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而活用 拟人绣华章

2018-11-28 06:21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道树九寨沟拟人

黄 芳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实验小学,福建莆田 351200)

引 言

要让小学生用拟人的方法去直接构思篇章,使文章充满情趣,还需要老师用心引导。

在作文训练中,很多孩子张口闭口“贩卖”着别人的话语,致使习作语言匮乏,表达平淡。这是孩子丧失思考力和想象力,欠缺语言美感与语言特色的表现[1]。如何改变学生习作中的现状?引导学生活用多种表达方法,会让文章活色生香。特别是拟人的运用,会让学生的思想闪耀出活跃的光芒!

“让天上的云霞织锦,山间的泉水动情;让繁花嫩叶互诉衷肠,枯枝败叶诠释真谛;让雪山逶迤,翩然起舞;让笛声悠扬,逗弄晚风……”彰显的正是修辞“拟人”的功力。拟人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拟人化是儿童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经常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把一切事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星星、月亮,都认为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通语言。所以他们特别青睐采用拟人化手法。但若

一、关注生活,借助拟人表情思

拟人浸透着作者的情怀,它是作者思想的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们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向一切生灵的真诚辐射。它是最具情味的,也是最富文学色彩的。然而很多同学能写出“台风夜,风驰电掣,大雨倾盆,门窗摇晃,令人恐惧”,却不会表达出“台风夜,一阵阵狂风扯着嗓子凄厉地号叫着,在县城上空肆无忌惮地扫荡着。它裹挟着粗大的雨柱狠命地冲撞房屋,门窗瑟瑟发抖,不断呜咽,令人恐惧”;很多同学能写出“他低着头,眼睛紧盯着手机”,却不会表达出“他低着头与手机默默相望,屏幕上泛着的白光紧紧地拴住了他的眼神……”为什么?因为我们缺少对生活的真诚热爱,缺少对生活的密切关注和思索。小学生的感受会因为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丰盈、心理感受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唯有关注生活,链接心灵,才能让作文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情思之井”。

小悦同学在2017年8月8日地震前刚刚游览过九寨沟,当她看到九寨沟地震后一片狼藉的画面时深有感触,写了篇日记。但是通读全文笔者只看到她描写了九寨的美丽,她的痛惜之情都是直白表达,很难让读者共鸣。修改时我让她把九寨沟当作自己喜欢的人来写,再联系自己之前的见闻,尽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她通过对九寨沟地震前后场景的观察捕捉,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扼腕痛惜的心情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它转化为灵动的文字,使其深切的悲痛之情在字里行间漫溢:

曾经这里珍藏着大自然的调色盘,曾经这里遗落着上帝的后花园……而如今,一夜之间,九寨沟满目疮痍,成为一座狰狞的废墟,路面破碎、桥梁折腰、海子决口、瀑布垮塌……曾经青春靓丽的火花海瞬间眼眸浑浊,形容枯槁;曾经雄姿伟岸的诺日朗瀑布顿失灵魂,只剩嶙峋躯壳……我一遍又一遍地叩问大地,为什么要亲手毁坏九寨曾经的风华?大地默然。我问茫茫苍穹:怎能如此狠心地制造这场灾难?苍天无言。

九寨沟这个让人去了就不想回来的人间天堂,已然一片狼藉,曾经动人的美景,曾经陶醉的笑容,只剩心间的酸楚。一遍遍的叩问质疑,一次次的默然无语,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小作者那噙着泪的双眸,听到了她那断断续续的哀叹声。

二、丰厚想象,借助拟人显特色

世间万物皆有与众不同之处,有的还具有鲜明的特点。当我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赋予事物人的情怀与特点,孩子的习作便会灵性流动,彰显特色。

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一”要求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并想想它们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它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我让学生先观察每天上下学都可以看到的行道树,然后在作文指导课上让他们品读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学生发现,行道树会如此“忧郁、悲伤”,原来是作家赋物以人情,将喜怒哀乐流泻于“树”上。学生最后仿写《行道树》时,也学着想象不同环境里行道树的“人性”,描述它们时文字自然生动活泼,内涵也韵味悠长:

他们不容许我们随意长相。清晨,园丁拿着大剪子,在我们之间端详着,只要他稍有不满就会对着我们的手臂头发使劲砍剪,“咔嚓、咔嚓”,不是剪子与木头的摩擦声,而是我们凄厉的尖叫啊!(《行道树的倾诉》)

行道树准是开心的。他们打扮得整整齐齐,挥舞着手臂,向路人打招呼,和白云侃侃而谈。他们挺自豪的,一副将军的派头,挺立着。高高的额头上刻满了智慧。道路上众多的目光令他们容光焕发……(《开心的行道树》)

这两位小作者以与众不同的视角观察,以独特丰润的个性想象,让平凡无奇的事物开出绚烂的“新花”。他们笔下的行道树被赋予人的感情,树的悲喜就是作者的悲喜,树的自豪就是作者的骄傲。这样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理解、欣赏、赞美行道树,与行道树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小作者。

三、拓宽思维,借助拟人寓哲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围绕“生命”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有学生写道:

近在咫尺的乱石堆中,碎石缝里,一株无名小苗扭曲着身形,苦苦挣扎。它还处于乱石包围之中,若不细瞧,谁会发现它的存在?头顶,冰冷尖锐的碎石无情地沉沉压着;脚下,或许一片贫瘠;耳畔,秋风肃杀如裂帛。凄风苦雨中,一个寒噤,它打了个哆嗦,涩青发干的身体颤抖着;“啪”,一记无形“风掌”击中它的小蛮腰,它没有就此倒下呻吟,而是顺势一个直体,绷紧了躯体,小脑袋高昂,一扬,骄傲地探出石缝。它终于立于碎石堆上,它终于可以迎风引吭,高歌生命的乐章了……

这段文字写的是碎石缝里无名小苗迎风雨而独立的情景。“直体”“绷紧”“高昂”“骄傲”“引吭高歌”等以拟人的手法注入了小苗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小苗顽强无畏,迎风雨而独立的生命勇士的形象,歌颂了那些在逆境中生存,活出价值的顽强生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和敬畏。

像这样寓理于物的文章时常用到拟人的写作方法。在对一切生灵物象人格化的过程中,原本深奥枯燥的生活哲理得到了形象巧妙的表述,原本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被赋予思想内涵而具有新的审美价值。不过,要写出情感真挚、蕴含哲理和文采兼具的文字,也远不是仅懂得拟人象征手法就可以做到的。拟人象征虽是文学手法,但它浸润着人文底蕴和人道博爱的情愫。比如,平时要带领孩子们观察体恤普通、弱小甚至处于困境中的生命,激发他们怜爱和仁慈的情感;要帮助他们发现身边普通平凡而又超凡脱俗的精神闪光的事物,以及有意培养他们深沉的感悟、独到的审美趣味、哲学的眼光和出色的联想。

结 语

文体是表象,思维是内核,语言是文章的外衣,美的语言能锦上添花,能使文章闪光,更重要的是它能如黑暗中的点点星火,迅速攫取读者的目光,瞬间撩拨读者的心弦[2]。在平常的作文和阅读中,引导学生多留心,多训练,拟人修辞的技法自会牢记心间,在写作中善思而活用,自然会绣出最华美的文字锦缎,从而让文章的表达更富于表现力和文采,给读者以艺术的美的享受。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梁学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之我见[J].知音励志,2016,(08):74.

猜你喜欢
行道树九寨沟拟人
拟人手法真多情
行道树
弯道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弯道情结
拟人句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学会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