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卿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各项公共事业迅速发展并且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在相应的政策支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成倍地增长,财政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加強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随后,从中央到地方都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是管理条例。在法律法规的引导下,各个单位和部门都努力地对国有资产进行梳理并加强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财政
一、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存量资产的具体性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逐步积累了庞大的资产存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单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账实不符等问题,造成大量的资产疏于管理。在一次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大量单位存在部分资产游离于账外,并占被调查总额近百分三十。行政事业单位过去实行“收付实现制”,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在过去的三十年土地和房屋等固定资产增值惊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造成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存量没有清晰的把握。
(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
目前而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中主要以房屋、土地、汽车等固定资产占据主要地位。还包含电气设备、电子产品、仪表仪器、文体设备、图书文物、家具用具等其他众多门类。通过全国资产清查的结果,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结构比较不合理。就具体情况来说,生活类资产占比过高而用于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专项资产较少。并且在“三公”消费方面的部分资产购置占比偏高,这方面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资产运行的效率性
由于预算和绩效考核的脱离,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预算为导向,即完成预算的目标即可。即使存在预算超出实际需求时,各个单位和部门都会认为没有达成预算等同于工作没做到位。这样的思想促成了很多部门未从实际出发,大量购置资产。而审批部门根据预算进行审批,未对其合理性做出恰当的判断。最终造成大量的资产重复购置,国有资产大量闲置,运行效率极低。并且由于监管没有到位,大量国有资产被个人通过违规的操作进行处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资产管理改良的方法
(一)改进资产配置模式
国有资产配置是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履行各项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结构调整的手段,还是优化财政资金结构的方法。随着近年来财政改革步伐的推进,国内的部分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在本地先后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探索性的尝试。
首先,研究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国有资产的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央层面,财政部于2016年联合发布了《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2017年,中国政府网公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地方层面,各个省市都相继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标准化配置,而相应的标准则以中央颁布的管理条例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做相应的调整。
其次,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的配置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配置还是延续以前的习惯,以重新购置为主。单一的资产配置模式不利于对资产存量的结构进行调整,造成资产结构失调。需要探索相应的手段将巨额的存量资产盘活,以此减轻财政的负担。
(二)加强收入产权管理
在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数据联网为国有资产的收入管理的加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财政部为了规范和加强收入管理,发布了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本质上是属于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而不应该是单位、部门甚至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因此,在这方面加强管理也是保障国有资产归属权的必要过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对于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从中央和地方分别开展工作。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方面的产权登记、产权变更、产权纠纷等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而各地的省级财政厅也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产权管理工作制定了具体细则。
(三)加快信息技术建设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也急需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服务的质量。而采购信息化设备并进行良好的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从构建系统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从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分析结果,还有上下级和同级单位的划分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构建各个区域各个单位的资产数据库,并定期地调整相应的估值。在此基础上,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利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依此制定更加合理的部门预算。
三、结束语
综述所述,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是资产存量、资产结构及资产使用三个方面,并针对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希望在信息技术的带领下,政府能够改进资产配置模式,加强产权和收入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更好的管理与使用。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担当责任,为履行好人民交付的任务,切实管理和使用好国有资产,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