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研究

2018-11-28 14:29
文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边界毕业生

王 琴 张 帅

1.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

1.1 传统就业观的演变和互联网+的冲击

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实行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制度,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毕业包分配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每年大量的毕业生参加双选会,与用人单位互相选择,这也导致一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障碍,逐渐成为了“慢就业”人群。在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慢就业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毕业即就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不再适应一些人群,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一步深入推进以及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产生了众多工作新需求、新产业、新机遇,大数据和商机的紧密结合,也成就了众多的兼职,为此,一部分大学生,选择边做微商、代购,边等待时机就业。

1.2 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落后以及毕业生自我认知的失真

据调查,“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是慢就业群体中常见的说法之一。由此可见,大学教育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缺乏对毕业生的明晰的职业引导。一些地方和高校缺乏对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课程,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个人兴趣契合度的评测较为漠视,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实习阶段很快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所学专业,呈现消极工作的现象,并最终选择加入慢就业大军部分大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在校期间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沉溺于网络游戏等其他不良习惯,待到就业时,手忙脚乱,消极逃避。在慢就业人群中,也有一部分自我估值过高而推迟就业的,这类群体通常只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进行判断,往往不能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出全面而深入的判断。

1.3 家庭的客观支持与对富庶生活条件的依赖

据调查研究,相比70后、80后,如今的90后不仅有着相对丰厚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他们还成长在发展机会多、生活空间大和流通渠道畅通的社会环境中。根据有关慢就业调查,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通常都是物质条件较富足的区域或者家庭中,对于一些没有较大经济压力的毕业生,慢就业或许是考虑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90后非常注重个性的发展和个人选择,他们大多反对生活中条条框框的束缚,不仓促就业,希望能够经过慎重考虑后再决定就业问题。

2.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来临

2.1 无边界职业生涯含义

适逢大发展大剧变的新时代,在呼唤着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进入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时间愈来愈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结构正在发悄然发生根本性变革,扁平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组织结构正在兴起并蓬勃发展,并朝着虚拟化、信息化、小型化等多元形式渗透到社会的边边角角。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94年组织行为杂志的特刊上由Arthur首先提出来,指超越单个就业环境的一系列就业机会。与其他职业理论不同的是,它强调以提高就业能力作为代替长期雇佣的保证,使具备跨组织跨行业的能力实现持续就业。职业生涯发展伴随着个体的人生价值追求,主观性加强,职业不稳定感增加,职业形式不再仅是永久性稳定性工作,网络兼职、弹性工作、多重职业等多样的职业形式愈加普遍。例如,近年来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

2.2 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义

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是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这是因为以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标志出现的新一批的科技浪潮,使得个体职业路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边界职业时代意味着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契约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即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在某一特定岗位上完成终身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在多部分、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为了组织的特定目标去实现人生职业生涯。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组织形式愈加灵活,这就要求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在变化的社会中主动适应大势,不断提升自己,合理长远的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2.3 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新注解

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背景下,就业能力被视作大学生就业关键要素。大学生在求职、择业、就业中表现出的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能力、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开发程度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持续稳定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面对日益繁荣的知识经济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大学上应该充分利用并拓展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关系网络,积极与外界保持交流,丰富自己的履历。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要求:跨越多部门的才能、职业流动倾向性高、学习的迁移能力较高、责任感强等较高的能力与品质。

3.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下大学生慢就业对策

3.1 积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就业硬实力和软技能。

无边界职业生涯下,个体就业更具灵活性,同时也加大了就业难度。在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加强就业能力包括夯实专业基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变通的能力,只有增强就业能力,才能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上游刃有余。

第一、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内在关联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专业学科之外的通识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创新意识。

第二、培养大学生的开放眼光和发展观念,加强自主能力建设。无边界职业生涯认为在要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就要主动培养提升多变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其既包含从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实际工作能力,也包括性格、自我效能等心理潜能,要树立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修正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及时调整自己,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

3.2 高校就业课程设置科学的规划和持续性的指导

高校的职业指导跟不上当前的形势变化,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提供必要的就业创业指导,无法让每一名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清晰、明确的规划。高校在招生数量与经济发展保持了高增长,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高校在自身发展建设上,需要全盘考虑,不仅仅要适应市场需求,也应该在人才的全面培养上做系统的持续的研究。

第一、职业指导课程科学规划持续指导。高校设置相关就业规划指导课程时,在拓展相关职业引导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进一步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积极规划建设自身职业生涯。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应该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指导以及实践,逐步建立成套的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问题上,要结合自我的定位客观的评价自己,根据社会需求要有长远的打算,在立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

3.3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第一、从分析来看,慢就业的形成与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互联网+的社会风潮有重要的关系,为在社会层面解决慢就业问题,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健全和优化现有的就业保障机制,扩大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构筑统一、高效的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正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与人才需求市场变化,制定相关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市场,遵循“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方针。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互联网+各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新潮流积极制定行业规范,维护良好的互联网空间秩序,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

第二、家庭经济的支持,也是造就慢就业现象的一大因素。我国职业规划课程安排欠缺合理性,高中阶段一味准备学业成绩,而极少思考关于职业方向的问题。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准备时间仓促、信息不足,常导致专业与兴趣不搭,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缺乏科学有针对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中阶段在准备学业的时候,学校与家庭双方应结合个人兴趣性格多方面进行相关职业规划指导,为之后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打下基础。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与此同时,作为大学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主动从陈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积极适应新时代条件的就业形势,顺势而为。慢就业不是不就业,而是更明白的去进行职业选择,高校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服务,并且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边界毕业生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住你的边界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有边界和无边界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蚁边界防护网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