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朗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8-11-28 12:18安徽省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三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1期
关键词:感情文本课文

安徽省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三和小学 陈 艳

大家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课文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也证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把课文的深刻含义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可见,在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都应该重视朗读指导。但是,过犹不及,凡事应该讲究方法,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下面就把平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梳理一下,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问题分析

1.目标定位模糊、指导方法不清

课堂上,有的老师在进入初读环节时,大都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前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读完后,便连珠炮式的提问: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有多少四字词语你画了吗?文章中的那一段写得怎么样?……试想,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能回答上来吗?此时,学生一脸茫然,教师一头雾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相反,如果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就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边读边思考,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还有这种现象,在学生朗读时,教师没有明确指导,碰到文本中的一句话,就马上问学生:“你能把这句话的语气读出来吗?”此时,目标定位有点高,着急了,要适当缓一缓,控制一下节奏。操之过急,学生读了,也没有任何感情,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再加上读后如果没有及时评价反馈,不用心、用情去理解,有口无心、走马观花,也是毫无意义的,学生更是没有半点收获。所以说,朗读目标拟定一定要符合学情,定位清晰,方法指导要跟上。

2.关注范围狭窄、缺乏朗读激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为了教学有序进行,在朗读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几个优秀学生,读来读去,找来找去,就是那几个口齿伶俐的老面孔,而其他的学生都只是在那当听众,没有机会去朗读,这样怎么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呢?时间长了,其他学生也就失去了朗读的学习兴趣。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就发现,有位老师总是找固定的几个学生,其他同学小手举得高高的,急得嘴里直喊着:“老师,我,老师,找我……”而那位老师却视而不见。好几个同学失望地说:“哎,又不找我了。”实践证明,一次不找,两次不找,学生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对课文朗读的热情逐渐消失。这样只有一个老师和几个学生的课堂,会是一节怎样的课堂?朗读会是有效的吗?朗读能力又怎么能全面提高呢?

3.朗读时间有限、体会感情不够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读完时,老师就示意学生停下来,马上转入下一个环节,这样的朗读有什么效果?遇到重点句子时,老师嘴里说着让学生们自己练读,读出感情来,实际上不到一分钟,就让学生站起来,有的同学甚至没超过两遍。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感情从何而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个三至五遍,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读悟情,以读促情。这样一来,朗读必然有感情。

二、几点改进体会

1.创设适宜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朗读的时间短,单纯的朗读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就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争读、抢读、乐读。有时,我们还可以配上适当的音乐,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乐于朗读。

如《可爱的草塘》一文语言生动,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的教师导入新课时,运用了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在导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艺术美,把绿色所呈现出来的动态读出来,从中细细品味草塘那无边的“绿之美”。还有这一句:“天越冷越好,冻得野鸡连眼睛都睁不开,它冷极了,就把头往雪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子就拔出来了。”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及细腻传神的描写,充分展示了草塘的自然美。读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带着骄傲、自豪的心理,进入描写的意境之中,激发了他们浓厚的读书兴趣。

2.保证朗读时间、理解文本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不能走过场。如教学古诗《送新市徐公店》时,在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一句想一想,想象诗中的“篱笆”“小路”“绿树”“菜花”“儿童”“黄蝶”各是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轻声朗读,使上述景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活画面。通过边读边品味,体会出诗句中所描写的意境。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自然就能背诵下来这首古诗了。

当然,朗读和理解不能生硬分开,二者应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教学中应该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促进对文本的感悟。一次,我教《燕子专列》一课,其中有一句:“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为了读好这句话,我要学生抓住里面的几个动词,想象其中的画面。学生理解了,再去朗读,效果就明显了。朗读到位了,学生也就体会到人们对燕子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3.关注朗读形式、培养朗读习惯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范读指导、分角色朗读、引读、齐读,不同形式的朗读有不同的作用。根据文本的情况不同,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当然,良好的习惯对提高朗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为此,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科学的朗读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等。

如教学《五彩池》一课,这篇课文语言文字优美生动、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是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教学时,可以指导一下,培养几点朗读方法。如让学生勾勾画画,在文本上做好自己喜欢的批注;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大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明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顺着作者的思路,弄清文章的脉络,明白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通过老师配音范读,指导学生学会用赞美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从而理清文本脉络,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总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以读为主线,讲读有机穿插,力争课堂上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提高朗读教学质量,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感情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带着感情
背课文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