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模态隐喻视角解读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表征意义研究*

2018-11-27 12:07韩冬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深港隐喻模态

韩冬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作为展现高校文化内涵的重要沟通工具,公示语类似学校的一张名片,对外展示着高校的整体形象。公示语,隶属于一种独立的体裁范畴,具有指示、提醒、警示、限制、告知、引导、强制、宣传等功能,同时综合语言意义、图像意义、构图组成一个整体。公示语根据功能、语境和环境的差异,有不同的表征方式,如语言文本表征方式以及语言与图像、色彩多个符号系统相结合的多模态表征方式。以往对于校园公示语的研究较注重语言文本的表达与翻译研究,对非文本的传播媒介关注较少。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逐渐多元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语言与图像、色彩、音频等多模态呈现方式正逐步成为意义传播表达的重要途径。多模态语言符号系统早已进入公众视野,学者们也同时在医学、网络、媒体等领域开展了多模态话语建构与分析的相关研究(林美珍,2012[1];孙毅,2012[2])。但以往公示语研究主要关注语言文本的意义,忽视了公示语中图像、颜色、构图等其他建构意义的多模态表征方式。由此,本文从多模态角度诠释深港两地高校公示语发展的异同,为校园公示语的多模态呈现提供借鉴意义。

1 校园公示语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展以来,Kress和Van Leeuwen[3](2006)提出了视觉图像分析的语法解析方法,为从非语言文本角度运用视觉分析语法解析公示语表达方式和校园公示语的多模态体系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吕和发将公示语定义为“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息息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吕和发[4],2005:22)。概念隐喻是在Lakoff & Johnson[5](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仅充当预先存在文化模式映射者的角色。概念隐喻的使用是在特定思维下潜意识的活动。由于深圳和香港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的不同,影响着公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两地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深港高校公示语的概念隐喻表征方式既存在人类共有生活经验的共性,例如一部分多模态隐喻中始源域的呈现要早于目标域,同时一些多模态校园公示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多模态由多个符号系统组成,构成意义表征整体,同时各模态间形成交际互动。Kress和Van Leeuwen[3](2006)提出多模态的符号系统与感官系统建立链接,涵盖范围广泛,如语言文本(口语与书面语、词汇表达与语法)、图像(静态或动态图像)、听觉(音乐、声音)、肢体语言(面部及肢体语言、运动、静止)以及构图(物品及空间布局与组织)。Forceville和 Urios-Aparisi[6](2009)认为除语言符号以外,还有其他的交际媒介构建和表达概念,例如色彩、空间布局和声音等。同时提出模态是一套阐释性符号系统,并指出图像和视觉模态包含了图像符号,从认知角度开展了图像隐喻的单模态隐喻研究。多模态隐喻相对域单模态隐喻而言,是指源域和目标域运用多种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广义的多模态隐喻可以理解为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例如图像和声音等。校园公示语是语言-图像型静止模态呈现方式。图像符号是对语言文本的进一步诠释和映射,是对校园文化的再现和重构,最大限度的实现整体意义。从广义上说,称为多模态隐喻。公示语为实现多种功能,同样以多模态的方式应用于社会实践生活中。依据多模态符号体系划分,目前公示语主要由三个符号意义系统组成:语言符号系统(书面语言)、图像符号系统(静态图片)以及构图(语言意义表征方式与静止视觉图像之间的空间布局与组织)。

1.1 校园公示语语言符号隐喻意义研究

语言隐喻意义表征系统根据文体分析理论,文体与特定功能及社会活动相关,文体前后保持一致性。公示语的文体主要分为两个大类:指示文体与告知文体。指示文体包括了程序指引和限制条款;告知文体涉及了更多子类,例如对事物或事件的陈述。基于Halliday和Matthiessen[7](2013)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多模态隐喻呈现方式(语言表征方式、图像表征方式及构图方式)不同于正式的学术文本和文学作品或口头表达文体。根据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的不同功能,校园公示语属于不同的文体风格,例如指引类文体实现引导或协调功能;劝解文体实现宣传和建议功能;执行文体实现说明和规范的功能。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为达成不同的宣传目标以如下文体形式呈现(如表1所示):

