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的新特征及其影响

2018-11-28 04:30孙迎晖
外语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会话话语交际

孙迎晖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提 要:会话分析因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以自然发生的语言为研究内容,会话分析的方法论优势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展。近年来,会话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许多与传统会话分析方法不同、甚至相反的特征,表现在:会话语言不再强调纯自然状态下的语言,研究内容可以是半自然状态或事先准备好的语言;会话交流的场景、交流内容、交流方式、交流平台等不再强调纯粹自发状态,也包括事先精心设置好的;会话分析涉及的成分不再只是会话双方,也融入更多其他元素,呈现出多元特征。这些新转向对于会话分析自身发展及社会问题研究影响巨大。会话分析研究由最初的日常对话研究逐渐扩展到不同社会领域内,研究类型愈加多样,研究领域和话题内容更加丰富;在研究目的上,会话分析正逐渐转变成为以解决实际问题驱动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诸多社会热点、难题,及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作用。

1 引言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简称 CA)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研究历史较长,相关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密不可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会话分析过分强调以自然发生的会话为研究内容,其方法论优势在其他领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展。近年来,会话分析研究方法出现新的转向,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这些方法论新特征对于会话分析的发展影响巨大。结果是会话分析研究类型愈加多样,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更加丰富;在研究目的上,也发生较大改变。本文首先回顾会话分析相关研究,包括会话分析的起源、相关重要概念、前期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然后重点评析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的新特征及其影响。

2 研究回顾

2.1 会话分析起源

会话分析起源于美国社会学,其研究发起于社会学家开创的民族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也称民族方法学会话分析(Ethnomethodological Conversation Analysis)。民族方法学属社会学的分支,研究人们如何组织、解释日常生活。研究内容包括人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形成过程(如人们如何通过话语进行交谈、交流)(Richards et al.2000)。民族方法学研究者细致地分析日常会话,并认为,“研究这些琐碎交谈对理解人类的行为意义重大”(Eggins,Slade 1997:6)。

会话分析研究主要奠基人包括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 和 Harold Garfinkel(Mazeland 2008)。Goffman 侧重研究人们面对面交流中隐含的文化规则和仪规,而Garfinkel 则探讨人们何以能够在日常会话中从容交流、并达到互相理解的。早期进行会话分析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还包括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 和 Gail Jefferson 等(Bussmann 2000;Sidnell,Stivers 2013),他们尝试诠释日常话语交际的理据,例如会话人使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完成日常中讲故事或讲笑话等话语行为,而听者如何理解这些内容;同时,还深入探究会话整体结构中反复出现、有规律的言语形式及其构成成分。

与社会学其他分支不同,会话分析研究不关注社会运行的秩序问题,而是关注社会中的个体如何按照社会秩序,通过合适的话语开展各项活动的(Schiffrin 1994)。会话本身既能展现出话语参与人自己的社会角色,同时又通过自身的话语结构特征,为人们研究社会秩序问题提供素材。与社会语言学相似的是,会话分析也关心诸如语言是如何创建社会语境、社会语境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语言的等问题。同交际民族学(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一样,会话分析致力于探索人类的知识和潜能,并认为人们话语交流中的任何细节都至关重要。

2.2 重要概念

会话分析主要探究会话双方的交互特征以及会话人如何控制和调节所谈论的话题,主要研究问题包括:人们通过什么样的话语结构进行交流,会话交际得以成功的理据,等等。会话分析涉及的核心概念包括:话轮(Turn)、话轮转换(Turn Taking)、序列结构(Sequential Organization)、会话修正(Repair)、邻近应对(Adjacency Pairs)、话语空白(Gaps)和话语重叠(Overlaps)等。

