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200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又称其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皮肤黏膜出血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内脏出血和颅内出血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血小板生成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1]。为了探究血小板生成药物在该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文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该院选取的其中100例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别实施单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从该院收治的所有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0例作为该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10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0例;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当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在2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3±5.63)岁;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当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2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6.01)岁。该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该次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109/L;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或者常规治疗过程中发生了新的出血症状,需要采用其他升高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或者增加现有治疗的药物剂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加入该次试验研究并且签订了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合并有急性感染的患者;既往血栓病史的患者;合并有严重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2]。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50例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所示:给予对照组的50例患者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为H41021924的进行静脉滴注治疗,静滴40 mg/d,连续静脉滴注4 d后停止,检查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二周复查后血小板数值<30×109/L的患者,需要在15 d后重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剂量为40 mg/d,连续静滴 4 d[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50例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所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如上述对照组所示,在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的同时,给予观察组的50例患者特比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国药准字为S20050048的皮下注射治疗,剂量为1次/d,每次300 U·kg-1,连续皮下注射14 d,在治疗期间,若患者的血小板数值升高的绝对值>50×109/L时,停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4]。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出血倾向较重的情况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止血药物或者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乏力、血压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11年中国专家共识拟定的ITP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100×109/L以上,患者的出血症状消失,维持时间超过3个月;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50~100)×109/L,患者的出血症状基本消失,维持时间在2个月以上;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没有变化甚至加重,出血症状持续[6]。
数据采用SPSS 13.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同时采用 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采用χ2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
观察组患者从治疗后的第7天开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计数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计数[(±s),×109/L]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计数[(±s),×109/L]
组别 第7天 第15天 第30天 第60天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116.35±7.56 102.23±6.41 138.74±8.93 82.52±7.89 91.23±6.74 40.56±7.46 56.63±5.78 25.06±4.84 4.014<0.05 5.713<0.05 6.513<0.05 8.316<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n(%)]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之激素类药物,具有减少血小板抗体的形成,对免疫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成果现已表明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在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当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有很多的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合并有原发或者继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导致患者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7]。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利用基因的重组技术,经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并在提纯后制成的一种全长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当中,具有332个氨基酸,这与内源性的血小板生成素非常地相似,因此,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血小板的生成和成熟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另外,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到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当中,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9]。
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从治疗后的第7天开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类研究当中,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为93.48%,不良反应率为13.04%,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看出,该次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非常相似[10]。说明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