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昌
摘 要 “后真相”时代,网络自媒体成为提供价值事实或观点判断的主要载体。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风向。圈层传播和情绪影响力已经成为推动网络热点事件频发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后真相;圈层传播;情绪;周法兴不当言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20-02
“后真相”是《牛津词典》于2016年推出的年度词汇,也预示着互联网“后真相”时代的思维逐渐由网民的自发模式抽象为网络传播的一种主导机理。所谓“后真相”是指相较于新闻事实,网民更关注的是情绪、态度和立场,情绪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事实。这样一种机理也成为网络热点事件频发的动因。2018年4月13日,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第二次党建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法兴发表涉及复转军人的不当言论,“个别人觉得自己是个转业军人就了不得啦?转业军人怎么啦,转业军人都是好人啦?都是能人啦?你是能人你早就当将军啦,还转业到我这里来干什么!”5月22日,此不当言论的10秒视频被网民曝光,迅速引爆网络,围观网友急速聚集,涉军群体网民更是纷纷跟进,以受到“一万点暴击”伤害的心理强烈指责,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周法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网络上口诛笔伐的对象。随后,来自不明对象的强制删帖行动引来自媒体人的又一波集体愤怒,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发声。当事人周法兴在内部党员大会上的道歉讲话录音被爆出后,表明内部处置机制已经开启。但是,由于删帖行动带来的二次情绪激化,加之其道歉没有实质性内容,广大网民并不感冒,涉军自媒体人继续发问、指责,要求当事人和相关部门予以出面说明,个别官方媒体和机构迫于压力以非正面的方式隐晦发声,以期平息事态。
当网民的情绪还在跌宕之时,事件在看似正常的发展周期中逐渐消退。与一般新闻事件不同的是,此事件最终并没有一个看似清晰的真相,甚至没有网民真正地去关心事实真相。在网民扯起的“伐周”旗帜下,冲锋陷阵的是一股来自群体情绪的洪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另一种版本在“后真相”时代的互联网上波涛汹涌。在网络强大记忆功能下,此事件注定不会随着新闻的消散而完全消失,相反,由此触发我们对网络传播机理的思考将不断被
翻新。
1 背景围绕
有网民评论,互联网时代,一个人一夜成名是非常简单的——南京房产局局长周久耕需要一包烟,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需要一块表,主持人毕福剑需要一个酒会,而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周法兴书记只需要十秒钟讲话。事实确如网友所说,周法兴的不当言论原本是内部会议的一次讲话,不料却被人捅到网上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一个负面社会热点事件。诱因点很小,辐射面却很大。不管视频上传者的动机如何,决定與情被点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周法兴虽然是一位传媒业的高层领导,却对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缺乏清醒的认识。从大的方面讲,自2018年两会结束以来,全社会都在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的指示精神,国务院还专门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而4、5月也正是军队年度转业安置工作的关键期,加之近年來军改议题的热度持续在互联网处于高位,作为国家机构中的党委书记,周法兴发表此番言论实属政治上不够清醒。从小的方面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舆论场,可以关起门来过一时嘴瘾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媒介是人的延伸”,透过门缝的摄像头无时无刻把你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时代和环境背景围绕下,周法兴的不当言论直戳涉军群体极为敏感的神经,具有广泛的敏感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其产生的破坏力和危害程度成了事件爆发的内燃动力。纵观事件全程,存在两波重大的破坏力:一是不当言论带来的对涉军群体的集体心理伤害;二是强制删帖行为带来的对网络空间治理制度的质疑与疑虑。若批判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发出了的火不可怕,因为那是可以看到的,可怕的是沉默的大多数背后所累积下来的负因子,那是会浸入社会肌体下的坏死细胞,如果得不到清理,将会有害于网络空间的积极治理。
