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淑鑫 李星智 宋丽姝 王艳群
摘要:弱势群体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现状。在公共出行中,生理和心理的特性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的交通设施。通过调查研究弱势群体行为及心理特征,对城市公交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针对于乘车路线引导、候车亭及车内环境等提出系统设计策略方案。
关键词:城市公交 弱势群体 无障碍设计
引言
关爱弱势群体、构建无障碍交通环境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伤病人等弱势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下,改善弱势群体生活质量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城市无障碍系统的完善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意义。本论文探讨和研究弱势群体出行的障碍并加以解决,推动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的进步。
一、城市公交系统无障碍设计现状
(一)城市公交系统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对于乘轮椅者,某些门、走道、坡道尺寸及行动的空间仍然没有达到轮椅通行的标准;上楼没有适当的升降设备。对于拄拐杖者及视觉残疾者,目前地面还未达到完全平坦、坚固、不滑、不积水、无缝及无大孔洞等要求,某些通行空间仍未满足拄双拐者所需的宽度。另外,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铺设了大量的盲道,但盲道被无故占用或破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得如今的盲道形同虚设,大大增加了视力残疾者的出行危险。弱势群体在独自乘坐城市公交、地铁、城际列车等交通工具时会遇到各种障碍。例如:公交车很少有无障碍伸缩板可以让轮椅上车;从路面到地铁站台如果没有无障碍升降梯,残障人士乘坐地铁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残障人士很难单独出行(如表1)。
(二)城市公交系统无障碍设计研究现状
在美国,公共汽车上有残疾人上下车装置。该装置在需要时,会伸出一个电动斜坡,待斜坡触地后,残疾人士自由上下车(如图1)。纽约的多数地铁站点都有供残障人士使用轮椅的升降梯。美国停车场最方便的停车位,总是给残疾人“虚席以待”着,并标有残疾车图案的醒目标志。日本在城市坡道、盲道方面的无障碍设计做得很广泛,语音提示也普遍在公共交通系统中被应用,并且马路交通灯可以实现人工控制,在这样一个人性化的国家,盲人可以在户外“自由行走”的说法并不夸张。车站自动售票机上都有盲文(如图2)。左侧是盲文票价表,按下红色按钮会有语音提示。无处不在的盲道、盲文、广播等,都体现着日本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无限关爱。
目前,我国在公交系统无障碍设计中的研究成果呈现一种地区不平衡性。发展情况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差较大。例如在广州无障碍公交电车已经运营,它将服务设计的理念应用在旅客乘载系统中。车门入口处脚踏板很低且设有可连接到现有站台的折叠坡道。车厢里有设计简洁的轮椅固定装置、母婴护理区域等。还利用公交导盲系统,帮助盲人进行车辆预约和给予到站提醒。上车前后及乘车中都能享受到无障碍的帮扶、指引、提醒服务,新型电车上处处都是人I生化的设计。
二、障碍人群细分
有障碍人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残疾人,也就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些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另一类是小孩、孕妇、老人。这两类人群均属于有障碍人群。
(一)视觉障碍者特征及行为分析
视觉障碍者的视觉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得他们对视觉信息的感知觉也相应减弱或消失,但同时,视觉残疾者的听觉和触觉功能得到增强,他们会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和触觉上,对外界的声音信息和物体属性信息分析得更加细致。因此,他们的听觉和触觉会比一般健全人优越。
视觉残疾者出行几乎只能完全靠听觉和触觉,但我国红绿灯是没有语音提醒的,这给他们过马路带来了很多不便。视觉残疾者没有视觉的支持,这让他们的方位感几乎为零,导致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二)肢体障碍者特征及行为分析
相比于视觉残疾者,肢体残疾者能够独立出行的概率要大很多。但肢体残疾者的表现是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感的丧失,甚至无法在无人搀扶或者没有坚固物体可以倚靠借力的时候独立行走。无障碍出行系统不健全,使他们上不了公交车,地铁楼梯没有无障碍的垂直电梯,爬楼极其不便,只能打车,无法与常人一样正常享受公共交通。
(三)儿童特征及行为分析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此时的儿童求知欲旺盛,对外界事物具有很强的知觉敏锐性,并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感知思维观念。儿童期的孩子好奇心重,定力差,不自主地动来动去,同时对道路情况的分析能力比较弱,容易造成事故。
(四)孕妇特征及行为分析
由于孕妇身体的特殊性,她们也是一类有障碍群体。孕妇在怀孕初期的3个月内容易流产,而公交车的颠簸直接通过座椅撞击孕妇的臀部,对有先兆流产或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尤其不利。车辆的颠簸使怀孕32周以上但未足月的孕妇容易早产,因为这一阶段胎儿头部还未入盆固定,座位的撞击容易将胎儿头部往上托,造成胎位不正。
(五)老年人特征及行为分析
