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施

2018-11-26 09:32卢晓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卢晓丽

摘要: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該文提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施,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和内容。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进行,教学过程采用“7S”现场管理。

关键词: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职业化;“7S”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2-0127-0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又是精品资源共享课。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下掌握网络专业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课程作用

课程内容职业化,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内容的优化与创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培养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主线,培养面向工作岗位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掌握网络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进行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理念

本门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实际的动态项目化课程。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真实的工作岗位为学习场景,以实际的工作任务、典型项目案例为学习载体,聘请企业专家为指导教师,实现课程体系按工作体系的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向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学习,提高双师素质。课程评价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企业岗位工作要求为考核标准,课程考核要充分体现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

3 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分析工作岗位的特点,采用“企业课堂”的教学模式,仿真模拟企业教学,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教学环境和具体考核标准,课程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4 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

校内要求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仿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室具体要求如表2所示。

5 用7S指导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采用“7S”现场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这七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网络组建与维护,将课堂看成一个工作现场,整个一堂课划分为7项管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并达到企业标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就能零距离融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 结语

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真实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保障,制定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已经初步完成,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还需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反馈中开发和完善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 吴欣颀,赵芳.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2] 张琳琳,王旭红,龚修端.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 何玉海,王传金.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

[4] 徐晓莉.高职院校新专业课程体系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