2 圈层围观
根据沃德舆情监测平台于5月22日01时至6月3日08时的大数据显示,同大多数與情传播规律一致,微博成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舆论场,信息数占比达97.65%,微信公众号平台数据量较少,主要的原因是删帖导致。在监测到的网民评价数据中,持消极立场者占42.38%,持中性态度者占42.63%。中性比例不小的原因,在于该事件涉及的对象群体相对集中,是一次典型的圈层围观现象。此事件网民及自媒体公号主要集中在涉军三大群体:一是本身拥有从军经历或亲属为军队从业人员的群体;二是军迷群体;三是临时性聚集群体。以这三大涉军群体为圈层的网民、自媒体公号在网上发表和转发文章、评论,促使各种碎片化信息聚拢,产生多元与定向扩散的流通,自发地形成信息的内聚和多层的联动,使事件的关注度成量级的增涨和传播,构建了消极评价的主体。此事件的特殊性还在于涉事主体的双方背后还存在着上一级的牵连主体。一个是党委书记,背后是传媒集团和国务院财政部;一个是退役军人,背后是军队媒体和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因此,出现了主管部门和主流媒体几乎全部处于失声的现象。事件的线下处理也只限于内部的会议和道歉,官方和主流媒体选择大而化之的静默。结果是一边的网民恨不得用唾沫星子让周书记倒台,一边的周书记却显出看似稳坐钓鱼台的架势,网上呈现“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的极端情况。整个事件的與情周期持续不到十天,舆论振幅距离不远,但與情烈度值很大。涉事主体双方没有博弈的输与赢,两败俱伤,互相伤害的结果可能为未来此类事件埋下一个危险的因子。
群体偏好、刻板印象等网民心理是圈层围观的基础,也是舆情危机产生的外源诱发力。此次事件中持中立评价的网民,大部分是由“书记”身份辐射到的网上仇官群体,其对事件本身的敏感度较弱,由一贯的“刻板印象”决定自己的立场,围观多,站台少,但他们的摇摆立场也很容易被“无形的手”拉向一方。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谢林提出过“倾斜模型”理论,在这个模型里,如果一个用户有50%以上的好友喜欢某个事物,那么这位用户也可能会跟随这个潮流。这种倾斜时间将会产生社会串联影响,某种趋势会在社会网络中广泛传播。如果某个人首先跟随了一种潮流,那么根据“倾斜模型”这个潮流会蔓延到整个社交网络。研究表明,不到用户总数1%的潮流,就能够影响整个朋友圈。因此,存在于“朋友圈”的圈层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网络传播力量。
3 情绪围攻
利用沃德與情监测平台大数据分析,5月22日01时至6月3日08时,以“周法兴,周书记”为关键词的信息达4 029条,其间,與情从22日早上7时开始出现,并于午后开始发酵,17时达到一个小高峰,此后略有下降,分析是由于晚饭时间大多网民停止关注。晚饭时间过后,“周书记事件”彻底引爆整个网络,晚间23时达到最高峰。而后由于强势的删帖行动,再加上后半夜网民处于睡眠状态,致使网上與情坠崖式下降,至23日清晨时分网上信息出现一度几乎归零的非正常现象。等到网民起床后发现情况,再次推动了强烈指责删帖行为的第二波次议题,网上公怒更甚。但由于对方掌握着删帖的主动权,與情至此虽有爆发,但始终被压在较低的水平线下,没有再掀起波澜。
在與情发酵的过程中,不当言论引发的网民集中爆发和因删帖而带来的二次恶性情绪对立,成为舆情形成和走向的最主要表现方式。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网民表现出的愤怒情绪占比达40.9%,悲伤情绪达20.95%,庆恶和恐惧情绪也占有一定比例。而相较于不当言论当天会场的情况,舆情一开始,网民就已自动忽略了周法兴言论的前因后果。分析原因,一是周法兴的不当言论本身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因素和敏感度,不需要其他事实就足以引起公愤;二是其言论的前因后果始终没有被公布,变相的表明真相其实无法说出口,或者说出来也立不住脚。再加上官方和主流媒体集体失声,散失了舆论引导最主要的外源作用力。个体对真相的关注转变为群体对情绪的围攻,网民更愿意用自己相信的事实去构建逻辑起点。由此情绪成为浮于事实之上的催化剂,迸发出了强有力的震荡波。
参考文献
[1]张阳春,王定立. 网络圈层传播的新特点——以“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为例[J].新闻媒体研究,2016(18):38-39.
[2]王灵芝.网络舆情引导与政府治理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