因为视听力不佳,腿脚不便,行动缓慢,近两成老人放弃出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在逐渐衰老,同時机体能力在下降,视力减弱,运动能力逐渐丧失。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经常出现意识清晰,但肢体不能根据意识指挥顺利完成动作的生理特性。经调查数据显示,19~60岁的人与61~65岁的老年人出行特征差异不大,老年人出行率略低于对比人群。出行次数明显没有对比人群次数多,而且老年人出行主要是步行,机动化水平低于对比人群。一般老年人一天的出行次数为1.6次。而且出行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急速下降,出行次数也会相应减少(如表2)。
三、城市公交系统无障碍设计策略
(一)无障碍路线引导
1盲道设计
(1)盲道砖的设计:盲人除了视觉之外,其他的感官都很敏锐,可以让盲人发挥触觉和听觉的优势,来替代眼睛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提示盲人前方有障碍要注意的圆点砖上进行改善,部分圆点改成明显的“节点”(如图3),这种新型盲砖相比普通盲砖而言,具有内置电子标签以及磁性部分,可感应盲杖,进而进行语音(此种盲道附近有语音设备)提示当前路况。该新型盲砖仅设置在各种道路口、银行、医院、公交车站等生活、工作相关联处,解决了以往盲人不能清晰辨明周围路况和场所的问题,起到针对性的作用。
此外,盲道的纹理设计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引导盲人前进的条形砖,一类是提示盲人前方有障碍要注意的圆点砖。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更多种类的砖指示附近的重要场所,如同道路上固定的地标指示牌,不同类型的砖代表不同的重要场所,视觉残障者可以根据脚底砖的样式知道接下来会经过的地方或可以到达的位置。
(2)盲道的连贯性
盲道的连贯性是盲人出行基本的诉求,这样通用性的盲道才能满足引导盲人进入各种公众场所的要求。除去各种平坦道路,楼梯、电梯、出入口此类地点的连贯性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应用上文的新型砖,在这些地点铺贴,进行提示,进而减少了出入的阻碍。公交车内也应该设置盲道,应用可以提示位置的样式盲砖让盲人在车内也可以自行寻找座位。
2.语音提不
语音在出行中对盲人的作用非同一般,盲人通过听觉接受的信息相对于触觉接受得更加广泛。语音设施设置在候车亭、各种道路口、银行、医院、居民区等生活关联密切场合。语音配合着候车亭查询系统、盲道、红绿灯等为视觉障碍者以及其他不便者提供相关信息。如今语音与红绿灯构成系统,渐渐运用在辅助人们过马路的通行上了,其他便利设施还有待实施运用。
3.引导标识、指示牌:针对标识图像的识别性,图像的像素根据不同的标识和环境设定成适合的大小,分别匹配较近和较远两种观看距离,例如室内走道墙面一类场景下应使用小尺寸,而景观广场各种室外场景中则应使用大尺寸。标识的颜色、规格、表现形式应做到一致,并与环境相融合,和谐统一。同时,色彩辨别率要尽可能提高,常见易辨识色主要有红色、青色、黄色、橙色、绿色、白色。红色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容易辨认的颜色,那么可运用在各种引导标识中,黄色常用于警示类标识设计中。色彩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行人的辨识效率,方便出行。因此在各种场合红色和黄色运用的最为普遍,以提高导向标识的可辨识度。标识安装位置及高度须预先考虑。
(二)无障碍候车亭
1.无线公交站牌
接受实时公交路况,可搜索想要的站点,类比于高德地图应用,能够搜索可达目的地的公交车以及最近一班公交车距离本站还有几站、到达时间,同时可以语音。将这些已经可实现的操作应用到公交站牌上,能够满足所有人的乘车需求。
2.候车亭的位置设置
便于寻找、区别周边环境,关于公交站台到弱势群体的距离:在老人、残疾人聚居以及经常出行的地方,如特殊学校、养老院、社区等,站点须近。
(三)无障碍车内布局:
1.车内座椅
目前公共交通工具配套座椅尺寸几乎完全相同,并没有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座椅设计。儿童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控能力差,在座椅本身不适合他们,并且家长看护不当的情况下,如果有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事故,容易受伤的原因是他们的颈部及骨盆不成比例、比较脆弱、没有发育完好。因此,为保证儿童的乘车安全,可根据儿童特征,在车厢内设有儿童座椅;其次,由于孕妇在孕期生理和体形都有别于普通人,座椅尺度位置都要有相应的改变。另外,车内应有轮椅和儿童车区域,为高效利用空间,可安置折叠式座椅。正常情况下这些座椅是向上翻折靠于车体,空出的区域足够放置婴儿车或轮椅,且不会占用通道区域,若无需放置婴儿车或轮椅,乘客也可以将座椅打开落座。无障碍座椅与折叠座椅区域都接近下车门,方便下车。
2.视觉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色彩感知力减弱。再加上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多,针对于这一大类人群,车内色彩设计要有一定的变化。现有的车内到站信息表字体较小,颜色搭配不当,重要信息无法突出表达,老年人视力减弱,更不方便查看。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将到站信息表设置成电子信息滚动条的形式,并选择明亮的色彩,这有利于视力或色彩感知力差的人群识别信息。另外,车内座椅扶手及安全抓手应用明显的颜色标识,起到适当的引导提示作用。
3.听觉信息
对于视力障碍者来说,他们几乎无法接收所有的视觉信息,因此,公交车行驶情况应随时有语音提示。另外,车内可设置触感盲道,引导视觉障碍者自主乘车。为避免到站信息容易被忽略,可在車内多处安置播报口,利于乘客捕捉乘车信息。
结论
有障碍人群虽然在肢体或认知亦或感知方面与健全人群存在差异,但他们同样有正常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平等的权利。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给有障碍人群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无障碍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尊重人权的升华。无障碍设计与残疾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是残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扶老、济幼、助残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