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功利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肯定会或多或少的沾染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让孩子在学校之中不断增强其道德水平,从而品德高尚,抵制诱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从而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有古诗、散文、诗歌、寓意故事、记叙文等,其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这么说,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每一张插图都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览教材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德育充满着整个教学课堂。比如当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时,其中就蕴含着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每一幅插图都能展现出其课文内容,也能展现德育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重点语句的剖析或朗诵来体会、渗透德育,比如说,当进行《日月潭》教学时,其中重点句子有许多,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环境、名字由来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象,其中“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明了日月潭的由来,我们可以从这个句子中让学生体会日月潭的美好——“像太阳、像月亮”,从而使学生热爱日月潭,延伸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这样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和朗诵,可以让学生感悟语文美的同时,思想会迅速升华,不断提升其道德水平。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当然,书籍内容有良莠之分,在进行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时候,教师要把好关,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书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给学生列出书目,用以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指导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特别是教师在引导阅读时,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评价和赏析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感悟。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树上悬挂着葡萄,看着很诱人,很想吃它们,但是摘不着。狐狸离开的时候,还在自言自语:其实它们是酸的。教师联系实际生活谈启示:其实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本来能力很弱,办不成事却推诿说时机不够成熟,或者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不是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此类情况,或者自己在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有过这种心态?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反思。有的学生说自己做数学题,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愿意思考,会推脱说刚学相关知识点掌握得不到位情有可原。其实这就是从内心深处抗拒自己的不足,寻找理由,这种行为让人不能从主观寻找错误原因,最终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进行相关德育内容渗透的时候,要让学生把握住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并看到其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进而能从中受益。其实一本好的课外阅读材料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让学生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的视野扩大,思想觉悟提升。
(一)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有了想法就诉诸笔端,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观点和评价可以很好的反映他们的德育状况,便于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例如,作文《保护小鸟》可以让学生思考小鸟对人类的益处和生命的可贵,培养小学生珍惜生命爱护动物的品德;作文《拔河比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品德。教师除了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德育教育外,作文评价阶段也是良好的教育时机,可以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
(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中,在课堂外以及生活中也要是时刻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学习了《清澈的湖水》一文后,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或者观察附近的小河有没有污染等,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品质。另外,学习了《可贵的沉默》后,让学生每天回家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理解妈妈的辛苦,在母亲节的时候鼓励学生为妈妈准备自己制作的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者名胜古迹等,培养学生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接受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德育与智育并行,这样才能发掘出更多的渗透形式,才能显著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