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学生,也不是孤立的个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学生,并有的放矢地改变和培养一个学生成长,就必须了解这个学生扎根生长的土壤——家庭。因此,通过和谐的家校沟通促进彼此了解,共同着力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一个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者存在这样的困惑:学校时常会接到家长不冷静的电话,对教师的严格管理颇有微词;个别学生家庭出现矛盾,影响学生在校情绪等。
此类现象的发生,带给我们如下思考: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付出努力,却难以换来家长的理解?作为成年人,家长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不让负面情绪影响学生成长呢?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品质,多角度、多维度沟通,重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任桥梁呢?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马丁·塞里格曼创指出:“我们应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与他人拥有良好的关系,对于获得最佳的生活状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关系为重的家庭系统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经过几轮商榷讨论,学校把促进家校和谐沟通的着力点,放在“沟通模式”的优化上,制定了“优化沟通五步走”的研究策略:第一步,广泛采集问题;第二步,分头研讨问题;第三步,形成解决对策;第四步,优化沟通模式;第五步,全面分层推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研究小组充分发挥不同年级骨干教师、家委会骨干以及优秀学生的经验和智慧,精心设计了“沟通问题征集单”,分头采集不同年级师生沟通、家校沟通、亲子沟通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相互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
在全校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分别对教师、家长、学生等群体的日常语言模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分类和分层提炼总结。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沟通习惯中,存在消极的“五多五少”沟通方式:
指责和抱怨对方的多,自查反省自己的少;
说有利于自己话的多,说有利他人话的少;
说出不赞同观点的多,能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少;
下意识推卸责任的多,能主动承担责任的少;
凭主观判断评论的多,能如实描述表达的少。
以第一条“指责、抱怨对方的多,自查、反省自己的少”为例,考试成绩不理想,为师者很多时候容易把原因归结为学生听讲不认真、做题马虎粗心大意等;而学生容易把原因归结为教师对课程知识点讲解不清楚、家长没有及时管束以及课后没有参加辅导等;家长则容易把原因归结为教师对自己孩子关注的少、孩子自律意识差、听课不专心,学习积极不努力等。
再如,第二条“凭主观判断来评论的多,能如实描述表达的少”。如果篮球比赛中一名学生投篮两次不中,指导教师就容易主观评论这名学生天分不足,不适合打篮球。学生会因为指导教师的主观评论,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容易产生沮丧感,家长则会认为教师不懂得欣赏鼓励学生。
有人说“心灵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确实如此。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人际交流工具,在沟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语言也是一样,要想与他人真诚地交流,就必须走进对方的内心,获得对方的情感认知,否则就只能徒劳无获。
基于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灵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快乐幸福与和谐发展”这一理念,我们针对以往在沟通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的问题,通过多轮研讨,集中提炼归纳出“积极语言表达模式”的“五多五少”。
少说你字句,多说我字句;
少说利我句,多说利他句;
少说反对句,多说建设句;
少归因于他,多归因于己;
少主观评论,多如实描述。
在原有“负面沟通”问卷的基础上,我们精心设计了“积极沟通模式优化案例”征集问卷,组织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参加问卷调查。在全校范围内搜集多种沟通模式案例达上千个。下面是家长、教师、学生在学习积极沟通模式后,积极运用这一模式进行交流的案例分享。
以“少说你字句,多说我字句”为例。一年一班学生小禾的家长和小禾沟通时,语言模式逐步优化。
当小禾写作业不认真时,家长往往用“你”字句和孩子沟通:“你总是马马虎虎,一点不细心。”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指责抱怨”的意思,容易引起学生的反驳。在学习了积极沟通模式后,家长尝试用“我”字句和小禾沟通:“我感觉你没有拿出全部精力来完成作业,以你聪明、认真、好学的作风,应该能完成得很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感受后,小禾能够接受家长的点评。
在家庭中,和伴侣沟通时,语言模式优化也有积极的影响。当小禾的母亲做完家务,家中环境整洁干净,小禾的父亲却随手乱放东西时,以往小禾母亲总是说“你”字句:“你怎么又乱扔东西,真烦人!”这样的话语表达的是“指责抱怨”,小禾父亲充耳不闻。在学习了积极沟通模式,再遇到类似情况,小禾母亲尝试说“我”字句:“我真希望你把东西放回原处,这样就能给我减轻很多负担。”通过沟通,小禾父亲竟然默默地改变了。
在家长和教师沟通中,语言模式优化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有一次,教师不了解小禾的视力情况,把小禾的座位调到后排,小禾向家长反映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当时,小禾家长和教师沟通时说的是“你”字句:“老师,你不知道孩子视力不好吗?孩子看不清黑板了!”教师听后,也责怪家长不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采取积极沟通模式后,小禾母亲认识到自己话语里的指责抱怨意味,让教师感到不舒服。小禾家长表示如果再次遇到类似情况,她会用“我”字句和教师交流:“老师,我想您是不了解孩子的视力情况,因为孩子弱视看不清黑板,我希望老师尽量多给孩子一些关照!”
由此可见,优化沟通模式为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带来的显著改变。
以“少说利我句,多说利他句”为例,如刘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时语言模式的优化带来的改变。以往,刘老师在教室门口扫水,有学生要走进教室时,会说“利我句”:“别进来,没看见老师在扫水吗?”这样的语言表达模式,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指责,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学习了积极沟通模式后,刘老师意识到要说“利他句”,他表示以后会对学生说:“孩子,等会儿再进来,老师在扫水,别弄湿了你的鞋。”这样的语言表达模式体现的是为对方考虑,传递的是关怀温暖。
“少归因于他,多归因于己”,以五年一班的班长小昀和同学沟通时语言模式的优化为例。他在日记中写道:“担任班长以来,我总是尽职尽责地管理班级。同学不遵守纪律,我总是严厉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的日常习惯有所改善。可后来,有的同学总是喜欢和我争论,有时明明我是正确的,他们却不肯改正。终于有一天,我实在被他们气坏了,趴在桌子上伤心地哭了。班主任知道了原委,把我叫到办公室,将班会课上学习的积极沟通五模式放在我面前。当读到“少归因于他,多归因于己”时,我恍然大悟。从那以后,每当有同学的表现不合时宜时,我不再大喊大叫,厉声批评,而是走过去悄悄地提醒他,保护他的尊严。随着沟通模式的转变,班级管理工作变得轻松起来,同学们变得可爱了。慢慢地,跟我争论的同学越来越少,真心与我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多。积极沟通五模式,不仅教会我如何做一个班长,更教会我如何尊重同学,如何获得真正的尊重。”
在《积极沟通模式优化案例》征集到的几千个案例基础上,我们从每个模式中精选出案例100个,编辑成《积极沟通模式精品案例》三卷,分别是教师卷、学生卷和家长卷。结合提炼出的积极沟通五模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精选案例,分别对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进行推进和全员培训。
全校教师、家长、学生在日常沟通实践中掀起了自觉使用积极沟通模式的热潮。我们力行积极沟通模式的行动口诀是:多加法,少减法;多指导,少指责。思想引领,方法指导,逐层示范。塔山小学在不断自省,不断优化语言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以往消极、负面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
积极沟通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其内涵是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沟通,通过相互交流情感,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增进师生、亲子之间的了解。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时,教师、家长能够以知心挚友的角色去倾听、表达,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负担和阴影。
“语言表达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塔山小学真爱校园一种特有的、温暖的沟通文化,经由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的力行实践,流淌在每天的师生、亲子、家校交流中,促进了互相之间的理解,实现了彼此间的欣赏和尊重,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和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