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笑天
渭北高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西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海拔600~1 3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11.8~16.6 ℃),土层深厚。种植苹果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该区苹果栽培规模大,集中连片,是我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区之一。
在渭北苹果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本地区与我国其他苹果产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渭北地区果园土质以黄绵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低。全年降雨量稀少且季节性分布不均。加之当地果农普遍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以及近年来果园病虫害加剧,造成苹果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实品质差,优质果品少、残次果品多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渭北地区苹果单位面积产量、提升苹果商品品质,已成为当前苹果产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体来讲,今后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培肥土壤,重视有机肥的使用
土壤环境是影响苹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土质疏松与否、有机质含量高低、土壤结构状况好坏、微生物数量多寡等直接决定了果树周年的长势强弱和果实能否丰产优质。
当前渭北地区土壤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清耕制管理模式,加上连年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果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严重、微生物数量减少、果树根系肥水利用率低,从而造成苹果增产难、品质差。
今后在生产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重视秋季施肥,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抓住秋季光照充足和雨量充沛的有利时机,根据果树负载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 000~5 000千克,同时混合施入全年施肥量65%~70%的优质磷肥、20%的钾肥,为果树来年萌芽开花提供充足的养分。
二是将秸秆粉碎结合秋季果园深翻还田,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环境条件。
三是推广科学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叶片和土壤营养诊断,科学施肥,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适当增加中微量元素的使用量。
四是发展五配套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发展“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种植模式,兴建沼气池,养殖小型家畜,利用沼液、沼肥培肥土壤,改良土质。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优化土壤结构。
五是研究推广新型生物有机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研究适合渭北气候、土壤特点的,耐低温、长效、缓释、富含有益微生物的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减少根系土壤养分的不当流失,促进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利用。
2 实行果园生草,优化生长环境
果园生草是现代果园广泛采用的一项管理技术。
2.1 果园生草的优点
(1)可以有效补充大量消耗的土壤有机质,持续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微生物的数量,激活土壤潜在肥力,促进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2)可以调节果园地表温度、湿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大大增加生物种类尤其是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为果樹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图1)。
2.2 果园生草技术
(1)应选择植株低矮、叶面积较大、耐寒耐旱、根系较小的草种。既能优化果树生长环境,又能避免与果树争水争肥现象的发生。(2)行间生草应与树盘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生草带宽度为1.5~2.0米 ,距两端树盘保持1~1.5米的距离,防止生草长势过强,与果树表层根系争肥水。(3)应在每年3—4月,抢抓春季降水的有利时机,每亩播种0.3~0.5千克草籽,同时施入尿素15千克,磷肥30千克。当草长势较旺时留茬5厘米进行刈割,割后覆于树盘或喂养牲畜。(4)生草3~5年后秋季深翻入土。采取清耕、黑膜覆盖或地衣覆盖的果园1~2年后重新生草,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防止鼠害和其他虫害。
3 树冠透光良好,构建高产树形
苹果树要实现连年丰产优质的目标,科学的树形管理是关键。
3.1 乔化树形
连年结果后果园容易郁闭,枝条生长紊乱。树体生长过旺、结果能力减弱,应采取以下措施调整:
(1)有计划地逐年间伐,增大行间距,提高果园光照效率;大量减少养分消耗,便于田间操作。
(2)适时落头。打开上层光路,调整各层间光照强度。缓和长势,促使营养生长转化为结果生长。
