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敏娟
在小学数学科目的日常教学中,做到将学生学习主体与具体知识内容统一起来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对于这一教学要求的落实既考验着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又考验着教师对基本教育教学目标落实的具体情况。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寻找一个高效的教学方法就十分有必要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于学生的知识的强化和巩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练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中真正的掌握住知识。
众所周知,普通的学校教学主要是以集体授课方式为主,所以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流程设计中要考虑到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在日常数学科目教学实践中,采用统一练习的方式是最普遍的,也是最适应班级集体教学的练习方式,通过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统一练习,让班级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具体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统一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及时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帮助学生认真练习、认真学习。
比如,在二年级下册第1课“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备课阶段,就根据本课知识的具体内容准备好本课的练习题目,练习题目以简单题型为主,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详细学习,把本课的知识内容拆分成除法计算、余数处理和综合计算等几部分,在给予学生进行每部分知识讲授时,都做到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就要在黑板上出几道有关本部分知识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及时的练习作答。最后,在本课知识内容全部讲解完了后,教师要把提前准备好的本课练习题目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依据刚刚自己课前所学的知识进行题目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做到独立完成,不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查阅教材,要把自己不会做的题目记录下来。在学生解答造成后,教师给予学生进行每一道练习题目的仔细讲解,要求学生对于自己不会做的题目要重点倾听,真正消除知识学习中的困难点。
在数学科目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绝不是单单完成知识的讲授就可以了,还要给予班级学生进行整体性的引导,促进班级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同时要有意识的给予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促进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真正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促进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那么班级的整体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3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本课知识的课程导入阶段,向班级学生提出思考问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学习过哪些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思考作答。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问题作答的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有针对的知识讲授,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行本课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对于数学学习基础不太理想、学习能力有待加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行以前知识的回顾复习和本课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全体学生都能高效的进行知识学习。最后,教师在进行本课知识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现状,进行有差异化的作业布置,要求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在课下进行本课课后题的作答练习,学习成绩相对不太理想的学生在课下要再次进行对本课知识的梳理,梳理清本课的各个知识点和知识重难点,做到有侧重的知识学习和掌握。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学习中如果不及时进行强化练习,很容易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以后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程度。强化练习要始终做到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取不同的练习题目和练习方式,通过反复的知识强调与练习,促进学生真正完全消化和吸收数学知识,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身能力。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5课“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给予班级学生进行本课知识讲授的时候,要给予学生明确强调出本课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的理解。然后,教师要根据本课重难点知识:分数的概念、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具体运算等各部分知识进行分别汇总,并出一些知识重难点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让学生限时作答,在作答中不许翻阅教材、不许交流对话,教师也要进行巡视监督。最后,在学生作答完毕后,教师把学生作答结果收集起来进行最终评判,找到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全面性。
练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统一练习、针对化练习、强化练习等多种方式,全面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