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羚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我们将教学反思方法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教学前反思。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以呈现给学生,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等。上课前教师在头脑中想一想。这种反思方法是老师的自我内部对话,它对教学反思水平的作用取决于老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老师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是教学后的思考。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以“教后记”的形式记录所想,然后逢我分析,即“记日记法”。运用“记日记法”进行反思是已有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也是现实中教师常采用的方法。
三是同事合作讨论。教师之间在课余时间就所发生的问题、困惑进行讨论,同事合作讨论需要有一名“骨干教师”带领,使每一次的讨论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讨论持之以恒。
这三种反思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其具体内容,尤其是通过反思日记进行反思的方法,将每节课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得失记录下来,有利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由于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会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另外,环境因素对教师反思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已表明,教师在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技能、活动及教学观念,评估教学行为的同时,可激起其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但实践性知识则显得较为薄弱,而这类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的成分,是教师经验的累积。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进一步内化,并逐步条理化、系统化,直至对教师教学活动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进行教学反思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教师教育有一个基本假设,即“知而后行”。简言之,一个教师在还没有获得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前可以拥有教育知识,而且必须先拥有教育理论,才能进入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教育活动。罗赛尔(Russel)称这种模式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对此,罗赛尔以及许多学者都持批判态度。因为理论与实践乃是一个单一活动的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领域。根据舍恩德研究,专业知识是不能与专业经验分离的,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实践,仅仅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知”和“行”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