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华 曾晴 胡晶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互联网+”时代下主要技术力量的核心专业,如何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4-0089-02
1引言
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工业生产制造车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将是未来生产制造车间的主流技术,这些技术对未来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好机遇,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技术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面向社会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重视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養全过程,着力搭建创业平台,为学生铺就一条优质创业之路。
2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形式化,部分教师严重缺乏创业教育意识,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范围的事情,与自己上课没有太多的联系,因而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中没有或很少融入创业教育的相关要素,忽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没有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安排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拘泥于书本。培养模式陈旧,大多采取讲座的教学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授课的教师均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具备一支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且实践能力丰富的师资团队,师资力量的薄弱成为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硬伤。[1]
3“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建设创业实践平台,对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互联网+”时代下主要技术力量的核心专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应与当地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及结构优化模式相适应,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工学结合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4“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内涵、方式方法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从组织领导、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指导和公司孵化、校企合作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造就高素质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2]
4.1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
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汇聚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力量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借用校外行业资源,引入行业技术,建立长效的技术、人才合作机制,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学校、企业等多方位的系统育人、协同育人,使学生深入了解市场,提升产品意识、市场意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采用学院创业基地、大学生“U创空间”和校外创业孵化园三层大学生创业扶植平台,针对不同平台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创业孵化扶植内容,利用“湖南雨花创意产业园”“长沙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延农基地”等平台强化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基地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校园与社会,沟通学生和市场,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和社会报务。
4.2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互联网逐渐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同时对于产业程序十分了解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相关课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实战基地,构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课程、创业通用基础课程、创业商业训练课程和创新创业作品实战课程的四层体系结构,通过创业课程指导结合创业项目孵化,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材。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招生、培养、就业和创新创业进行有效的对接,充分利用学院教学科研资源,为高职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应用平台。
4.3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要拥有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网络和综合技术的知识与应用能力,而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础。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创业导师制度,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体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中的导向作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或指导协会,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吸收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加盟到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中。聘请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家等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推行“企业驻校见习工程师”团队,形成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4.4创建创新创业的学生社团组织
充分利用学校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创业者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社团,建立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借助校园传媒的力量,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宣讲国家和地方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创业活动空间,提升社团的创新意识。学生社团還可邀请成功创业人士走进校园,以创业交流报告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人成功创业经历的分享,现场讲授和辅导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3]
4.5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学校要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如“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的赛项,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通过参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5结论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机制的有利机会,根据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有效提升高职计算机毕业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灵明.“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31) :391.
[2] 王豪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J].企业导报,2012(4):192-193.
[3] 张惠淑.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初探[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7-60.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