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探究模式 发展生物核心素养

2018-11-28 09:16夏正甫
名师在线 2018年5期
关键词:植物知识点教材

夏正甫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隆政初中,江苏南通 226600)

引 言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自主是学习的第一要义,探究是自主的第一阶梯。”生物作为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理解含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启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角色,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搜集背景资料,确立主题

素材是探究的灵魂。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引入素材,帮助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前烘托探究气氛,引导确立探究主题,从而保证探究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1]。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植物种子的萌发》这一小节时,我利用网络提前搜集了三个五分钟左右的视频片段,分别是小鸡破壳而出的片段、新苗破土而出的片段、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的片段。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将这三个视频依次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当看到小鸡破壳而出时,我引导学生:大家都知道小鸡在孵化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啄破蛋壳然后钻出鸡蛋,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的绿色植物是怎样生根发芽的呢?然后通过播放新苗破土而出的动画,学生发现不管是小鸡还是植物,都有这样一个“突破”的过程。此时我再一次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小鸡破壳是用它们的喙,那植物种子的萌发是用什么“破壳而出”的呢?通过这样的形式,课堂“种子萌发的过程”这一主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鲜明的确立。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兴致勃勃的讨论。

教师通过搜集相关背景资料,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生命体之间的联系,充分把握课堂内容。

二、紧密结合教材,梳理思路

初中阶段生物的学习,更偏向于理解和记忆,教材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教材,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的前后关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自己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章节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植物的一生有所了解,让学生了解到,植物是怎样“出生”,又是如何历经一生走入“死亡”的。然后针对初中阶段要掌握的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对两个反应的实质过程有所了解。在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点后,我让学生尝试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和它们一生的生长过程、特性特点密切相关。通过这样的形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了课堂的学习思路,在潜移默化中让教材走入学生的心中。

教师在教学时,要对教材深度挖掘,突出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晰知识前后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突出核心素养。

三、设计个性实验,关注过程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探究性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定的实验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探究知识点的来源,把握知识点形成的过程,加强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这一小节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亲自进行了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两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了一晚,第二天将一盆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进行光合作用,将另一盆放在套上黑色袋也在相同位置照射30min,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我将这个例子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过程是否存在误差。我引导学生注意两盆天竺葵的大小。学生很快就得出了两盆天竺葵的生长状况不相同,不能相互对照的结论。经过这样一次个性实验,学生对证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的实验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注意到容易产生误差的细节,从而让整个学习过程生动起来。

教师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实验,给予学生出错的空间,利用学生自身的误差引起学生对实验细节的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升华生物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联系现实生活,得出结论

初中生物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探究生活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思维,进一步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食品保存》这一小节时,我将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课堂的一开始,我问学生:在家里的所有物品中,你们知不知道有哪些是容易发霉腐坏的呢?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接下来,我拿出了一些罐头、盒装牛奶、红糖等物品,分发给每组学生,让他们观察拿到的东西的保质期并继续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的保质期这么长,不容易变坏呢?最终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食品的发霉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这一课程结论,从而让学习从被动变主动,从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这门学科是生活的智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适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最终得出知识结论,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五、组织课外实践,开阔视野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方式手段,对于帮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着显著的作用。

例如,在七年级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自己尝试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栽培,比如洋葱、天竺葵、绿萝等,在栽培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结构等。小组成员还可以通过搜集资料,更多地了解选择的植物。一段时间后,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展示这段时间收获的知识和心得体会,并提出大家在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让本来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动手实践的过程,一切都“动”起来了,同时,小组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帮助、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有效地将栽培这一课外实践转化成教学资源,扩展了教学空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践,可以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所收获,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 语

在我国现如今的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占比更多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随着不断的尝试和进步,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展现出优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就可以事半功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凯峰.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46.

[2] 陈泽芬.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00.

猜你喜欢
植物知识点教材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教材精读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