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的教学思考

2018-11-28 10:48
名师在线 2018年34期
关键词:钟面计时时刻

宋 冰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小,吉林长春 130000)

引 言

24时计时法是以十二进制计算,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十进制计算不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再挖掘、再创造,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并能深刻理解概念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宏观方面:全方位立体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有所获

24时计时法,表面上看是12以内和24以内的记数,它们之间的转换无非就是30以内加减12的运算。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节内容有一定的学习困难。在翻看了许多版本的教材和资料,询问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后,笔者才渐渐明白:妨碍了学生学习的原因就是“一天时间”的观念,即对“时针转一圈=12时”的理解。也就是说,只有学生明白了某个时刻是表盘上第几圈的哪个时刻时,他们才能准确地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可见,“计时法”只有回归一天的时间系统才能显现其本来的意义。于是,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将“求经过时间”的学习内容调整到下一节课,把“对一天的时间观念的建立”定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透彻理解

由于“天”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天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笔者选用生活中的一天作为素材,并通过拨一拨、说一说、想一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一天时间的观念。

(三)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的,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24时计时法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天”这个概念,笔者组织了两次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1.探索计时法

上课之前,笔者做了简单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24时计时法很陌生,不清楚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计时。于是,笔者从钟面时间不能直接读出具体时间引出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索24时计时法。这样,计时法的学习就变得有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增强。

2.探索互化规律

学生对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化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讲解这一知识点时,笔者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先利用学习指南给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详细的学习要求,学生按照学习指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想”“与同伴研讨”“全班共享”的过程,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提升,学生的学习难点就会渐渐化解。

另外,本节课的时间较紧,笔者通过“你再试着写一写!”进一步落实了学生的思考,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联系中探寻规律

对应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应意识,便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化繁为简,应对自如。笔者在渗透对应思想的时候,做了两点设计。

1.夯实起点——12时计时法与生活时刻一一对应

通过“拨一拨“使抽象的时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动态的变化中深化了一天24个小时的变化规律。

2.沟通联系——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一一对应

24时计时法实际是将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用另一种方法表示。笔者通过两种计时法的比较沟通、应用感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联系,从而实现自如转换。

(五)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表象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很多学生不太习惯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时,笔者使用钟表模型、PPT等教具和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时针走两圈是一天的时间,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六)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概括提升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笔者力图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1]。比如,在教学计时法的互化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时针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表盘图对应起来,通过拨表盘数格子到弃表盘数数,再到脱离数抽象出算式这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微观方面:学习任务的设计精准、高效

(一)科学调研,火力全开突破难点

教师如何通过学习任务来指导学生学习,从而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重难点?第一,不能离开钟面。第二,由于“天”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天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所以,以生活中的一天作为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时刻与具体生活的对应,进而逐步体会时钟转1圈是12时,“1日=2圈”“1日=24时”。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并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呢?笔者经过调研发现,让学生观察同一时刻的两种不同计时方法并发现规律更简单直观,也更有效。

(二)设计高效学习任务,简单直接、层次多样

1.设计要简单

学习任务的设计尽量以简单、实用为主,过多的修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语言表述越简单准确越好。例如,第一次试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述一天的时间。”经过尝试,笔者发现学生不明白什么是时间词语,也不知道怎样去描述一天的时间。于是,笔者将问题换为:“请用‘凌晨’‘早上’‘上午’‘晚上’等词语来描述一天的24时。”又在学习卡片的钟面上标出了一些像“凌晨1时”这样的例子供学生参考。经过修改,问题清楚了,但是,一些学生又纠结在何时用“凌晨”,何时用“早上”这样的问题上,还有一些学生在书写上浪费很长时间。考虑到这两个问题的现实意义,笔者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你能用‘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语来描述一天的24时吗?与组内同学说一说!并用时间词在钟面上标出相应的时刻。”经过两次精心修改,这个图文并茂的学习任务才简单易懂,能够直击问题核心。

2.层次要多样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任务卡也应该具有多样的层次。在用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填写完一天的时间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举例说一说,怎样把12时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反过来,怎样把24时计时法改写成12时计时法呢?”这个问题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一部分学生可以按顺序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填写完整,但是并不能发现规律。他们需要在小组学习和同步学习后才能有所体会。

结 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单纯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而要对学生的学情、教学重难点等有充分的认识,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同时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使枯燥的内容变得具象、鲜活。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并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钟面计时时刻
畅游计时天地
冬“傲”时刻
接着画
捕猎时刻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看钟面,写时间
我们为爱计时
一天的时刻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