(3)及时提干。改善果园通风环境,疏除底层无效枝干,提高树体中上层养分供应量(图2)。
(4)结果枝组更新。多年生结果枝结果能力下降,以致果实品质下降。应通过以新代旧,回缩、刻芽、摘心等手段,培养新的中短型结果枝,逐年疏除衰弱的结果枝(图3)。
3.2 矮化树形
如高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树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保持中央领导干的绝对优势,构建牢固的树体架构,与主枝粗度比保持在3~4∶1。
(2)应将主枝枝条拉到100°~110°,主枝数量保持在20~40条,各主枝应螺旋上升、插空排列,各枝条长短相间,错落有序,形成疏密有度、分布合理的下垂结果枝组。
(3)控制树高。树高控制在3.0米左右,干高保持在0.8~1.0米,主干上直接着生下垂结果枝组,没有强旺的辅养主枝和把门枝。
(4) 枝组更新复壮。连续结果多年后,对超过与主干粗度比1∶3~4的枝组、衰弱枝组、病虫枝组直接疏除后,翌年通过春季刻芽、抹芽,夏季拉枝、开角、扭梢、摘心、回缩、甩放等修剪手段培养新的结果枝组,实现枝组更新复壮(图4)。
4 科学的水分管理
科学的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旱地果园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时期:
4.1 苹果树萌芽期、花期
如果春季干旱少雨,果园墒情差,应根据当地条件,间隔7~10天全园灌一次水,使果园田间持水量维持在80%左右。既可以满足果树春季萌芽展叶的水分需求,又能显著提高开花坐果率。
4.2 果实膨大期
果实膨大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夏季高温干旱时,应采取间隔5~7天全园沟灌、喷灌、滴灌等手段,保证果园田间持水量维持在70%~80%。促进果实迅速膨大、增加单果质量和改善果实内在品质。
5 花期壁蜂授粉
壁蜂授粉是现代果园管理重点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壁蜂授粉具有气候适应性强、授粉效率高、花果质量好等显著优点。
据相关研究报道,角额壁蜂日访花量可达4 000朵,是蜜蜂的5~6倍,同时壁蜂适应性强,一般在12~15 ℃时即可开始访花,而蜜蜂只有气温达到20~25 ℃才有活跃的采集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壁蜂访花主要是采集花粉,其访花柱头接触率为100%,而蜜蜂访花主要是采集花蜜,其柱头接触率为40%左右。壁蜂的个体授粉能力大大强于蜜蜂。
5.1 壁蜂授粉应注意几个方面
(1)授粉时间:当中心花开放到3%~5%开始放蜂。(2)放蜂数量:一只壁蜂的授粉范围一般在30~50米,盛果期果园每亩放蜂100~150只即可。(3)放蜂前10~15天喷一次杀虫杀菌剂,此后及放蜂期间禁止使用任何药剂,防止影响授粉和杀伤壁蜂。
5.2 壁蜂回收与储存
(1)制作蜂管:放蜂前,先按实际放蜂量的2.5~3.0倍制作蜂管。一般选用芦苇等材料,要求管长15~17厘米,管口内径6~8毫米,一头带节,一头切成光滑斜口。按1∶1比例用广告色将管口染成黄绿蓝等色,便于壁蜂定位。混匀后扎成每50支一捆备用。(2)田间设巢:一般以硬纸箱、木箱等制作巢箱,巢箱用木架等支撑,巢后设防风障,箱顶设防雨棚,箱口朝南或朝西,距地面50~60厘米,箱内放入6~8捆巢管为宜(图5)。(3)蜂茧储存:放蜂结束后将巢管收回,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前,剖开巢管,取出健康的蜂茧装入玻璃器皿中置于0~5 ℃的冷库或冰箱内冷藏备用。
6 果实膨大期巧施肥
果实膨大期是果园管理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果肉细胞加速分裂,果实迅速膨大定型,对水肥的需求量大。做好科学水肥管理是实现当年苹果优质丰产的关键一环。
6.1 土壤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
夏季高温干旱,地表蒸发和叶面蒸腾量大,果树对水肥需求极为敏感。施肥应采取土壤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壤追肥宜选用新型水溶性肥料,采取滴灌、渗灌、施肥枪注射等施肥方式;叶面喷肥选择细度大、水溶性好的肥料和雾化效果好的喷雾机,实行全园喷布,尤其注意叶背喷肥,促进水肥高效吸收利用。
6.2 注重补充钾肥和中微量元素
土壤追肥以硫酸钾、氯化钾、过磷酸钙、磷酸铵等磷钾肥为主,叶面喷肥以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氨基酸营养液、光合微肥、稀土微肥为主,均能显著提高果面着色、增大果个、改善果实内在品质和促进营养物质的生成。
7 适期分批采收
果实采收期早或晚都会影响苹果最终的产量和品质。采收过早,果实着色不良、质量不足,果实含糖量低,口感酸涩,不耐贮藏;采收过晚,果实色泽过重,果肉发绵变软、口感不佳,贮藏期短,易发生虎皮病、水心病等生理性病害。
因此,把握最佳的采收期,采取分批分次采收是确保苹果优质高效的重要环节。主要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7.1 果实生长天数
果实从花期到成熟期的生长天数,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基本相近。一般嘎拉110天,新红星155天,乔纳金系175~180天,富士系175~180天。如晚熟红富士在渭北地区花期一般是4月20日前后,按照生长天数计算,采收期应在10月上旬左右。
7.2 果实着色情况
果实成熟时果面会表现出品种应有的色泽,因此可以根据色泽、着色面积判断果实是否可以采收。如富士苹果成熟时一般片红型品种表现为果实着色面积在80%以上,全面着鲜红色或深红色,非常美观;条红型品种果实底色黄绿,阳面着断续红色条纹,果实着色面积70%~80%。
7.3 果实含糖量
一般来说,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提高。口感从酸涩变为酸甜适口。可用糖度计测定果实含糖量判断是否成熟。例如红富士苹果含糖量达到14%(质量分数)以上时就认为已经成熟,可以采收。
7.4 市场需求因素
不同的地区、人群对果实商品品质有着不同的需求,如中亚地区(如俄罗斯)市场酸甜适度、口感松脆,尤其酸味较重的苹果较受欢迎,而南方市场如广西、广东、东南亚国家喜欢果面粉红鲜嫩、果个适中的苹果。
因此要考虑市场需求因素,通过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采收计划,可以显著提高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注:图2、3来自 李丙智《10年苹果改形技术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