在话语时机的选择和分配上,Sacks 等注意到两种情况,一是说话人可能会通过邀请下一个发言人使会话一轮一轮地进行下去,另一种情况是,说话人不是由上一个发言人直接指定,而是自荐发言,转入新的话轮(Schiffrin 1994)。在第二种情况下,自荐人可以根据话语具体语境,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入话轮。如果上述两种情况都没有出现,说明说话人仍需继续说下去。由此,Sacks 等将话轮分配分为“由说话人选择下一发言人”和“非由说话人选择下一发言人”两大类,表现为以下4 种情况:(1)如果话语轮换按照由“说话人选择下一发言人”的准则进行分配,被选择人有权利并且应该接过话轮发言,其他人则不应该说话,话轮转换发生;(2)如果话语轮换不是按照由“说话人选择下一发言人”的准则进行,可能出现其他人自荐发言的情景,第一个自荐者便获得发言机会,话轮转换发生;(3)如果话语轮换不是按照由“说话人选择下一发言人”的准则进行,说话人会接着说下去,直至自荐者出现;(4)以上3 种情况会在话语其他可能出现话语转换的地方反复出现。

根据功能,话轮又可以分成不同的话步(Move)。Longacre(1996)区分3 种类型的话步:发起式话步(Initiating Move)、答复式话步(Resolving Move)和回应式话步(Countering Move),3 种话步分别简写为IM,RM 和CM.发起式话步用于开启一个对话,并常常以答复式话步结束。回应式话步经常位于发起式话步和答复式话步之间,是对发起式话步的答复。

会话时,话语参与者面临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对说话人何时结束本话轮做出判断。听话人不仅要关注说话人在说些什么,还要时刻注意何时需要自己发言。因此,听话人对会话的进展要有所勾画,有所推测。而话轮本身的语言特点,如句法结构、选词、说话人的韵律和语调等则可以为预测话轮提供线索。这就涉及话轮研究中的另一个概念,话轮构建单位(Turn Constructional Unit,简称TCU)。TCU 出现在每个话轮中,换句话说,每个话轮至少包含一个TCU,TCU 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更为复杂的结构。听话人根据TCU 的类型和内容,对话轮的进展状况、是否结束等做出判断。听话人除借助TCU 外,还可以通过话语的韵律对话轮是否结束做出判断。Schegloff 认为,韵律传递的信息可以对确立话语是否结束起到辅助作用(Mazeland 2008)。说话人有时会有意拖长或减少话轮的最后一个音节,或者通过调节语调凸现此音节(如有意提高降调音等措施预示自己的话语结束)。对于话轮是否结束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话轮的句法结构、选词以及说话时的韵律等因素判断,但关键还要取决于话语的语用因素,尤其是所处的语境。如果没有上下文语境,单凭某些词汇特征,很难判断会话进展情况。

当会话之间的间隙增加,话语停止,就会出现话语空白。话语空白是话语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可以出现在话轮之内,也可以出现在话轮之间。例如,当会话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没有及时做出回答,可能出现话轮内话语空白;话轮间话语空白指话轮衔接出现较长间隙。与话语空白这一概念相反,会话中可能出现话语交叠,指一方会话人发话出现在前一个话步结束前,常常是由于话步之间间隙不够长造成。话语交叠是会话中常见现象,因此是会话分析中又一重要内容。它的出现是否对会话产生影响应视情况而定,如果交叠成分较小,对会话的继续开展不会造成负面效果。但如果交叠部分多,就会出现打断对方的情况。会话中出现话语交叠、话语空白或者选词用语错误等问题时,就会涉及到会话修正,是指会话人运用一些技巧,如自发的自我修正、自发的他人修正、他发的自我修正和他人修正等多种机制,对上述现象很快地加以修复和弥合,从而使会话参与人双方配合默契,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Sacks 等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轻松自如地交谈、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内容,是因为会话有自己的内部结构,这一结构就是序列结构(Mazeland 2008)。序列结构使得话轮与话轮之间内容连贯。所谓序列,是话轮呈现出的一种秩序,如问和答、请求和答复、告知消息和接受告知、批评和回复等,这些有秩序的组合构成序列结构。会话人按照序列结构进行交流,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序列结构常常呈现出组对的形式,构成邻近应对。邻近应对的典型搭配形式还有:问候—问候、提问—回答、邀请—接受/谢绝、提供帮助—接受/谢绝、抱怨—道歉等。每个对子由两部分组成,分成应对前部和后部,后部是对前部的回应。邻近应对多为以礼貌为目的的套话,用于闲聊、谈话开场或结束时,对维系正常的社交目的必不可少。

