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后练习,助力阅读教学

2018-11-28 13:3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朱晓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7期
关键词:麋鹿课后练习作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朱晓玲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练习题,它们与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些“课后练习”不仅提示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同时又暗示了教师的教学思路,隐性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可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如果我们能够透彻领会“课后练习”的编写意图,并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发挥其教学价值,那么将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后练习,让课前预习更有效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它的最大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深入的预习将直接提高学习课文的效率。可是,当前许多教师只把“预习”当作“过桥”,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对待单调乏味的预习往往应付了事。

作为导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练习”,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价值、特色与魅力,更是编者对课文内容深入的挖掘和高度的提炼。这些题目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情感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预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如《麋鹿》文后有一道练习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已经了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识,然后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结合这道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段落写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2)上网查阅麋鹿的资料,并结合课文的介绍,说说麋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不仅能很快找到描写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的段落,而且弄清了作者的表达顺序;通过上网查阅,学生对麋鹿的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文,而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在预习时,教师紧扣课后的练习题,巧妙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预习更有实效。

二、课后练习,让教学脉络更清晰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表示时间推移、情感变化、地点变换的核心句或核心段落,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行文的思想轨迹,为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蕴创设良好的情境。

每一课都有自身存在的教学价值,每一课课后的习题也是紧扣文本的教学价值而设计的。如《陶校长的演讲》课后练习第5题:“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这一练习不但向学生提出了思考的方向,还暗含了文章的写作脉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个练习进行阅读实践指导,引导学生理清文脉,探究写作思路,指引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更缜密的思维和有序地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着想象进入情境,学生便能更好地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使教学脉络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三、课后练习,让教学过程更优化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教师往往难以取舍。而“课后练习”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的,站在“课后练习”的视角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取舍,突出重难点,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简约、扎实。

1.以读为本,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读”则是语文课堂最有效的“对话”方式。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都设置了“朗读”和“默读”的练习。

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金蝉脱壳》)、“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黄山奇松》)等,诸如此类的练习还有很多,这些以“读”为主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同时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挤出“读”的时间,应重视“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2.聚焦一点,洞悉全篇

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而课时又较少,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舍弃,突出重点,寻找一个精当的切入点,“课后练习”就成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

如课文《狼和鹿》的课后习题:讨论“功臣”与“祸首”的含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设计本课的核心问题:(1)狼和鹿究竟谁是功臣?谁是祸首?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转变呢?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生态平衡,人们应该怎样对待狼和鹿?学生通过读文、讨论以及课外搜集食物链的相关资料,很快读懂了课文,明白了不能干涉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食物链,也不能滥杀动物,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样的阅读指导能够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潜心会文,使教学的脉络清晰,阅读的整体更为凸显,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

3.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后练习”有机地融入其中,引领孩子细细品读、感悟,获得方法的启迪。

如《烟台的海》一文后第二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教学时,教师有意将这一练习引入课堂,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两个“扑”字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一边读着句子,一边想象着海浪扑向堤岸的情景,第一个“扑”,写出了海浪的力量很大,而且是接连不断的,而第二个“扑”则写出了海浪的轻柔、温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字来替换朗读,如“涌”“拍”等,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扑”突出了冬、春两季海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海浪比作狮子和孩子,更形象贴切。通过品味语言、换词比较等方式,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课后练习,让语文作业更丰富

作业一直以来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那些机械的、单调的作业正逐渐消钝学生学习的热情,衰减语文学习的灵性。如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已成为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细读教材中的“课后练习”,我们发现有许多作业的“素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这样一来,“课后练习”就与平时的作业、日记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而且在这样丰富多彩的作业中,学生的热情高涨,作业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后第3题:“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方位顺序,教师除了让学生画一画作者的游览示意图外,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实践的作业:游览校园的风光,或是跟随父母去某一风景区游玩,回来后画一幅游览的路线图,并且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总之,“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内容进行的提炼和概括,不仅对学生的“学”起到了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而且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教师只有分析并把握它们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教学价值,才能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麋鹿课后练习作业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