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育牛黄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2018-11-27 02:26:24邓玉萍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8年2期

邓玉萍

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 430016

体外培育牛黄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蔡红娇教授等研制而成,经国家药典委员会多次组织专家审议,通过全方位评审,体外培育牛黄被认为是天然牛黄理想的替代品,已载入2005年版药典[1]。体外培育牛黄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等作用,临床常用于热病神昏,惊厥抽搐,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培育牛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该药物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中西医结合科门诊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73±2.19)岁;体温38.7℃~39.5℃,平均体温(39.15±0.48)℃;白细胞计数12.1~15.7×109/L,平均白细胞计数(13.94±1.86)×109/L。观察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8±2.07)岁;体温38.6℃~39.6℃,平均体温(39.05±0.50)℃;白细胞计数12.0~15.6×109/L,平均白细胞计数(13.87±1.92)×109/L。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制定)[2]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中急乳蛾的诊断标准;③病程在48 h以内;⑤就诊前未使用其他抗生素;⑥患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与脱落标准

排除标准:①严重免疫缺陷或合并有慢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②伴有其他心、肝、肾及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疾病;③伴有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④有青霉素或其他药物严重过敏史;⑤有牛黄制剂过敏史;⑥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观察。

脱落标准:①不按要求服药,中途换药或加药;②用药不足5天即转诊或未按时复诊,无法判断疗效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合理饮食、常规护理、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天津新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702)抗感染治疗,每次70 mg/kg,1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前3 d给予体外培育牛黄(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11)治疗,每次10 mg/kg,2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5 d。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2组总体疗效;观察2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症状体征即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的消退时间;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参照文献[4]评定总体疗效:显效 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有效 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未全消除;无效 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病例脱落4例,观察组脱落7例,脱落病例不纳入统计分析,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2组脱落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即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较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胸闷、气促、药物热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该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等[5]。化脓性扁桃体炎若不积极治疗可能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蜂窝组织炎等化脓性并发症,并可能在感染后引起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6]。本病归属于中医“急乳蛾”范畴,起病急骤,多为外邪侵袭,或过食辛辣,火热邪毒搏结喉核而致。急乳蛾多属肺胃热盛,内外邪热相搏,脾胃有热,胃火炽盛,上冲咽喉,致咽喉肿痛,为实证。治疗应以泻热解毒,利咽消肿为主。研究[7]发现,采用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本病具有许多优势,可以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古籍记载其可清热解毒,定惊开窍,清心安神。天然牛黄为牛科动物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结石,体外培育牛黄以牛科动物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天然牛黄代用品,具有天然牛黄相似的化学成分[8],工业化生产后提高药品产量降低药价,极大满足临床需求。现代药理学研究[9]证实,牛黄在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特别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本研究采用体外培育牛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等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以上结果均表明,应用体外培育牛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降低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毒副作用,提示该药物临床疗效肯定,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