人们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邻近应对结构,因而会话得以顺利开展。有时候,邻近应对的后部会出现不太令人喜欢的回应。这一结构称之为“不令人欢迎的序列组合”(dispreferred sequence)。现实生活中,这一序列有时也是有必要的。例如,当一方提出邀请或提供帮助,而另一方并不想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邀请人面子,回应方就需要考虑如何给出婉转的答复。在许多情况下,邻近应对结构不只是由一前一后两个话轮组成,常常由多个话轮组成,这样就构成邻近应对的扩展。常见的扩展组合有前部扩展(pre-expansion)、内部扩展(insert expansion)和后部扩展(post-expansion)3 种类型。

2.3 前期主要研究成果

Selting 和 Couper-Kuhlen(2001)在交互性层面探讨会话中语言结构、语言使用与话轮转换的构架及交互序列之间的关系。Goodwin 对交际会话中的人类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包括注视、手势、身体所处的位置等,以及人们如何在日常交流中使用不同的话语修复手段,保证会话间的逻辑性(Mazeland 2008)。于国栋(2015)对话轮构建成分扩充开展研究,提出该概念的研究思路,并建议加强对汉语会话的深入研究。

针对日常会话交往中常出现的问题,如误听、说错、误解等,Hayashi 等(2013)详细探讨不同语言持有者、不同话语人针对自己的语言失误,进行语言“修复”的多种方法。研究发现,人们除了采取言语手段外,还包括非言语手段,如凝视、打手势等方法修复话语,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会话分析常常涉及会话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现象的研究,认为口头语言在其词汇、句法的表达上有其自身的特征。MaCarthy 等(2002)的研究发现,会话中词汇的确切涵义和字典中的释义并不完全一致,常常受到上、下文影响很大。对话时,听话人常常采取多种策略,如对前一个说话人说出的某词进行重复,即采用“词汇重复”的手段,以确认对该词的理解和说话人的真实用意一致;说话人也会经常通过交换同义词,而不只是简单地重复某词,使话语交流的双方对交际内容的理解达到认同,这种现象称为“同义复现”。有时,为了在上、下文语境中准确确立词义,使得会话双方在内容理解上达到统一,会话人会交替使用“词汇重复”和“同义复现”。在意义商榷过程中,会话人有时在同一句话中使用反义词,这样做不仅达到强调该词的目的,而且使得该词义内容更加明确。Ochs 等(1996)从语法的视角探讨会话中的重要概念,包括话轮构架、交际单位、交际资源及话语修复、重复话语及话语应答。Ginzburg(2012)则通过对大量实际语料的分析,从词汇层面的自我修复,到不同类别会话的宏观结构,全面、系统地描述会话话语不同层面的语法结构特征。

不难看出,人们从多层面、针对不同内容开展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自然语境下的话语交际模式及其运行的序列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2.4 会话分析研究方法

会话分析对日常生活中的话语交流所进行的细致观察使之成为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会话分析强调以现实生活中真实、自然交际话语为研究内容,认为以直觉为导向的研究不足以信,如人为创造话语场景,编写会话内容等。在研究手段上,不提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工具,也拒绝采用实验性的研究方法,认为此类研究方法含有太多人为因素。

会话分析就是对语料本身的研究,研究者主要通过录音、录像以及对录制内容进行细致转录的方法获得语料。在转写录音的过程中,做分析的人对会话的理解应该与话语参与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传递的情感、交际目的吻合起来,因此对原始语料的记录非常翔实。他们常常借用一些符号对会话进行转录,这些符号有助于保留原话语的韵律和会话人之间角色的转换定位,从而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会话结构、理解会话内容。研究人员不仅要记录说话人的话语,还要标示出该话语的语调、节奏的快慢、用词重音、话轮间是否有间隙、间隙的长短、话语是否有重叠、何时重叠等细节内容。现代科学技术如录音、录像设备的发展以及电脑技术对语料的标注、处理,对会话分析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会话分析研究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针对某一特殊问题,对某一会话进行分析,找出有趣的发现;另一种是对一组会话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各案例之间存在的相同、相似或不同之处,找出规律性的结果。通过分析自然语料,对会话能够顺利传递内容、成功交际的原因做出合理释解。

