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丽
摘 要 在近年来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版从业者应认清形势、转变思维,学习新知、开阔视野,多方着力、创新发展,从思维转变、知识更新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自己的从业技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关键词 纸端;指端;思维;新知;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104-03
亚马逊中国携手新华网发起的“2018全民阅读大调查”显示,19%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主要阅读电子书,55%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同时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但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以电子阅读为主的读者会越来越多。新闻出版业在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下,已不能单纯地在“纸端”争锋,更应该将发展的目标放在“指端”的网络传播和数字出版等新型产业主体上。出版从业者,也应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阔新视野,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的新要求。
1 认清形势,转变思维
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想发展,要发展,其从业者就应尽快认清形势,转变思维。如何转变思维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尽快实现从传统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传统思维,不再赘述,主要来谈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著名互联网人士周鸿祎把互联网思维概括为平台至上、社会化思维等九大思维,下面笔者来谈谈出版从业者最应具有的3种思维方式。
1.1 用户思维,在出版业中就是读者思维
无论是纸端还是指端,读者始终是出版内容的真正消费者,得“读者”得天下。在新媒体不断崛起的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用户的注意力也高度分散、碎片化,不光图书、期刊、电子书分割了用户的注意力,很多视频、音频App也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用户的眼球,加上不同身份、地位、文化、年龄的用户需求的不同,因此出版业想要赢得“读者”,就必须从“读者”出发,策划、精选、推送符合用户情感和阅读需求的内容,从而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1.2 平台思维
目前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它是对“平台思维”的创新和挖掘。站在出版业的角度来看,所谓“平台思维”和“资源共享”包括3个维度:
首先,从现有平台找优势。传统出版业在作者资源、编辑实力以及传统营销渠道方面相比新媒体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以“内容为王”的出版业,更是占有制胜的法宝。如何整合手中的优质内容资源,利用新技术、新渠道占领市场,是每个出版从业者应该深思的内容。
其次,建立新的平台。根据自身优势和模块设计,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读者集团读书会,就是在现有平台基础上搭建新平台的成果。
再次,利用他人平台。市场在互联网时代已然是“大”市场,出版也已然是“大”出版。出版从业者,一定要意识到市场之“大”、出版之“大”,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出版市场内部做文章,而应该放眼全球各行各业,只要能为出版所用,都应借力打力,实现出版业繁荣发展。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得到App”,它借用了出版平台、广播平台、高校平台、电商平台等诸多他人的平台,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快速发展。其订阅专栏的主讲人来自各行各业,不得不说,它深度运用了“资源共享”理念。
1.3 极致思维
对于出版业来说,平台、形态都非常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内容为王。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薛志红认为:“内容是出版单位的内容,作者也是我们之前的作者,但是到了互联网公司那里,就换成了不一样的玩法,形成新的成熟的可行性商业模式。所以出版业是有机会的,要看你如何选择如何抓住。”对于出版从业者来说,对制胜法宝——内容的挖掘、编校和传播,要有精耕细作的态度,要时刻履行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把关人”的职责,注重品格品质。
2 学习新知,开阔视野
“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得我心,在这里,笔者不谈学习的重要性,而是简要介绍一下出版从业者应从哪些方面学习新知,开阔视野。
2.1 学习国家有关出版的政策、法规,做到烂熟于心,学以致用
这一点,在传统的出版行业内也是备受重视的。笔者在此之所以强调出版从业者一定要学习国家政策、法规,是因为这几年“主题出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不容小觑。如此双效明显的着力点,出版从业者怎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2.2 學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这里所说专业知识,包含两块内容:
一是传统出版业一直在强调的出版知识,如编校规范、出版法律法规等。这些是出版从业者必备的基本知识,不掌握它们,就不具备从业资格。
二是学习数字化、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虽然出版业“内容为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如此海量的信息大市场里,不懂得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对自有优质内容进行推广和营销,那么只能被市场湮没、淘汰,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不断变化,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纸端”开始向“指端”转移,电子书、在线阅读、手机书等数字出版的全新载体正悄然兴起,且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从业者,如果还是在“纸端”精耕细作,不参与到“指端”出版的大趋势中,那必将被行业淘汰。
2.3 学习其他知识,为自我“赋能”
互联网时代下,对编辑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开阔视野,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做到为自我赋能,将自己打造成新型的出版人才。中共青年出版社社长皮钧就很看重编辑的市场意识,他认为新时代的编辑“要密切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要具备经营意识。出版机构应该服务于真心愿意读书的人,不要把精力花费在那些可能不读书的人身上。编辑还需要加强判断,借助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科学地分析判断辨识出真正愿意读书的人,为其
服务”。
此外,出版从业者素质的提高、眼光的培养也离不开对其他领域知识的了解与运用,只有知识丰富、融会贯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行业立足、作为。
3 多方着力,创新发展
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想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出版从业者,亦需提升创新能力,多方着力,实现创新发展。
那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呢?
3.1 内容创新
《新闻敏感性 编辑创新的必备素质》一文提出:“出版业属于内容产业,谁的内容更新或更有创意,谁就会在图书出版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略胜一筹。”“内容更新”,其实就是要尽量做到出版新闻化。很多畅销书的图书选题角度就是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国家新的政策法规。而具备内容创新意识的图书编辑更容易把握策划时机,先人一步地发现蕴藏在新闻中的图书选题,从而尽早进行选题策划,抢占市场先机。而“更有创意”,笔者认为,除了对新内容进行独辟蹊径的深度挖掘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传统选题方面做出新意。以古籍整理为例,各个出版社几乎都有类似项目,关于“四大名著”的整理就有数百次之多。笔者所在出版社就有一套重量级古籍整理类图书,那就是《回族典藏全书》,它以五代至民国为时间节点,收集整理了回族文献中存世极少、难得一见的善本、珍本,所以被誉为“回族四库全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首届回族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诸多荣誉。此套丛书,就可谓在古籍整理这棵“老树”上开出的“新花”。 可以出版的内容有很多,如何对优质内容进行筛选和策划,是一个编辑策划力的体现,也是编辑能力外显、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
3.2 形式創新
此处的形式创新既包括对纸质图书的封面、版式、开本、材质等方面进行独特设计,也包括在指端,以图书内容为核心,进行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丹尼尔·平克在他的《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提到未来我们必须掌握的“三感”“三力”,其中第一感就是“设计感”,也就是设计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你不断追求新颖和美感。大家在选购纸质图书时,会参考其作者、出版社,会翻阅内容,但不可否认,给你第一印象的却是图书的封面、版式,也就是图书的形式问题。作为出版从业者,你可以不会设计,但不能不懂设计,要知道怎样提升出版内容和形式的契合度,以及产品的美感和吸引力。而指端的数字出版,更是在阅读模式上下功夫,通过文字、音频、视频,专家解读、大众共读、个人阅读等诸多形式,以期吸引读者更多的注意力,促成读者对内容的消费。
3.3 营销创新
举个例子,之前听过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魏玲女士分享的某本书的营销方案,可谓是营销创新的典型案例。这本书用到了平台造势、明星宣传、大V推荐等营销手段,且每个环节、每种方式都做到了极致,以至于到最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图书内容就加入了购买者的行列。当然,讲营销创新,并不是不分图书种类,不计成本支出,不分场合地点,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图书对象,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且在应有的营销方式上有所变通和创新,使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君成.出版融合:抓住内容才有机遇[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4-13.
[2]王玉荣.新闻敏感性 编辑创新的必备素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6-18.
[3]刘艳.编辑创新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编辑出版,2017(1):71-73.
[4]任晓宁.数字阅读这些新趋势值得关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