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东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唱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显而易见,多声部音乐较之单声部音乐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表现力。多声部和声感觉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的实践活动获得,而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这种多声部感觉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合唱活动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培养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当今社会生活证明,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而中小学歌唱教学要选用一定比例的合唱歌曲。教学中要让学生唱好教材里面的合唱歌曲,在可能的情况下看、还可以适当增加合唱曲或为歌曲增配合唱声部。合唱练习中要让学生养成注意听从指挥并对指挥作出正确、迅速反应的习惯,力求获得和谐与均衡的合唱声音。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唱教学?
1.合唱从聆听开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合唱歌曲的体验感受时当然离不了聆听,而对于合唱歌曲,要想唱好,也必须从听开始,首先感受合唱歌曲丰富的和声效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因素,感受歌曲的情绪;其次要会听辨不同的声部,把每一个声部能从和声里找出来,建立一种立体的多声部的体验,第三要体验不同声部的角色差异,从角色差异里,发现两个声部的声音效果的不同,进而通过学习来表达两个角色。比如说四年级上册的《西风的话》,我们必须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整体的和声效果,感受歌曲中西风爷爷对小朋友的慈爱和鼓励,感受抒情的情绪,还要能从丰富的和声效果里听辨出“西风爷爷”和“微风”两个声部的旋律,体验两个声部角色的差异带来的演唱效果不同:西风爷爷是主唱声部,和蔼的嗓音娓娓道来,亲切的话语对小朋友给予了殷切的期望,盼望孩子们长胖长高长大,演唱时声音要亲切柔和;第二声部是伴唱声部,犹如和煦的微风吹拂,演唱时声音柔和,要比主唱声部力度稍弱。
2.合唱从节奏合读开始。节奏合读,很多人也把它称为节奏合唱,它是指多声部的没有固定音高的节奏朗读活动,用不同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会使低年级的学生感到有趣而喜欢参加,没有固定音高只有节奏也会降低合唱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节奏合唱中,多个声部按不同节奏唱读,会培养学生多声部感觉,培养学生互相聆听的习惯。例如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农场的早晨》,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模仿小羊、小鸭、小鸡的叫声,组成了三条节奏,营造了一幅农场里的热闹景象,孩子们在读这些节奏的时候,不再是枯燥的“DA”“TITI”的声音,而是农场里可爱的动物,在合读的时候不仅很感兴趣,还能建立多声部的节奏观念。
3.合唱从一个音或一个音组开始。从低年级开始,齐唱的歌曲在结尾的部分,或者一些演唱起来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可以加上一个音组,作为伴唱声部,这样初步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难度不大,也容易唱好。小学第一首带合唱的歌曲是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太阳》,它就是在每一句的结尾音加上了一个合唱的伴音,形成比较丰富的和声效果。因为只有一个音,加上可以用手势提醒音的高度,演唱起来就不会太难。在低年级教材里这样的处理还有很多,如果老师们落实每一处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合唱能力必然能够得到提高。
4.合唱从固定伴奏开始。从低年级开始,齐唱的歌曲就可以加上短小的固定音组作为伴唱声部。在一首新歌学会后,在歌曲处理的时候,创编一至两小节音组,也可以直接在歌曲里面抽取象声词,为歌曲做固定伴奏,并可以加上形象的动作。例如一下第11课《小雨沙沙》,可以用5 55 0的音高,“沙沙沙”的固定伴奏模仿下小雨来为歌曲伴唱,一上第二课《听听谁在唱歌》,第四课《牵牛花当喇叭》,等等,都可以抽出歌曲里的象声词为歌曲伴唱。因为就是歌曲里的一、两个小节,不需要另外再学习音调,并且一直在重复,因此也降低了合唱的难度。
5.合唱从轮唱开始。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轮唱是“卡农”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它由一个或两三个声部先行,其他声部以一定时间距离和音程间隔随后跟进,并持续加以模仿。依次进入的各声部互相交织、叠置,构成此起彼伏的效果。我们需要唱好专门创作的轮唱曲,也可以选择适合轮唱的单声部歌曲进行练习,在选择时注意每一乐句之间的音响的和谐,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宜于轮唱,选择不当只会造成音响的嘈杂和混乱。
6.合唱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在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湘版音乐教材中使用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作为重要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它对于学生音准的训练有其独到之处。"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1816-1880)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这种找音高的方法对学生掌握音准甚是有用,尤其是在合唱教学中,两只手同时表示不同的声部效果较好。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把音高的倾向以及特性形象地表示出来。
7.合唱用课堂器乐辅助。器乐教学对学生的音准、节奏感、识谱及视唱能力的培养是已经有了定论的。有一个现象就能证明:在学校没有进行课堂器乐教学的情况下,那些在培训机构学习器乐的孩子,在合唱中更能够把握音准,唱好歌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器乐教学,是多多益善的。合唱教学中,就可以利用竖笛自学识谱,还可以利用竖笛合奏曲谱,最后过渡到合唱歌曲,更可以在演唱的时候用竖笛为不同的声部伴奏,让两个声部跟着笛声走,犹如合唱有了一个拐棍,时间长了,一定会甩掉这个拐棍唱出动听的合唱歌曲。
8.利用多种形式分声部学唱歌曲。在了解了这么多种合唱学习的方法后,到了中高年级乃至中学,就会出现大量的合唱歌曲,在进行完整的合唱歌曲学习时,到底是先学高声部还是先学低声部,是每个学生两个声部都学还是只学一个声部,在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大家见仁见智,都有成功的范例,应该说没有硬性的规定,也没有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差的对比,这就需要大家根据歌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合唱能力来自己选择了。但在分声部学习的时候,听唱法、教唱法、自学、小组群学、同桌互学交替使用,难点的地方重点教,容易的地方自己学或同伴互助,这样让学生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而对合唱失去兴趣。