3 会话分析方法论新特征

长期以来,会话分析过分强调自然会话语料为研究内容,其方法论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发展。近年来,会话分析研究就其语料来源出现不同的声音,因而出现两种对立学派(Chepinchikj,Thompson 2016)。一方认为,会话分析只能用来研究日常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即兴话语,即坚持对“纯粹会话”进行分析的传统学派;另一方认为,会话分析的语料不一定是纯粹自然状态中语言。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会话分析应该扩展到专门行业领域、工作场所、专业机构内,对这些为达到某种特殊交际目的所进行的会话交流进行研究,即强调语言运用的应用型研究学派。随着会话分析研究的发展,会话分析的应用转向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这种应用转向也带来研究方法上的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话分析的研究内容发生较大改变,课堂话语、电影对白、法庭证言、医患问诊等具有特殊交际意图的会话成为热点研究话题。由此,会话研究的内容不再只是纯自然状态下的日常话语,可以是事先编排或有准备的。例如,电影对白,来自于剧本,属于文学或戏剧作品语言。课堂会话,是针对课堂知识或者技能进行的师生问答或者生生之间的讨论,属于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所交流的话题与内容符合课程大纲及教学内容要求。教师上课前需要对包括交流内容在内的各种活动充分备课,能够预测会话交流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因此,交流场景及方式也不再只是即时发生的即兴交流,而是事先精心设置好的。

第二,会话分析涉及的成分多元,出现多模态特征。例如,在课堂会话交流中,除了语言成分外,还伴有其他多种辅助元素,包括教材、实验教具、黑板等。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电脑、投影等其他新型教具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元素,课堂会话也融入电脑网络信息、教学PPT 画面、视频音频资料等非自然语言成分。在交流方式上,常常伴随多种非言语行为,教师可以拿着书本,针对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点,也常常可以借助道具演示和学生交流,课堂教学场景更加多元化。电影是一种通过音像画面传递内容、具有文学性的故事叙事,既具有语言为主体的故事性特征,又是各种艺术手段集合的产物,其表现形式融入多种元素。其中的会话,除了言语形式外,还包含其他非语言成分,如身体动作、背景声音、音乐、画面、道具,等等。因此,会话分析涉及的成分更加复杂。

第三,会话交流平台发生变化。以往的会话分析研究以面对面交流为主,无论是言语及非言语成分,如面目表情、身体语言、说话语气,会话双方都能即时看到、听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交流愈加频繁,以往的面对面交流的特征也因此发生变化,会话分析的方法和视角也因此产生较大变化。

4 会话分析研究方法新特征的影响

上述研究方法的新变化,对会话分析自身研究及其他更广范围内的社会问题研究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会话分析涉及的研究话题愈加丰富。Mazeland(2008)较为详细地介绍会话分析研究中新出现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对话、司法交谈、紧急情况呼叫、会议交流会话、诊所内对话(如医生如何告知病人好、坏消息、说闲话),等等。王立非和李琳(2015)通过对2008-2012年期间有关会话分析研究成果的考察和分析,总结出6 种通过会话分析开展研究的学术议题:语言学类、交际类、病理康复类、商务类和其他类。研究主题涉及多达30 个内容,除了会话分析的基本内容,如话轮、修正、会话序列等,还包括性别问题、话语心理、失语症病人、权力、附属关系、计算机媒介交际、幽默等不同内容的话题。

