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 许陈晨
江南的温柔哺育了苏州,形成了一种简约而精致的苏式特色,进而形成了苏式课堂,在小学苏式课堂中立足学生,努力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灵活多样、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而小学语文启蒙了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顺势激发潜能,苏式课堂结合苏州当地实际情况,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培养语文学习习惯,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了简单却不单调、精致却不浮华的苏氏语文课堂。
小学生在苏氏语文课堂中的启蒙就是从拼音开始的,当懵懂无知的同学在苏氏语文课堂中听到老师示范的语文拼音的朗读时,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苏氏语文课堂中,老师仔细耐心地一遍遍范读“a o e……”,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地听,像模像样地模仿听到的发音,语文的启蒙就此开始。再后来到如何读出课文的感情,如何把课文读美,这就需要学生多听老师的范读,多听语文碟片上的范读,在什么位置断句,哪一个字、哪一个词需要重读或轻声,什么地方用欢乐的感情读,什么地方用悲伤的感情读,什么时候是急促的,什么时候是舒缓的,当学生无法正确判断课文的感情和它的重难点时,就需要在课堂中竖起小耳朵,多听。听是上课最基本的一种学习习惯,知识的讲授需要听清楚,同学的交流需要仔细听,探讨交流时也要认真听,这就更容易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听的习惯在苏氏语文课堂中尤为重要,是一切学习习惯的基础和根本。
说,在苏式课堂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说话是一门艺术。在一堂苏氏语文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每一位小学生都是苏氏语文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一堂课中,上课时间是固定的,围绕每一节课的主题会开展不同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和疑问要通过说表达出来。如在《奶奶的白发》这一课中,同学知道了奶奶的白发是由于奶奶的操劳以及对“我”深深的爱,那么在生活当中,同学们,你的奶奶头上有白发吗?她的白发是怎么来的?老师布置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同学们在小组内发言、说话,表达自己的奶奶的白发的由来。只有说,才能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和感受,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何表达出你的想法?如何能够完整地说一个故事?如何能够让别人清楚地听明白你讲话的意思?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中锻炼。语文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中慢慢渗透,在课堂中学好如何说,如何表达,在苏氏语文课堂中一边学习,一边成长,这就是苏氏语文课堂引人入胜的魅力。
读书,读书,说明书是需要读才能感受出来的。读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前提和保障,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学习习惯,是苏氏语文课堂的精髓。在苏式课堂中,小学生们学拼音要读,学课文要读,学古诗也要读,读这一习惯是课堂中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和锻炼的,每个人都是在读中成长,在读中进步,在读中发展。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中,如教学《山行》和《枫桥夜泊》时,短短的古诗,一分钟就能读完,但同学们真的读懂了吗?不是。第一遍,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第二遍,把古诗的断句读准确,读出古诗的韵律美,第三遍,读感情,每一首诗都是作者当时抒发的一种感情,不同的感情有不一样的读法,有的欢快明亮,有的悲伤沉重,有的郁郁寡欢,有的壮志难酬,如《山行》表达了杜牧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而《枫桥夜泊》则表达了作者当时郁郁不得志同时又思念家乡的感情。小学生知识的局限性阻碍了他们对古人感情的理解,只能通过多读,才能从诗中了解到作者的感情,与几千年前的诗人产生共鸣。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感情,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之后,把自己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去,说明读这种语文学习习惯在苏式教育课堂中的作用非同一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同学们在课堂上有好的想法,有不懂的疑惑,有一些重要的关键内容,都需要小学生们用笔记下来,所以写也是苏氏语文课堂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从铅笔到钢笔,从临摹到写作,每一步的训练都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发展,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不断练习,一个坏的习惯的纠正,更是需要认真指正。在教学生字书写时,初始田字格,首先要分析字的结构特点、偏旁部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才能动笔书写。中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时,更加需要用笔写了,课堂上老师指导同学们围绕一幅图片完成一篇作文,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幅图的解读可以有多种多样,不用局限在一种思维想法当中,但是思维的迸发不写下来的话,就会消散在时间的流逝中,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动起笔来,多写。在苏氏语文课堂中,我们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并且通过写的形式,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不仅在课堂中迸发,更能够在纸张上跳跃起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每一位同学的传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苏杭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文化的熏陶下发展出来的苏式课堂,简单却很精致,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最朴实的课堂中展现教学的“本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灵活发散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