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钰滢 王校羽 侯英华
DA动态评价全称dynamic assessment,又称学习潜能评价,最早应用于儿童心智发展测试、诊断与治疗研究。区别于传统儿童教育工作多关注于“儿童是如何发展成他现有状态”,DA评价体系主要致力于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要如何发展成他还未实现状态”。[1]外语课堂运用DA动态评价旨在帮助学生找到提升语言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课后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形成课上与课下互补的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的目的。
DA动态评价理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俄国心理学家Vygotsky的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上世纪末期西方社会对此教学模式研究达到高潮,Feuerstein、Brown、和Lidz等学者分别从不同领域学科构建不同的DA评价体系,例如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类学科都有广泛应用。相对于国外DA评价体系研究,我国DA动态评价体系起步相对较晚。根据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站搜索主题“DA评价体系”或“动态评价体系”相关结果,在我国该概念最早出现于1997年《学习潜能评估:一种动态的智力观》(王穗苹发表于《心理科学》)[2]一文,此后逐步引起人们关注,尤其在特殊教育、幼儿教育与心理、认知教育学、脑科学等发展教育相关领域研究较多。
作为外语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DA动态评价初现于本世纪初 。 Kozulin & Garb(2002)、Antón(2003)和 Gibbons(2003)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比较EF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与ES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教学,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中,DA动态评价多应用于翻译、演讲、写作教学及评价过程中。
教学评价是高校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在大学,平时“乐逍遥”、期末“抱佛脚”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是有一定前期基础的外语专业学生,此现象尤为严重。针对此现象,《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指出:专业外语在“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测试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有所不同”,“各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专业外语教学评价必须由“静”到“动”,注重学生日常表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3]
在大部分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动态评价体系早已与多媒体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模式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比之下,部分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新建本科院校、贫困边远地区院校、部分民族院校等弱势学院,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欠完善,同时存在学生生源水平落差较大等系列问题,依然保留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也有部分地方院校的专业外语教改存在盲目仿效重点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鉴于此类情况,将DA动态评价体系理论基础进行解读,着重针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将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中常见的DA动态评价体系理论,通过评价主体、内容、标准等一系列实际操作方式运用于专业外语教学,形成适合应用型地方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多维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DA动态评价体系立足于智力发展观,强调以评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论。学生的语言能力测定需要教师评价的介入,同时教师的评价介入又应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为目标。为了让学生语言能力发挥至最大潜能,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外语能力基本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最近语言发展区。即在DA动态评价体系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DA动态评价体系的准则,外语课堂采取的师生交互式教学学习活动。区别于传统静态评价,DA动态评价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最后成绩不能仅依靠某张试卷或某次行为表现进行评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系列学习行为过程进行关注,并根据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目的性介入教学活动(或通过学生间的交互学习活动来继续课堂教学进程)。学生在教师的介入帮助下,重点、难点通常会得到相应程度解决;教师通过观察,根据上一教学步骤中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做出判断,如此重复,直至学生对问题熟练掌握,之后,在已掌握的问题基础上,设计下一步学习问题研究活动。即在评价过程中加入教师干预环节,其特点在于,前期对学生的动态评价诊断结果是后期教师介入学生个体学习的起点。学生在学习环节中表现出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不断制定或更新教学方案设计,借此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促进学生语言水平提高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基于动态评价的DA 体系立足于学生个体情况,突出因材施教,将教师的关注点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改善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摆脱传统教学对学生个性的束缚,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同时也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他们的语言专业技能水平,达到培养外语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DA动态评价体系的教学设计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学生哑巴英语”现象。在教师学习、运用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利用线上教学系统平台,结合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测评介入到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要求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合理教学设计及相应的教学支撑材料。DA评价环节设立有多种价值取向,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认知能力变化,设立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估学生的学习现在与跟进程度,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学习迁移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并据此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加大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考核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成功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DA动态评价体系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大一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改变静态测试“一考定乾坤”的终结式测试结果。
以英语写作为例,测评成绩组成如下:○1,前期准备——“利用在线教学系统这个大平台,借鉴过程写作理论,将评估活动介入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根据各个写作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支持手段”;[4]同时告知学生评分标准。○2写作初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初稿,教师根据初稿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现有水平,同时给出学生初次分数。○3写作中期——及时将学生初次文章中的问题进行反馈,过程中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对初稿进行修改后,二次提交。教师给出二次成绩。○4写作末期——教师对学生的中期文章进行点评、展示,优秀作品与进步较大作品均可酌情加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提出第三次成绩提交,直至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最后成绩为几次提交作品成绩的平均值。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对地方高校要求:“找准学校的定位”,“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5]。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学应在突破传统教学的同时,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着眼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新时代需求、服务于地方发展的应用性人才,基于动态的DA评价体系为此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简而言之,DA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发挥传统的终结性评估的教学检测功能,其本身更是一种反思性教学手段,通过评估介入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说言,DA动态评价“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它把评价与教学、辅导、诊断、培训、矫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6]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 [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王穗苹,张卫,莫雷.学习潜能评估:一种动态的智力观[J].心理科学,1997(04):347-351.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0,14.
[4]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01):46-50+127-128.
[5]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iles/moe/moe_1623/201 006/88633.html,2001-8-28/2018-4-1.
[6]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06):4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