表1 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文体分类

1.2 校园公示语图像符号隐喻意义研究

认知语言学历经原型理论和图示理论,不断探索建构符号和意义关系的认知过程。本文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主要基于Halliday和Matthiessen[8](2004)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 Lakoff和Johnson[5](1980)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由此,系统功能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应运而生。目前系统功能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较多的应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中,两种理论互补诠释公示语多模态构成(Feng & Espindola[9],2013):一方面,隐喻以系统功能理论框架为基础;另一方面,概念隐喻理论为视觉图像符号提供诠释依据。

公示语与广告不同,视觉图像符号系统的元功能涵盖构成意义,信息价值和凸显特性。信息价值框架中公示语的视觉语法是通过图像在视觉空间的不同布局实现的,构成了隐喻的内部关联系统;书面文本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追溯文本本源,还要关注在特定环境中选择了何种呈现方式。

1.3 校园公示语构图隐喻意义研究

由于校园公示语语言意义表征形式和图像表征形式的多模态隐喻呈现方式,公示语的语言文本和图像信息的构图尤为重要。Ho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内部相关联的选择系统,同样三个层次意义系统应用于非语言领域,构成符号系统元功能框架(例如图像、建筑以及数学符号)。Kress和 Van Leeuwen[3](2006)指出视觉图像符号系统类似于语言符号系统对现实世界具有表征作用(表征意义);观者与视觉图像设计间产生交际互动(互动意义);视觉资源的组成与布局构成了特定意义。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在公示语多模态视觉表征中,构图意义表征通过将语言文本,视觉图像符号系统组构为连贯的整体。公示语中的视觉图像与语言文本不同,受语法规则制约。Layoff和Johnson[5](1980)提出抽象的事物可以通过其他具体的隐喻概念得以理解,多数抽象概念的理解是通过其他具体概念的诠释,而构图本身就很好的诠释了一些原本抽象的概念例如重要性、权利及情感。因此,Kress和 Van Leeuwin[3](2006)提出语言和图像符号价值与视觉空间构图间的关联性构成了公示语多模态诠释的重要依据,例如符号意义系统中,顶端预示理想价值;底端预示真实价值;中心位置预示重要价值(如表2所示)。

表2 Kress和Van Leeuwen[6](2006)空间关系与信息值的隐喻构建

2 研究设计

本文收集了深圳和香港地区高等院校的一组语言文本、图像符号、结合多种色彩的多模态中英校园公示语57个案例及其英译文本作为研究语料。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深圳和香港两地四所高校,并建立了小型校园公示语数据库。公示语全部由笔者在深圳和香港高校校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语料随机收集,其中大部分是由政府或社会机构发布。笔者随机抽取深港高校公示语遍布不同地点,涵盖不同主题、不同功能。

3 研究发现与讨论

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3](2006)建立的图像语法框架,调查发现63%校园公示语由语言信息和视觉图像信息构成。一方面为达成限制、告知、引导等公示语功能,校园公示语语言简洁精炼并运用多种句式:由于公示语限制功能,校园公示语语言文本广泛应用祈使句,以达到强制引导观者行为的作用;同时校园公示语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陈述句式也经常出现在公示语中。另一方面,校园公示语中普遍运用视觉图像,实现表意和构成元功能。由于公示语的特殊用途,视觉图像较文本信息更易引起公众注意。因此,收集的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语料中63%的公示牌是图-文-构图相结合的多模态表征方式。图像表征形式一般会出现在公示牌的三个主要位置:左侧位置、中心位置及右侧位置(如表3所示)。深港两地高校校园公示语存在共性的同时,在语言意义表征、图-文-构图表征方式以及强制性公示语案例中也体现出了特定的差异性。

3.1 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的语言符号隐喻意义表征方式异同

语言意义表征方式普遍应用于校园公示语中,深港高校由于校园发展文化的异同,校园公示语中语言文本本身存在多方面的差异。1)针对校园公示语发布情况,多采用诗歌对仗形式公示语,为校园生活增添文化气息。2)香港是国际性城市,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在香港高校学习研究,因此香港高校中所有公示语均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中文全部为繁体字。英文在上,中文在下;部分公示语中文在上,英文在下。深圳处于改革发展前沿,但国际交流学习程度还有待深入,校园公示语多采用中文文本,部分使用中英文英文双语方式呈现,中文使用简体字,位于上方,英文在下。3)香港校园强制性公示语中具有权威性,明确说明违规处罚条例规定及罚款最高金额。深圳校园中多采用劝诫性公示语,以告诫为主。4)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中,礼貌原则的应用。Lakoff[10](1975)提出礼貌是社会的产物,是为避免人与人之间交际互动中的摩擦;Brown和Levinson[11](1987)将礼貌视为人与人沟通过程中避免威胁到对方面子的缓和行为。高等院校以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培养积极人生态度为宗旨。因此,礼貌原则在深港高校劝诫性公示语中普遍应用。

