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能力培养

2018-11-28 11:23吴海燕
名师在线 2018年14期
关键词:骑车法治道德

吴海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000)

引 言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和其他课程一样,具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是,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所要培养的学科关键能力,不仅要从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着手,还要立足于国家意志、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去思考。

在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重点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即法治意识、道德行为、适应社会和热爱生活。下面以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点思考。

一、以法治意识为指向,培育法治信仰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以法治意识为指向,培育有自尊、有规则的中国公民。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因此,每一个执教者首先要有这样的课程意识,要能合理、充分地挖掘并运用好相关的法治资源,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人应当守法,法律法规约束我们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保障,法治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1]。

《平安回家》教学片段:

辨析:三年级的小朋友丁丁每天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他觉得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你赞同吗?

生:我觉得不可以,丁丁还小,骑自行车上学万一摔倒了怎么办?生:没有大人的看护,还是危险的,生命安全最重要。生:不可以,我们的书包那么重,背着书包骑车重心不稳,多危险,不然就要在车子后面装个书包架子。师:那如果解决书包隐患问题了,骑车上学可以吗?生:(犹豫一下)点头。生:我也赞同骑车,但是要骑在规定的地方,注意安全就行。师:刚才我们围绕安全谈这个话题,大家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去思考。生:我不同意,我记得在哪里看过,好像有规定小孩子不可以在马路上骑车。生:我知道这个规定,12岁以下的小朋友不能骑自行车。师:老师也查到了相关法规。(播放录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现在你想说什么?生:看来是不应该骑自行车,一方面不安全,一方面我们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师: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法规,因为它其实在保障我们的安全。那你有什么好建议给丁丁?生:上学放学可以坐公交车、步行或家长接送。生:如果想骑车,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公园骑……

在这个环节,学生刚开始只关注到“安全”问题,觉得解决了安全隐患,骑车上学应该也不是件绝对不可以的事。教师立刻巧妙引导学生从别的角度去思考,于是学生就想到了法律规定,水到渠成地把这个“骑车”问题解决了,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法律规定就是为了保障安全,因此我们必须遵守法规。

二、以道德行为为目标,提升道德能力

梁晓声曾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培养学生这样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坚持道德教育的方向性,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培养有修养、有自觉、能自律、有善心的学生。

在《平安回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要不要听从交警指挥的思辨,到认一认、学一学交警手势,到最后理解交警的工作,层层推进。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对交警工作的认可,明白要支持和配合交警工作,并懂得感恩,这种体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

三、以适应社会为追求,促进终身发展

道德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2]。我们的道德教育,就是做人做事观念和能力的教育。而社会是检验一个人的最终标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因此,适应社会,应该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礼让救护车谈到礼让生命,从生活中所见的高速应急车道事件谈文明与道德,从中折射学生参与社会、关心他人的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社会,学会判断、评价,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逐步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并逐渐形成初步的公民意识。

四、以热爱生活为根本,回归真实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来自生活是根源,贴近生活是中心,引领生活是目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充分挖掘、整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使道德课堂真实和生动起来,与生活接轨,真正体现回归生活的理念。

师:在回家途中,我们会见到很多交通标志,昨天小朋友放学回家已经观察过啦,先用自己准备的标志卡,考一考你的同桌吧!(同桌互相问)

依次出示:注意行人、步行、慢行、禁止鸣喇叭、禁止向左转弯、施工、靠右侧道路行驶、限速50、注意信号灯(校外真实标志照片)。

重点交流:(1)注意行人和人行通道的区别;(2)禁止鸣喇叭标志;(3)施工标志小提醒……

这一片段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本源。学生在熟悉的感觉中兴趣盎然地观察、学习、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要从学生的现实和生活的需要出发,教材不是唯一的资源,学生熟悉的生活,其经历和亲身体验更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要努力把课程的内容与学生丰富的生活进行对接,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生活。而同桌互动式、竞猜式等生活化教学模式,也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更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结 语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应不断挖掘课程的价值,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面对生活、理解社会,在成长之路上展现最美的姿态。

猜你喜欢
骑车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Itoly: TOwn Poys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意大利小镇:骑车上班可赚钱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