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初探

2018-11-28 16:55刘晓伟
名师在线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心理健康心理

刘晓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苏州 215028)

引 言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先进,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改变。因此,初中日常教学中,我们可将互联网资源引入实际课堂,尤其是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职工理应承担的责任,心理辅导不应拘泥于任一时刻、任一地点,而应随时随地地开展。每个教师若能借助课堂教学及日常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为学生实施一定的心理辅导工作,便能进一步增加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效果,让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点”的作用逐步扩展至整个学校“面”的作用。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育资源。

一、借助互联网,体现教材中的心育素材

新课标中具体地指出,对于历史教学可从三大方面进行设计,分别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真实的初中课堂历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发展技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渐渐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而创造出一个健康、全面的人格以及个性品质[1]。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范畴中,设置的这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被归入其中,并且根据制定的课程改革标准,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给予一定的关注。所以 ,编制一个理想的教学设计,是日常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常规历史教学活动中,均是以传输历史知识为主,大部分历史教师只是以简单的方式把历史教材的重要知识点识记转化成历史学科的全部,从而彻底忽视了历史教材资源的多样性,进而无法将其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来。一些历史教师为了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虽编制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但通常只是一个“形式主义”,并没有将其真正地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甚至部分历史课只有“知识识记”这一个教学目标。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一是由于教师本身蕴含的学科渗透思想较弱;二是教师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知怎样实施学科渗透。鉴于此,为了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将互联网资源引入历史课堂,借此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心育素材。

例如,在教学“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张骞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完成丝绸之路之旅,这是一种启迪与激发。历史教师可从互联网上下载并用多媒体穿插播放一些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且利用价值高的影视资料片段,利用冲击视觉的画面感及主人公不畏艰险的崇高精神来进一步感染学生,使其内心受到触动,最终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二、借助互联网,精心设计心理教学活动

现今使用的初中历史课本中,“探究活动课”与使用频率最高的如“历史辩论会”、编练历史短剧等教学活动,均是学科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理想素材。若是能够顺利地将这些活动落实到位,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欲望,还能够让学习动机得以内化。但在真实历史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历史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些心育机会,甚至一些历史教师直接忽略历史课文中的“探究活动课”,就是因为这个教学内容不属于考试的范畴。而且,在一些其他类型的日常教学活动,其开展的次数非常少。基于应试考试的背景,历史课已经转化为一门“背诵课”。这种性质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心理发展。但这些历史教师并不知道强化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之间根本不存在矛盾。生动有趣的活动设计,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学习,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学生考试时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识记,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学责任,其结果是资质非常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勉强地对学习保持兴趣,资质中等的学生将会把学习动机由内转化为外,资质稍差的学生历经多次失败后将会化为一个学习的无助者。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所以,历史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改变教学方式,设计历史心理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郑和七下西洋”这一内容时,由于课文描述郑和七下西洋时比较笼统,这时历史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索郑和七下西洋的详细而真实的资料,并将其精练、归纳成PPT教案,插入一些郑和下西洋遇到困难的相关图片或视频,以此表达郑和面临困境时的勇敢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学到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然后,可以依托这些互联网资源,编排一些精简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起来,以追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借助互联网,营造安全教学心理环境

为了能够显著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为其创建一个理想安全的心理环境。理想的心理环境构建,即对物理环境的改造,所以必须给学生创建一个相对自由、安全性高、保障性强的心理环境[2]。利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的是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从某种意义来说,“心理辅导”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互真诚沟通的过程,这样的沟通方式能令学生产生良好的变化。基于这种“受保护”的心理环境进行沟通,学生不会过度紧张,会觉得有一定的安全感,进而能够勇于突破自我,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效经验,从中获取问题的正确答案。若想获取理想的辅导效果,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心成熟度,经过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等。所以,要想顺利地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历史教师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有一定的理解,懂得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落实到位,做到知识与技术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悲惨,为了缓解学生的压抑心理,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下载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使学生的心情放松下来,之后再继续讲课。利用这样的松弛有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还可让其从中学到为了维护和平,必须努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做贡献。

结 语

总而言之,若想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学有所成,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商兰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8):6.

[2] 孙丹.滴滴爱生情,润物细无声——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5,(04):71.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心理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