表3 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图像表征构图方式调查结果

3.2 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的图-文构图隐喻表征方式异同

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中普遍应用图-文-构图相结合的表征方式。由于深圳和香港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高校校园文化存在较大差异。除上述多模态呈现方式存在异同外,校园图-文多模态公示语中,色彩运用、涵盖主题范围以及构图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为发挥校园公示语信息的显著性,香港高校校园图-文公示语运用更加丰富的明亮色彩元素在语言文本和图像元素上;(2)香港高校公示语主题覆盖广泛,呈现多种图-文多模态方式公示语;(3)深港高校校园图-文结合公示语通常呈现三种构图方式(如表5所示)。视觉图像位于上方区域代表理想价值,语言信息位于图像下方区域,对上方图像信息的进一步诠释,代表上方理想信息值的实际价值;视觉图像表征方式位于公示牌左侧区域代表已知信息,处于主位,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语言信息位于右侧区域,信息显著性增强;第三种校园公示语构图方式是语言信息环绕图像信息,图像表征位于中心位置,更易吸引公众的注意,激发读者兴趣,进一步了解处于边缘位置的语言文本诠释。信息。因此,中心位置代表重要内容信息,语言文本意义表征方式位于边缘位置。图像符号系统以更加直观高效的表征方式出现在校园公示语中,预示已知信息位于左侧,右侧语言文本表征形式提供图像表征概念的进一步诠释,位于右侧。图像在左,语言文本在右的构图方式符合中国自左向右的自然阅读习惯,因此,很少出现图像位于语言文本信息右侧的构图布局方式。

表4 深港高校公示语色彩表征差异

表5 深港高校图-文多模态公示语构图示例

4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校园公示语表现策略

科学技术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变革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公示语作为信息传播和宣传指引的重要沟通媒介,已不再满足于简单语言文本的表达,更加注重结合图像符号、声音传播和色彩吸引等构图整体的多模态呈现方式。

4.1 注重简洁和凸显性,规范校园公示语语言隐喻意义表征方式

传统的校园公示语注重语言文本的句式搭配,遣词造句、押韵互补,往往忽视了公示语的凸显性和简单明了的指示和表意功能。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为多模态符号系统应用于现代的校园公示语呈现中提供了可能,丰富了校园公示语的表征方式。基于校园公示语告示、指示、警示等功能,校园公示语应在礼貌原则框架下注重功能目的或意义的直接表述,避免一名多译、一词多意等现象。通过简洁高效的语言符号系统达到公示语的告示功能。

4.2 吸纳多模态元素,构建校园公示语多模态符号系统

多模态符号系统的运用,更加清晰明了的校园公示语表征方式应运而生。本调查研究通过比较深港高校校园公示语表征方式的异同,认为创新传统的文本校园公示语的展示方式,结合色彩、图像符号、音效等多元素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的发挥校园公示语的社会功能。校园公示语中可以适当注入图片和色彩元素凸显校园公示语的指示功能。例如图书馆中表示安静的提醒性指示语,可以参照运用绿色背景或绿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映衬,以期达到图像符号系统的暗示和隐喻意义,让观者享有更好的感官效果。

4.3 创新校园公示语多模态呈现方式,增强校园公示语的空间构图表征意识

校园公示语应在空间语法规则框架内,注重空间构图的隐喻表征意义。将公示语中的已知信息安置于左侧,提供的新信息放置于右侧,需要引起大家关注的重要信息放置于中心位置,而将非重要的真实性信息放置于边缘位置。校园公示语多模态的呈现方式已成为校园文化展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多模态研究普遍应用于广告、漫画、教科书及英语教育中,在现代多媒体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高校校园公示语为主要语料的多模态意义语料分析,发现深港高校文化异同下公示语表征方式的差异。香港是一座国际性都市,融会贯通全球文化,香港高校校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学者,由此,香港高校校园公示语体现了跨文化国际性特点;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的深圳,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为核心的高等院校,也会通过校园公示语的规范建设,不断丰富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增进国际间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国内高等院校在对外交流合作中的国际形象。

猜你喜欢
深港隐喻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