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王佳润
课堂教学活动承载着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因此,需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效果得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才能维持好课堂教学的秩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本文在此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重点分析语文教师如何更加艺术地进行课堂提问,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形式,要求教师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在提出问题以后,要实现师生的双边互动,进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奋的质疑点,给其留下学习探索的空间。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就给学生留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提出几个问题。很多学生将提问的点定位于生字生词,实际上这属于检查性提问的一种方式。通过课堂上师生合作的形式,解决和理解生字生词,能够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未就学生提出问题过于简单而做出批评,而是对其问题的提出表示肯定,然后引导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些学生随即提出:高尔基的儿子是否如文中所说,比镢头还矮,他到底多高啊?根据该学生的提问,我先要求学生了解镢头的用途,有些学生说是挖地的,有些说是打猎的,并各自阐述理由。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镢头的正确用途,主要是用来刨土的工具,该工具的高度并不固定。此时,学生说高尔基这样说不好,我们还是不知道他儿子有多高。教师先是表扬了该学生,赞扬其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问:作者这样表达的目的何在?此时,学生又开始重新回答课文中,再次阅读并开始思考该问题的答案。
通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精心策划与因势利导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就课文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加深了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发现学生存在比较多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同时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表现得比较无助,在回答时,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法用语言准确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引起其思考,未能结合其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难度较大。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为例,在进行该文的教学时,可以从校园的桂花树开始,将其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讨论在看到桂花树以后的感受。如果学生从未见过桂花树,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桂花树的外在形象展现给学生,再开始课文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认识桂花树的程度,也能够激发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会提出,“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段的内容,认识一下桂花树”。此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了桂花树,进而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何对桂花树如此钟情。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标记出来。此后,教师又结合课文桂花叫作者魂牵梦绕的内容,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有的是从表面回答,有的是从作者视角出发回答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这种提问与引导的形式,学生能够产生怀念过往生活的信念,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乡情感。
在课堂提问时,要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思考问题的兴趣,并将问题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课堂教学也因此更加和谐,更加高效。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通常都比较随意,在此过程中容易与学生的思维造成摩擦,进而导致错过最有利的提问机会,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现情况,选择好最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等。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文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与性格特征以及注意力分散等多方面的情况,提出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因此,教师会结合课文内容,专门挑选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作为提问对象,在原有课程题目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提问,比如,“同学,你了解东方之珠的背景故事吗?你知道它代表什么吗?”或者会提出“你觉得东方之珠的特别意义是什么?”在该学生回答完这一问题以后,教师会要求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开发,进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表情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东方之珠》时,会提出“同学,你有没有到现场看过东方之珠,想不想在假期去亲身感受一下东方之珠的魅力?”等问题,小学生在听到这种提问之后,精神面貌会发生极大的转变,进而开始认真听讲,以在亲临现场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东方之珠。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回到课堂学习中来,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用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控制好问题的内容,以确保提问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问题理解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其主动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表达自己的疑惑,并将自己的观点展现出来,促使小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并高效地运用所学,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一文的教学时,教师会向所有同学征求问题,要求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会指定一些学生将问题表达出来,同时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其敢于表达。在阅读某一段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段落内容,合理安排提问的内容。教师会根据学生提问时的表现,给学生指出问题,并进行表扬,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并配合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
通过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进行自主提问,是一种学习的反思,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在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到更加广泛的知识。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说,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出并更好地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引导与激励等方式,实现良好的互动效果,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并逐步提升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的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