那么,合唱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区别音乐课堂教学的合唱和课外合唱社团的合唱课堂教学的合唱教学是普及型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合唱的基本演唱能力,和歌唱的自信心,更多是培养他们能够享受美的愉悦,接受美的熏陶,教学时间是每周1—2课时,并且,不论小学也好,中学也好,教材上还有众多其他教学内容要完成,因此合唱课的教学时间很有限。合唱社团的合唱教学是提高型的,面向的是有一定歌唱基础和特长的学生,更倾向精英教育,还有演出任务,训练时间也会每周2—5课时不等,并且是进行专门的、专业的合唱训练。由于两种合唱教学的面对的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上必然有许多差异。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教授合唱,注意保护学生参与合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加强歌唱技能的指导。虽然课堂内的音乐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整体音乐素养,但唱歌姿势、表情、呼吸、发声方法、咬字吐字、共鸣等等,是唱歌的必要基础。我们应该努力将这些技能的训练融在合唱艺术表现的活动过程中,在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上下功夫,把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与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
3.注意轻声唱歌,避免大声喊唱。
第一个原因是,少年儿童的发声器官细小嫩弱,容易受到损伤,但他们又大多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合唱教学中音乐老师应该关注、指导学生对嗓音的保护,特别是变声期间,如不注意保护,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由于社会环境等原因,近年来儿童变声期有提前的趋势。音乐教师要及时对相关年级学生进行变声期知识教育。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合唱教学中如果大声喊唱,必定会造成音调、节奏不准确,带来的结果就是合唱的歌声不和谐。因此,在唱歌教学及合唱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歌唱方法,纠正不良的歌唱习惯。要指导学生用头声,注意控制歌唱的音量,多用轻声唱歌,及时制止大声“喊唱”。教材歌曲要采用适宜的音域,注意伴奏的音调,歌唱活动课穿插欣赏、器乐等教学,使学生们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教育学生不要模仿成年人尤其是某些个性沙哑的喊叫式的歌唱方法。
4.各声部旋律要熟练
在注意了发声方法之后还是唱不准合唱的话,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声部的音调不够熟悉,仅仅会唱而不够熟的话,必定会跟着另一个声部跑,这就要求老师用不同的形式,来加强曲调的熟悉程度,这样更准确的合唱才能保证。但又要避免重复的、机械的、单调的训练,这需要老师们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
5.学习合唱一定要在整体的音响效果中进行
合唱教学不能为了降低难度把两个声部割裂开来进行学习,就是说,即使学生只学习其中一个声部,也一定要对另一个声部多聆听熟悉,并且在单独演唱的时候,最好是在合唱的伴奏中演唱,让学生口中有自己声部,耳中、心中还有另一个声部。这就是合声的横向性。要做到这一点,第一要加强聆听,分别找出两个声部,在听觉上建立和声的听觉意识,第二步,在合唱伴奏中能跟唱自己的声部,第三步,另一个声部在演唱时,默唱自己的声部。
6.理清脉络,用好教材,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各个版本的教材经过专家和一线教师多年的开发、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系统,如果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在合唱教学的循序渐进方面,我们现有的教材做得非常好,即使不补充合唱练习或者合唱歌曲,只要按照教材的进度认真完成教材任务,到了中高年级和中学,合唱已经不是难事了。因此建议大家把整个学段的教材都找到,把合唱教学的内容逐一熟悉,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对学生的合唱能力分阶段的培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再加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定能够突破这个长期以来都困扰着大家的音乐学科教学难点。
7.尊重学情,查漏补缺。
很多老师说了,我是从中间带的这些学生,或者我是初中的老师,原来的老师怎么样怎么样,小学的老师如何如何没落实,最后这都成了老师们不认真对待合唱课的理由,也成了学生唱不好合唱歌曲的理由。笔者认为,作为老师,不管是自己从一年级带起,还是从中间接手,都需要俯下身子,了解学生情况,查漏补缺,在自己接手的这一段时间不给学生留下缺憾。增加一些培养学生合唱能力的练习,坚持下去,你的学生一定会在你的教育下,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当然,也不能太拔苗助长,一定要尊重学情,适当降低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得到美的熏陶。
8.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合唱课的备课要备什么?在这里做一个提醒。
第一必须要备教材内容,备教材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作为音乐教师,对每一首要教唱的歌曲两个声部都必须烂熟于胸,虽不至于要达到倒背如流,但绝对需要熟练有加,这样可以随时范唱,随时指导,随时纠正错误,自己都唱不准怎么教好学生?光依赖音响来教学生是不行的。备教材的第二个方面,是必须了解为什么这个单元安排这个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体系里是什么位置?教材的重难点是什么?
第二必须要备学情。因为生源不同,班风不同,前期教师不管是别的老师也好,自己也好,对合唱教学处理方式不同,造成所教的学生合唱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要根据教材,针对你的学情设置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做好预设和辅助练习。
第三备教法,使用什么样的教法,主要还是基于对学情和教学内容的了解,太简单的内容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对于学生太难的内容则需要降低难度,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在演唱中能力得到提高,情致得到熏陶,能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总之,合唱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按照课标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