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许章
(福建省漳平市铁路小学)
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框架为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能够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具备终身的技能,并且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确保今后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则是以计算思维由描述计算机的运行方式逐渐演变成以“人”为核心而展开,是一个由学科思想展现出的关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包含基础性、社会性、开放性。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对当代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通过用信息技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显得特别关键和重要。
那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可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绝大部分的小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而忽视了计算机原本的主要用途: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对他们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和提高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从2012年起,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一节课的开始都设定了一定的“学习任务”和“开阔视野”的内容。通过“学习任务”,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开阔视野”,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了一些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学习模块,结合教学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以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快速形成。如福建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2016年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小猫做数学》一课,学习任务设定为:了解变量的作用、会创建和引用变量、会编scratch程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个非常抽象的新概念“变量”是非常枯燥和困难的。因此,在“开阔视野”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scratch编写简单的游戏程序让学生玩或者以学生目前最喜欢玩的游戏截图为例,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变量”,这样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层层深入,学习变量的创建和使用方法。这样就能成功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可以很好地促进他们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特别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各种方式自主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是各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点,它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一个关键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和本领,在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如在福建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2016年修订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收发电子邮件》一课中,对于“电子邮件”学生听过很多,但实际具体是什么、怎么用,大部分还是不太清楚。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网上搜索或询问他人、观看微视频等方式获得初步的认知,再通过自学教材的方式掌握初步的操作方法。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享和交流,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而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则可通过更深入的引导、演示、交流或讨论等方式,带领学生共同解决。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几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和实践,全程参与,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也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强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快速形成。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赏识教育”,它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让学生们在学习的点点滴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在教学中,注意以赏识教育为依托,及时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进行激励,就能非常好地、快速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两极分化特别明显: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比较快,而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则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连基础知识都消化不了。教师如果对这两种情况不进行有效处理,就容易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为此,我们可以以赏识教育为依托,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去尝试探索完成更复杂一点儿的内容,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也要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就能让这两类学生都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例如在福建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2016年修订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引导路径动画》中,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制作单只蝴蝶飞舞的动画,老师可及时地将他们的作品展播到班班通的大屏幕上并进行表扬,让他们的成就感获得提升,再引导他们尝试制作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蝴蝶飞舞的动画,虽然这部分内容课上没有演示和讲解,他们在自豪感和成就感的激励下,也可能会出色地完成作品;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单只蝴蝶飞舞的动画,但有些操作是对的,或者是与众不同的,都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并再次和他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共同完成作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成就感。经过这样的赏识教育,全体学生的成就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自然而然地也获得一定的提升。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常常要求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目标要求。但现实的情况是:受家庭条件或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在日常接触信息技术学习和操作的机会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两极分化。如在福建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2016年修订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用QQ交流》中,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再学习,而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一脸的茫然,根本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缩短甚至避免产生这样的差距呢?我们可以在一些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课程学习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的开展,既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还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上的负担,让老师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基础好的学生挑战更难的问题或辅导基础差的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的做法,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需要教师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需要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只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