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礼
严歌苓,1958年出生于上海,是享誉世界文坛的美籍华人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寄居者》出版于2009年2月,一经发行便迎来销售高峰,并于2015年被改编为电影。《寄居者》以二十世纪初的上海生活为背景,以May、杰克布·艾德勒、彼得·寇恩三人三角恋情的发生发展为主要内容。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有学者通过分析小说中寄居者的文化身份来研究作家笔下流散人群的生存状态,有论文考量了在乱世的艰难境遇中小说人物在道德与人性上的坚守与缺失,也有从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视角阐释人物形象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将着重分析《寄居者》文本中存在的两套话语,即本质主义的民族性话语体系和对它的逆写及两套话语间的关系。
《寄居者》的故事时空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严歌苓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尽可能地还原那个被宗主国话语统治的殖民时代。为与宗主国殖民话语相适应,文本中包含一套本质主义的民族性话语。“本质主义的民族性”这一概念由霍米·巴巴在《民族与叙事》一书中提出,又称本质论,指“将第三世界的民族或国家界定为甚至自然化为一种亘古不变的僵化的本质”,这一本质是天然的,历史上一贯如此的传统。由于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年代境况的不一致,本论文将这一概念中的“第三世界的民族或国家”扩大为受歧视和压迫的民族和国家。文本中承载这一话语的叙述方式是训导式叙述,这种叙述认同传统的和霸权式话语,同质且空洞,却往往作为一种文化力量主导对民族的表述。文本中的训导式叙述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民族特征的表述上,以对中国人群体和犹太人群体的表述为主。
文本中训导式叙述对中国人群体的描写始终围绕两大特征:太随意和没骨气。“太随意”是彼得对中国人的评价,它的第一个表现是没礼貌,如女主人公May评论过“插队是我们中国人的坏习惯”;第二个表现是爱撒谎,小说文本中上海女人凯瑟琳为了阻止丈夫去内地谎称自己怀孕。“没骨气”主要表现在中国人与侵略者的关系上。杰克布在一家中国照相馆宣讲日本人的恶行,照相馆老板竟想以免费为杰克布照相为条件使得杰克布停止宣讲,并与前来照相的中国人达成一致,即大家都没听懂杰克布的话,杰克布评价这些中国人胆小怕事。
文本中训导式叙述对犹太人特征的描写是自律,具有很强自制力的。具体表现在他们有修养,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体面和尊严,即使衣服是旧衬衫七拼八接的依旧熨烫得笔挺,穿衣者始终保持儒雅;他们诚实,恪守规则,苛求自己能够尽善尽美。此外,犹太人善于操纵金融业,谋取暴利。文本中讲到犹太祖先始创高利贷,彼得的父母是出色的银行家,彼得则走上祖先的道路,他利用国民党金融措施的不利,与其他奸商一道囤积粮食造成粮食恐慌,随即哄抬粮价,牟取暴利。
此外,文本在谈及其他民族时,也使用了标签式的描述。如美国人有美国式的大嗓门,是不较真的;日本人是世界上顶认真的民族之一。
文本中训导式的叙述给每一民族贴上特定的标签,并赋予这些标签式的特征以先定性,无需论证也不可逆转,如在谈及日本民族时,叙述者说“他们是世界上顶认真的民族之一,对此他们也没有办法”。同时,这些标签涵盖了性格和能力上的特征,使每一个民族都概念化确定化。这样,不同的民族之间就有了先天的,明显的区分。这种区分便为种族优越论者和达尔文主义者的消灭“劣等民族”的论调提供了支撑,使宗主国对所谓“劣等民族”的殖民行为合法化。文本中所描述的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也确实是一个等级森严,歧视形成大链环的世界。
《寄居者》文本中存在本质主义的民族性话语和与之相匹配的训导式书写,同时也存在对其进行稀释和解构的混杂性话语。承载混杂性话语的叙述是演现式叙述,它是对宗主国话语的一种逆写,以一种矛盾的,暧昧状态的话语体系解构本质主义的民族性的表述,否定殖民话语。而这种矛盾的,暧昧状态往往是通过混杂性表现出来的,在小说文本中作家正是通过塑造杰克布·艾德勒充满混杂性的人物形象从内部瓦解了殖民话语对犹太人的标签。这种瓦解并非树立与本质主义的民族性所宣扬的标签相对立的品质,而是以一种流动性和弹性解构原话语的固定性;不是以人性的共通性来否定各民族的特性,而是在坚持各民族确有不可通约性的基础上揭示这些固有特性本身的矛盾,暧昧和不可以简单特征涵盖的真相。
