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初中生物“STS”教学中的渗透

2018-11-28 11:13周润娣
名师在线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合一生物

周润娣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 226001)

引 言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应该在实践和生活中得到教育、掌握知识。他提出了三个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STS”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简称,其中第一个字母“S”代表科学(Science),第二个字母“T”代表技术(Technology),第三个字母“S”代表社会(Society)。“STS”教育明晰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学生所面临的生活、社会问题来编排教学内容,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和体验[1]。“STS”教育理念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一、“STS”教育理念和“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之间的关系

(一)开放性

“STS”和“教学做合一”两种教学理念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既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上,也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和反馈上。就教学内容而言,可以来自书本,但是要贴近生活实际,要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的素材,从实践中理解教材,然后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大课堂学习形式,可以运用网上学习、兴趣小组、社会学习等多种方式。在教学的反馈上,这两种教育思想都强调条件、答案和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二)符合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生物核心素养。生物核心素养是指公民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时所需要的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必要的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理性思维)、相关的情感态度(生命观念)和价值观(社会责任)。“教学做合一”和“STS”教育都指向了《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任务。这两种教育理念深入地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一问题,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科学的态度、精神、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引领着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

(三)人本性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与学生相教相学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STS”教学充分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教师努力帮助学生融入社会。两种教学理念都强调实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帮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STS”教育思想和“教学做合一”理念有着共同的特征:以问题为中心,尊重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连接教室内外的世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个别学习和互相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STS”教育模式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二、“STS”教育与“教学做合一”结合的教育目标

“STS”教育理念与“教学做合一”思想有着一致的教育目标。目标之一是强调学生对现代科技应用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目标之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科学、理解社会的能力;目标之三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树立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体的知觉和认识;目标之四是提升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以及制订和执行计划的行动能力。

三、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

(一)以“STS”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程中引入“STS”教育的教学内容,会使传统的课程更加有趣。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以科学内容为主,“STS”的内容占5%,生物科学内容占95%。例如,在《显微镜》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比电子显微镜还要高级的原子力显微镜,不须探究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只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组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生物之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在新课程中引入“STS”教育内容,要注意平时对素材的积累。首先,教材中带有关于“STS”内容的精美插图、朴实的科学史故事、神奇的小实验等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STS”新闻发布会,学生介绍信息的来源和他们关心的生物前沿科技来丰富素材库,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随机加入“STS”内容

根据课堂气氛的需要,教师可以随机补充“STS”教育的内容,随机补充知识的目的是点燃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在补充时要注意,一般补充的“STS”内容只占课堂教学内容的10%,90%的内容仍应是生物科学内容,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仍然以生物科学内容为主。

(三)在教学中刻意加入“STS”内容

依据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精心准备并加入“STS”内容,如以生物科学为研究主题的“STS”内容,可以让学生窥见生物科学的一些奥秘。该项内容可以占到课堂内容的20%,“STS”内容要起到系统化凝聚主题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准备的“STS”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理解水平相匹配。例如,向学生介绍或者带领学生参观上海孙桥的现代农业园区,让学生真实了解现代农业,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

经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在教学中随机加入“STS”内容和刻意加入“STS”内容的课堂效果最好。虽然这两种形式对教师的知识储存量要求较高,但是这两种形式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STS”内容,尝试编写“STS”小试题,既丰富补充了教学内容,也更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追求真理之心。

(四)以“STS”内容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

“STS”内容是科学的内容和程序的组织体,当“STS”教育内容在课程内达到50%~60%时,在剩余部分安排生物科学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评量考查时,应要求学生达到理解程度即可。

(五)完全的“STS”内容

在课程学习中大量讨论科技和社会议题,以“STS”内容为教学焦点,占据课程的80%~90%,相关生物科学内容则无系统地加入教学中。例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开展生物的探究实验,在七年级经典实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的过程中,将两支装有淀粉溶液的试管放入37℃温水中保温,往A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往B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随后在两支试管中滴入碘酒。此时请学生观察两支试管内出现了什么现象?如果把温度降低或者升高,实验反应的速度会减慢还是加快?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做经典实验,针对某一科学议题进行“STS”实验探索。

以“STS”内容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或者是完全的“STS”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场地纪律维护等因素的影响,更加适合专题讲座或第二课堂。

四、生物教材中的“STS”素材

如今,新版生物教材开辟了“科学、技术、社会”专题栏目,如人与生物圈、植物的组织培养、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试管婴儿等,这些内容很多都是学生熟悉的现实和社会问题。又如,在《家蚕的养殖和发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丝绸之路,引导学生了解蚕文化的古今中外交流的背景。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一个发展开放的系统,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 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融合“STS”内容来优化组合教学。将“教学做合一”在初中生物“STS”教学中进行渗透,使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意识。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合一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第12话 完美生物
人剑合一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