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权宏
【摘 要】在后工业时代,领导力已经成为一种推动社会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竞争的核心群体,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人才资源,更是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大学生自身对社会竞争的适应,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振兴大业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教育方面存在着培养目的和方式的单一、培养对象的狭窄、科学理念及机制的缺失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革新理念、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等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领导力。
【关键词】领导力;大学生领导力;后工业时代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15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立足进而取得优势,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人才最主要的后备资源,大学生群体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前途。因此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是关系大学生自身和国家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代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高校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是践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领导力与大学生领导力的内涵及其构成
领导力的内涵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力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学者们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对于领导力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领导力的内涵及其构成都有不同的认识,并没有比较统一的观点。后工业化时代,领导力更多倾向于一种双向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领导力不再是特定人群独有的特质,而是一个组织中领导者和追随者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
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所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特质。大学生领导力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状况时所展现出来的包括决策、沟通等在内的多种优秀潜质。它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应该具有的一种内在特质,更表现为一种对他人尤其是追随者的影响力。
二、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必然
(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多年来也是居高不下。十九大报告提到要提高就业质量,大学生将来不仅要就业,而且要追求就业质量。领导力作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已经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列为大学人才素质培养的重点。领导力不光是处于领导位置的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每个人应该和能够学习具备的能力。高校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自身追求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社会。在一个组织中,良好的领导力不仅可以让领导者更好地带领、激励追随者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也可以帮助非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实现组织目标,更好地学习提高自己,从而实现自身价值。[1]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后工业时代,知识和创造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的工业产品大生产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和依賴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精英人才。在社会转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就需要具有优秀领导力的人来整合组织的各种资源,带领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努力奋斗。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精英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力量,培养大学生领导力,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是高校永恒不变的使命和责任。领导力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积极力量,高校不仅要传授大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素质,使得大学生将来能够更好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三)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重视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建设一流大学与学科一直是国家坚定不移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明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去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注重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有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立足于世界之林。[2]社会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比以往更加需要具有优秀领导力的人才来推动改革大业。如今的我国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突破障碍,取得新阶段的长足发展,这些都需要加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果敢的判断力和优秀的前瞻力。
三、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然
(一)科学的培养理念和机制的缺失
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教育理念落后,缺乏科学的培养机制。国内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与培养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培养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课程安排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一些高校注意到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也多是针对部分学生的授课或者相关讲座,教育模式简单化。社会实践以及一些社团性活动多是大学生日常课程学习外的辅助,并未对其有具体要求。[3]教育方式的单一,教育理念的落后以及缺乏科学系统的配套课程,这些也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降低了培养效果。国内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领导力的培养并没有纳入到大学生的教学课程体系内。
(二)培养内容和载体的缺失
与国外相比,国内高校对于领导力的培养多注重大学生素质或者某一项技能的培训,培养方式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多以讲座及特定选修课程为主。国外对于领导力的培养是将其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之内,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内容的一部分,有着系统的培养计划,国内高校在内容上相比国外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培养计划。在领导力培养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并且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国内高校在建立训练载体上尚未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大学生领导力,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领导力人才的需求,培养和提升大学生领导力,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为大学生搭建完善的训练载体,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领导者角色。[4]
(三)培养对象的单一
特质论认为领导力是少部分人与生俱来的品质,站在精英式的角度看待领导力。但是精英式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于领导力人才的需求,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在培养内容上不应该只是选修课程或者次数有限的专题讲座,而应从始至终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在培养对象上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少数的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应该是覆盖全体学生的通识性教育。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主要还是以学生干部为主,而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所有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领导力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而具备的,领导力的教育更应该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对象不能局限为部分学生精英,而应看到所有大学生的领导潜能。
四、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应然
(一)构建科学的培养理念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正确认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中要将领导力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改变以往偏重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落后观念。将领导力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体系内,不能仅仅是片面地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理论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并且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给予足够重视,避免流于口号和理念。高校要激励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学会以领导者的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丰富培养内容,完善培养机制
领导力教育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多方面的知识。高校应该将领导力教育整合进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中,在全校设置领导力教育相关的必修课程,与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教育学生在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下,提高领导力综合素养,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不仅要掌握相关领导力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理论知识和领导技能教育要相互搭配进行。此外,在领导力的培养对象上,不能仅针对学生干部。领导力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大学生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领导力教育应该是针对全体大学生。高校应该将领导力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内,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将领导力教育纳入大学生学业评估系统中。
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在领导力教育中利用社会资源上还存在很大不足。高校應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尤其是乡镇或者社区资源,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领导力培养最终是为了大学生能在以后的职场中更好地解决问题,领导力教育中的沟通、决策能力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培养和提升。高校可以和乡镇或者社区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高校可以将前沿的理论知识和人才输送给这些实践基地,而这些实践基地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相关理论,以此达到共赢局面。
(三)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意识
高校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后,最终的培养效果还要受大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和提升领导力综合能力的主动意识这个内因影响。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实物发展的根本,起决定作用,如果大学生自身没有主动挖掘和提升自身领导潜能的意识,那高校领导力教育必将是事倍功半。虽然每个人都具有领导潜能,但是激发和提升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领导力培养中的沟通、组织、判断能力等都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加以练习和实践。大学生自身也要全面正确认识领导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观念上给予重视,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高校领导力教育者要激励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帮助其主动进行领导力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元善.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3).
[2]颜东,覃永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内涵、要义与培养途径[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7,17(10).
[3]吴晓燕,李爱国,邱承柏.中外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的对比研究——以拓展训练位途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2).
[4]奚洁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