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吉 安
新市民子女刚刚进入城市,陌生的环境与全新的教育模式使很多学生显得无所适从,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育能够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思想、道德品质等多重教育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学科特质与优势对学生展开全面教育和培养,为新市民子女的快速融入与健康成长构筑良好环境。
我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总体快速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不同地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大量乡镇、农村和城市周边居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和生活,他们的子女也随同父母一起来到城市,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学生们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感,这不仅仅对学生的教育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更对学生家长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习作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寻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和把握全新环境的情况,学生们通过文本阅读、习作训练、实践活动等路径接受语文知识熏陶,在写作素养提升的同时学生们的视野得到拓展,适应能力与接收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由此可见,新市民子女素养的提升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与城市生活能力的全面成长,学生家长的城市融入状态也将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变,教师应该围绕新市民子女习作素养提升展开深入研究,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
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但很多语文教师却未能认识到新市民子女的特殊性,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偏差,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市民子女与城市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学生们的接受能力、阅读积累、适应能力均存在薄弱之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并未给予新市民子女特殊待遇,进而导致新市民子女无法有效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与信息,学习状态无法得到保障,部分学生甚至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习作素养不仅未能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了习作兴趣下降的问题。
目前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教师安排学生围绕固定主题展开写作训练,学生们只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写作即可,教师则根据学生们的习作成果进行点评,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与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保障,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被动展开写作活动,学生们的习作内容也出现呈现模式化状态,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习作素养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们需要大量的生活经历、阅读和实践积累才能够掌握足够的写作素材,实现个人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与发展,但很多新市民子女的生活经历与阅读积累却不足以支撑写作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日常的生活中未能给予学生们足够的帮助和引导,进而导致学生的习作素养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这也是学生习作素养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新市民子女的习作素养提升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小学教师应该对此保持高度重视,针对当前习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差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新市民子女习作素养提升过程中出现的不匹配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基础能力差异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内外帮助新市民子女习作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资源要努力向新市民子女倾斜,帮助他们补齐短板,有效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全新环境,实现习作素养的稳步提升。
教师要积极创新写作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习作素养提升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写作教学,带领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写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掌握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对习作练习的兴趣,促使新市民子女主动参与习作训练。
大量的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促使学生有效融入世界,实现学生习作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带领学生阅读书籍、获取信息、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既能够实现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又推动新市民子女快速融入全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