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琴
(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江苏海门 226100)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点拨、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机会、有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尝试着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单向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灌输[1]。本文以初中化学为学科载体,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如何在具体学科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兴趣是学习最朴素、最自然的一种推动力。因此,探究式教学法在实施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兴趣好奇为学习切入点。以《氧气》一课为例,在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这一知识点时,笔者一改往日直接将物理性质逐点罗列的方法,而是以生活场景或实际问题为话题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氧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判断它是否存在?存在的浓度有多高?浓度高低带来的人体舒适感有区别吗?为什么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需要带氧气袋,我们平常爬山时就不用,是不同纬度海拔的山决定了是否需要携带氧气袋吗?为什么在搭乘飞机时,飞机舱内会配备氧气面罩,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氧气面罩就会脱落,空乘人员会提醒旅客将氧气面罩戴好,这其中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需要佩戴氧气瓶,我们日常游泳就不需要?为什么海底生物能够正常地在海底生活而不需要额外地供氧……这节课上学生们探讨得非常认真,兴致很高。
同样在讲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这一知识点时,考虑到其概念的抽象性,笔者没有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探讨:切开的苹果在一段时间后会长出一些斑点,你知道为什么吗?废品收购站收购到的生锈的铁制品,最终都是送到炼铁厂,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又变成生铁,你知道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吗?一把磨亮的菜刀长出了锈斑,出现这种现象你又知道为什么吗?家里买回来的铜器时间长了为什么会长出绿色的东西,要不要定期擦一擦?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认真地交流,各抒己见,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活跃,强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当教师围绕着这些化学知识点,接二连三地抛出生活中看似非常普通,但可能从来没有被学生认真留意过或思考过的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很容易被激发,教师则可以趁势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而言之,兴趣好奇型的探究式教学法立足于知识的趣味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渐进攀登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解密真理型的探究式教学法。
比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是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两个实验来揭示上述这一规律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时尝试改变实验变量来进行探究,如“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这个实验是否可以换为其他反应,用“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或者“蜡烛的燃烧”两个实验是否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想一想,能不能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从而使这两个实验也能够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再如,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导气管一端没有接气球可以吗?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何影响?让学生一一对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又如,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量的多少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是否有影响?通过尝试改变实验中的物质,以及仔细观察实验中的各物质这种不确定性的探究活动等,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全面。
除了改变实验变量进行探究的方法外,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给出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来制取。在完成本实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小组探讨方案,并进行演示。要注重其可行性哦。”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的氛围非常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小组想到利用蜡烛燃烧的方法,还有的小组想到了其他的方式,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进一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成功地进行了“解密”。总而言之,解密真理型的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理解化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原理。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抓住事物的两面性,采用矛盾分析型的探究式教学法。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例,在“防止生锈的方法”中,教材介绍到的有:制成合金、镀其他金属、将油漆喷涂在车船的外表、将防锈油涂抹在机械表面、将能起保护作用的其他金属镀在钢铁表面等方法,多种防锈的方法选择的依据除了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外,还与防锈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防锈的难度高低性、防锈的效果强弱性等有关。一般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防锈方式,但这可能意味着防锈效果的有限性,这种矛盾其实是经济投入与效果产出之间平衡性的一种矛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此为契机,分析这对矛盾在化学世界里的存在。比如,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性取代,实验条件的局部性创设等。矛盾分析型的探究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及对问题思考的深入性。
最后要介绍到的方法是可行性分析型的探究式教学,它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某种方案或方式的可行性高低。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为例,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方法。实际上,这是一个生活色彩非常浓厚的话题,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着需要“去杂质”的情况。因此,教师在组织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此为契机,将知识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情况,带领学生一起来探讨生活中目的性去杂质的方法及其原理,分析其难易度与成功率等,以此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化学原理与化学规律。可行性分析型的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能力。
学习最原始的目的在于解答疑惑,了解真相,解决问题。基于这一背景,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法,学习效果明显,这一教学思想主张将课堂的主动权由教师转交到学生手上[2]。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采用兴趣好奇型、解密真理型、矛盾分析型、可行性分析型这四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索与分析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与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