表明,如果父亲能够运用一些可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技巧,将大大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发展孩子的词汇和言语表达能力。[4]因此,父亲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来,为孩子阅读图画书、陪伴孩子游戏,并在阅读与游戏中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观,还应避免将“亲子阅读”与识字、认字等同起来,而应注重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在亲子互动中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为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创设良好的家庭亲子阅读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爱阅读的家庭,到处充满书香,孩子自然会喜欢上看书;一个父母每天抱着手机、电脑玩游戏的家庭,很难想象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首先,家长要阅读,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家长的亲身阅读会带动孩子阅读,孩子也会从父母对待书籍的态度上自觉的形成自己的阅读观。其次,在幼儿的阅读过程中,家长要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与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

4.合理选择亲子阅读材料

由于幼儿自身年龄、性格等存在差异,因此家长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定不能人云亦云,看到别的幼儿看什么书就给自己的孩子买什么书,或者是家长觉得什么书好就买什么书,这样不仅不能给幼儿提供帮助,反倒会引起幼儿的反感,为以后的教育埋下隐患。家长要依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层次、性格特点、性别、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等来选择适宜的图书来阅读,阅读适宜的图书,可以在幼儿性格等发育关键期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5.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仅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能增强其认识。在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法能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整个故事内容;巧妙的针对精彩情节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故事情节,并激发其想象力;对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可以通过夸张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幼儿尝试角色扮演,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早期阅读能力。

6.将亲子阅读延伸到生活中

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在亲子阅读时家长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延伸,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帮助幼儿消化、理解图画书中隐藏的深刻道理。例如,在阅读温馨的图画书《母鸡的旅行》时,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并思考,故事中的小母鸡佩吉,她在被大风卷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的行为举止,有没有害怕、恐慌,她又是怎么做的。通过亲子共读,一个乐观、勇敢的小母鸡形象就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自然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坚强、勇敢的种子。

总之,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应伴随孩子成长始终,家庭亲子阅读是孩子与家长共享美好时光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亲子共读中可以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也可以培养家长的责任意识、提升家长的阅读能力,促进孩子与家长的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图画书亲子家庭
聪明的小偷
神奇的图画书
家庭“煮”夫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图画书的诞生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