彼得·寇恩的形象是符合本质主义的民族性论调的典型犹太人形象。将另一个犹太人杰克布的形象与之比对,能够更好地体现杰克布形象的混杂性和这种混杂性对定型化标签的解构。作为犹太人标签的符码,彼得凡事都能做到认真周密,有耐心,能坚持,苛求完美。彼得教授钢琴课,给一个五岁的刚刚起步的学生做示范动作,一个动作做十遍,第十遍和第一样认真,一样一丝不苟。至于杰克布,在他一出场和故事的中部,叙述者对他的介绍是:从小到大瞎混钢琴课、“正经不过一秒”“他对什么都只是玩玩”、难以遵守纪律所以做什么工作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当他担任了抗日力量在上海筹建的地下兵工厂总管后,会忙于工作而连着几天睡在办公室,会因工作需要而住由工棚隔出来且墙只砌了一半的猪圈似的小屋,对可能发生的危险都做缜密的准备。可见,杰克布有彼得做事认真周密的一面,也有与之截然不同的做事浅尝辄止甚至是懒散怠慢的另一面。
根据文本中的标签,犹太人功利心极重,作者塑造的彼得形象便是如此。为了筹齐出逃美国的费用,彼得囤积居奇,不顾饿殍遍野;为了不让自己私售盘尼西林的事情暴露,不影响出逃美国的计划,没有对无辜中弹的清洁工施以援手。杰克布同样也会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他受意大利食品罐头厂老板的重用却利用职权改动库房进货出货的数字记录将一批批罐头转运到自己的营销网络。但是,杰克布并非仅有如彼得般冷血残酷江洋大盗的一面,他也是善良而仁慈的。他非常关心犹太难民的情况,总会掏一些零钱给犹太小男孩;不相识的落难犹太小商贩艰难求生的面容会让他心痛不已;他会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犹太人的另一个标签是“不反抗”。彼得一家为了躲避奥地利的排犹政策向50多个国家申请移民签证;彼得因约瑟夫·梅辛格在上海实行“终极解决方案”出逃美国。逃离是犹太人面对迫害所采取的行动。杰克布在上海登岸时被日本人狠抽了两巴掌,虽怒火中烧却依然笑容可掬,一副不会记仇的样子。但这两记耳光让杰克布深入思考了人类历史上关于迫害的问题,意识到迫害者越是对他人进行迫害便越觉得自己高大,有力量,正义,于是决定反抗。在得知中国抗日分子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开兵工厂为新四军造武器时,杰克布反抗迫害力量的存在而欣喜并杰克布加入他们并最终转战到苏北新四军根据地,成为对迫害的积极反抗者。
杰克布的形象中有与彼得相一致的特征,但也有与这些特征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其他面。因此,杰克布的形象特征的塑造不是“反彼得”的而是暧昧的,模糊的,呈现一种混杂性的状态。这种混杂性的状态恰恰反应了人性的真实。杰克布作为一个犹太人,以自身丰富多元的性格特征解构了彼得形象的概念化,典型化甚至是僵化,也解构了本质主义的民族性话语的确定性和中心色彩。
《寄居者》的时间背景与日军侵华相重合,不同于一般小说家对抗日战争的常规性书写——抗日英雄,重大战役,军民情深,汉奸国贼,严歌苓将这段历史放在整个人类迫害史的高度进行思考。她在小说中呈现了认可迫害为正义的话语——本质主义的民族性的话语,并通过另一话语塑造具有混杂性身份特征的杰克布来揭穿迫害正义的骗局。
在本质主义的民族性的话语体系下,各民族都具有自己天然、先定且明确的性格和能力特征,如上文所述中国人随意而没骨气,犹太人自律自制有聚集财富操控金融的天赋。据此,犹太人优于中国人,所以在文本所呈现的二十世纪初的歧视大链环中犹太人的等级高于中国人。例如小说中唐纳德医生因“犹太人等级还是在中国人之上”便自作主张替彼得中断了与May这个中国女子的密切关系。本质论认下每个民族的性格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民族生而为优,有的民族生而为劣,“劣等民族”因其在性格和能力上的缺陷而应被“优等民族”统治和改造,压迫和侵略便具有了正义性。
但作者通过演现式叙述塑造了塑造了杰克布这一人物形象,他性格和能力特征与本质论赋予犹太人的品质呈暧昧、模糊、冲突的混杂状态,这便稀释了本质论的确定性和明晰性,瓦解了本质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他对本质论的颠覆消解了决定民族优劣的条件,各民族无优劣之分,歧视和侵略便不再合理和正义。至此,由演现式叙述塑造的具有混杂性形象特征的杰克布走上反抗侵略和压迫的道路便具有必然性。
注 释
[1]7生安锋.7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7[M].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72011年.
[2]7严歌苓.7寄居者7[M].北京:新星出版社,7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