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高新二小 李 婷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阅读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阅读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对于提升学生们的知识阅历、写作水平及语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现实的教学中时常遇到学生阅读兴致不高、反应平淡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加之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读物的出现,给阅读训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多媒体教学声画并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阅读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全面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小,秩序感不强,在课堂上好动、好奇、好走神,因此经常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运用视觉和听觉,图文并茂,容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其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唤起对学习的兴趣,产生想要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多媒体可以将一些静态的场景和画面,通过图文、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立体地展现出来,学生结合阅读的内容,就能相对容易地体会到文字所蕴含的背景和意义,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习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要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其核心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将阅读所得吸收、提炼,据为己有。而多媒体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它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日常教学中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不能用电子读物和PPT代替教材和黑板,用视频和动画代替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这样就会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使学生忽视教材,感受不到文字的魅力,懒于思考和探索,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讲解与提问,也很注重学生的反应,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多。而进行多媒体教学,老师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注意力会放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上,不自然地就会忽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而学生由于被多媒体课件所吸引,很难顾及老师的讲解和提问,思维过多地接受信息,难以达到一定的活跃度,对文字中所蕴含的魅力不能深刻体会。
首先,在思想上要接受多媒体教学,通过引入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丰富的多媒体形式,逐渐丰富原来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其次,要把握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的度。教学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把握好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情况,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个性化阅读是未来阅读的发展趋势,但这对教师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通过阅读增加感情体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配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更能够将字面意思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升华,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读物的泛滥对阅读品质的冲击比较大,而阅读品质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阅读品质包括认读品质和理解品质,认读品质包括学生识记文字、符号的能力和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字的能力,这是阅读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认读品质,才能够促使其对文章中的语句进行再加工、再提炼,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品质则是阅读品质中更深层次的品质。多媒体教学通过将文字、图像、视频等元素相结合,使静态的文字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在理解时不会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面意思,而能深入文字的内涵,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
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开发,而思维的发展过程也遵循先形象再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先产生生动的形象思维,进而通过发散思维来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的内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主动学习的状态,全面提升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