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望云小学 高建兵
多媒体是一种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呈现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有效突出,遏制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树立生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许多教师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多媒体语文课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作用,多媒体教学成了教师点击鼠标的演示课,由传统教学的“人灌”变成了“电灌”,学生的互动机会减少了,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如在教学《美丽的大兴安岭》一文时,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描述,学生很难进入优美的意境,学生也无法想象到优美的景色,而运用多媒体呈现美丽大兴安岭的壮美景观,学生就会饶有兴致地欣赏与了解大兴安岭的风貌,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注意力也充分被吸引,主动探索与发现,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抓不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教学设计脱离了学生实际,也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也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更高效。例如在教学《蜜蜂》《狮子和鹿》等关于动物的课文时,由于学生都普遍喜欢小动物,教师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动物照片,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段,有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探究与欣赏,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致力于对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但是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常不能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运
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因此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把握多媒体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文中有“潋滟”“空蒙”二词,意思分别是“波光闪动的样子”“云雾迷茫的样子”,但是学生接触这样的生词,对真实的景象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影响了学生的准确理解,教师的讲解再形象生动,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把相关景象展示出来,教师讲解引导,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理解与掌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不仅可以运用于识字教学、阅读理解等,还可以有效运用于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之所以感到作文难,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平日积累少,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场景,让学生从场景中选择写作话题,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写作《未来的衣服》时,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未来的衣服,然后让学生观看关于未来衣服的影片,讨论自己对未来衣服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写作,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作文质量大大提高。
传统的语文教学运用的是应试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受到了扼杀。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狼与小羊》一文时,教师让学生想象:狼向小羊扑去会出现什么结果?有的学生说狼扑向小羊时扑空了,跌落到悬崖下,教师及时运用多媒体呈现了这一镜头。教师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想象,学生的思维很快打开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呈现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以刺激学生感官,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1]史庆东.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5).
[2]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