其次是研究更加关注不同行业内的交际关系,因此更具有针对性。例如,Drew 和 Heritage(1992)对专业机构的会话进行研究,从社会交际和语言使用等层面,研究包括法庭证言、健康检查等行业交流的特点,这些机构内会话较之日常会话有哪些方面的明显差异等。交流方式既有面对面交流、也有电话形式,交流双方既包括专业人员之间对话,也包括专业人员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对话。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行业话语特征及其存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从交互的视角对心理学的一些话题,如态度、身份认同、认知心理等进行研究。其中,Speer 和 Stokoe(2011)探讨会话和性别之间关系,涉及场景既有日常生活,又有行业机构对话,内容包括面对面沟通、家庭电话、孩子玩耍时的交流、警察与嫌犯的对话、心理状况评估、调解以及热线求救,等等。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Speer 和Stokoe(2011)的研究视角不仅仅只停留在探讨会话间的性别差异,而是强调性别之间的合作共建,因此在理论上,深化了人们对会话和性别之间的交互关系认识。Sidnell 和Stivers(2013)除对会话基本结构的基础研究外,从话语交际群体、交际场景、学科领域等诸多方面探讨社会运行中的交互关系及其相关议题,内容包括会话中的凝视、情感、设问、应答等,涉及的学科领域视角包括社会学、交际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Chepinchikj 和 Thompson(2016)应用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电影会话中言语及非言语特点。他们从3 部电影中选出3 个场景,从会话分析的4 个典型视角,即话轮转换、邻近应对、话语间隙以及话语重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这4 种策略同样适用于电影会话中,且每一种策略传递不同的话语意义,完成不同的交际目的。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会话分析用于网络交互研究逐渐增多(Paulus et al.2016,Meredith 2017)。研究内容涉及多个视角,包括对比面对面交流和网络交流的异同,网络交流的连贯性,网络会话双方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等,旨在回答交流双方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达到沟通建立社会关系、达到社会交际目的这一重要议题。

会话分析在研究目的上也发生较大的转变,它由原来关注会话双方的交互特征,正逐渐深入到具体场景下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究,因此,起着更加积极的社会作用。例如,兰良平和韩刚(2013)针对课堂提问遭遇沉默这一实际问题,从会话分析的视角探讨师生课堂交往中如何恰当使用会话策略,并据此构建教师身份。李枫和于国栋(2017)通过介入型应用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将会话分析的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实际交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通过医疗服务、言语治疗、政府就业服务访谈、电话救援以及科技领域等多个个案,积极探究诸项社会问题的解决路径。

Antaki(2011)将会话分析应用研究归纳为6个方面:(1)基础应用,即将会话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学科领域,如语用学、心理学,从而有助于相关基本问题的解决;(2)社会问题应用,即将会话分析应用于宏观社会问题的探讨;(3)交际问题应用,即研究交际中存在的障碍,也包括二语学习者语言交流问题;(4)医疗诊断应用,即尝试通过会话分析确定医患之间语言交流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医疗诊断及治疗效果;(5)行业机构应用,即将会话分析应用于各类具体工作场景下的专业性话语交流,如医患话语、师生话语等;(6)干预性应用,即将会话分析研究成果用于设计新的方案,并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解决实际中的难题。Kasper 和Wagner(2014)将会话分析的应用分为 3 个方面:(1)基础应用;(2)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研究;(3)行业机构内会话的应用。不难看出,两种分类方法所涵盖的内容基本相同,前一种较为细致,后一种更具有概括性。

综上所述,目前的会话分析在应用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涉及领域更加丰富,研究视角更加多样,结果更具有实际指导价值。人们可以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开展不同专业领域的会话介入、交流培训等。例如,针对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医生和病人之间、医生和病人家属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等不同类别的交流,进行有效的专业会话障碍诊断、交流技巧指导。可见,会话分析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社会作用,研究成果对于诸多社会热点、难题,及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启示作用。

5 结束语

会话分析研究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它由最初的日常自然对话研究逐渐扩展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会话场景,由前期的静态观察和描述,逐步发展到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问题的探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会话分析研究的灵活、发展和应用特色。正如Kasper 和Wagner所说,会话分析本身就是“一门应用语言学”(Kasper,Wagner 2014:200)。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一样,会话分析正逐渐成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驱动的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其研究范围仍在继续扩大中。这对于适应新时代不同场景、不同平台下的人际交流,更好地构建不同语境下社会关系,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进而解决现实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方法论意义。

猜你喜欢
会话话语交际
情景交际
画与理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用绘画导入英语教学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