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8-11-28 12:59梁少锋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块砖数学知识情境

梁少锋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石海小学,广东广州 510978)

引 言

创新思维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发展的动力;对于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来说,是进取的阶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但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修养,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善于创造、善于应用和勇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课程是学生接触知识的开始,也是为将来能够学好别的课程做铺垫。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更是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增强数学观念以及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重要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两手抓,通过合理有效且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以及有能力整合数学理论知识,加强数学实践性。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整体教学考虑,把握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向,摒弃传统的教条主义教学思想,把小学数学真正建立在会学会用的创新思维基础上[1]。

二、因材施教,巧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设定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把数学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情境,让他们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活学活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一)合理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例如,在刚开始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除了根据课本把图形进行分类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作业:你能在生活中找出课本上提到的各类图形吗?让学生在特定情境(如操场、卧室、行人的服装、交通工具)里寻找课本上提到的各类图形;然后互相比一比,看看谁认得多、认得准。看似简单的一个关联问题,实际上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和分析能力等,让他们在特定的数学问题情境下领悟由此及彼的联系,也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分类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细节,锻炼学生多样化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互相关联的“知识网”,很多问题都是由已知的问题引发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再根据各个种类的数学问题设定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全面体会数学,学会用多样化的思维能力进行数学学习。

(三)感受数学问题细节,发展求异思维

在“分”和“平均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分”,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问题的区别,发展求异思维。例如,把10颗糖果分成两份,每份多少?把10颗糖果平均分为两份,每份多少?并动手操作。通过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让他们能够学习到“分”和“平均分”哪里不同;并让他们体会数学中的细节,在似是而非中真正理解问题。

(四)体验思维的“求同存异”,举一反三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善于比较、总结,不知所云,以至于屡做屡错,最终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总结问题反馈给学生。

例如,“文具店里边一共有10支彩色铅笔,红色比绿色多4支,红色有几支?绿色有几支?”“文具店里边一共有10支彩色铅笔,绿色比红色多4支,红色有几支?绿色有几支?”这一类问题很容易绕在“主次”中,导致解题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况,在教学中利用这种一字之差的细节问题多给学生进行讲解和练习。这种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明确地体会到数学学习中“主次”的重要性,也体会到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细节的重视,举一反三,更加灵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

(五)关联提问,以实践带动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联提问的本质是实践,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关联,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统计和归纳。比如一周的课程、一个月中的天气变化,还有班级里同学们的家庭成员等。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完全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完全可以发散思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条形统计图”,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是以实践带动知识应用,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六)开放提问,解放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社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教学的思维定式,合格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式的、互动式的,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跃式课堂”。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提问也应该是开放式的,让学生畅所欲言,真实地体验数学魅力,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一个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和探究。比如,根据“工地A需要6000块砖,送来了30%,还剩多少块?”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创新,看看能变出多少种题型。例如:“工地A需要6000块砖,送来了30%,送来了多少块砖?”或者“工地A送来了1800块砖,据了解是全部砖的30%,那工地A一共需要多少块砖?”以此类推,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会越来越深,掌握的知识也能得到利用;还能了解自己学习中的难点,有效地进行查缺补漏。这种开放性提问,可以彻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学题目变成有趣的文字游戏,可以改变学生的惯性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结 语

任何学习都不是为了做题和考试,更重要的是掌握思维方式,培养学习习惯。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开展是小学数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各样巧妙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进而开阔他们的思路,让他们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和鼓励他们有意识地进行思维的不断创新。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符合每个年龄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捕捉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高效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解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遇见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块砖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拔掉心里的草
比一比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找一找
书怎么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