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英
【摘要】朗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熟悉和理解文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引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其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都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大多数学校的早自习均设语文和英语。语言学习是在对语言文字的音、形、意掌握的基础上而展开的。而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读出声都会产生节奏美,这对进一步理解文章含义起到的重要作用是默读所不能及的,并且有的作者在创作时还会考虑到押韵的问题,这使文章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有韵律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什么有人读完文章总能准确地判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有的人读很多遍仍然对文意不能理解,原因就在于前者有丰富的读书经验,而后者读书甚少。
一、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不同的科目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数学突出表现为缜密巧妙的逻辑思维之美,美术突出表现为各种造型艺术之美,而语文之美表现在语言文字之美以及通过语言文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可以通过具体课文篇目逐步引导,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韵律美。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向往的,学生被语言的韵律美感染之后,更愿意主动朗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中有课文《姓氏歌》。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中国常见的姓氏,进而认识这些姓氏的汉字。课文的开始是由四个问句和四个回答构成的,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木子李”和“弓长张”的构成。紧随其后为避免重复和冗余,直接罗列了四个姓氏的汉字构成,分别是“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并且前两句结尾的“胡”和“吴”押韵,后两句“徐”和“许”押韵,押韵使读者在出声朗读的时候更加顺口。学生读出来会有韵律感,并且读的次数不需要很多遍便可以记住。文章的最后一段则不再对姓氏的汉字构成进行拆分,又变换了一种姓氏,将姓氏按照易读好记的方式罗列出来。最后两句添加了常见的复姓,并且两句的结尾“东方”和“欧阳”也是押韵的,以押韵的两个词作为全文的结尾更凸显了文章的韵律之美。由于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对常用汉字的学习仍处于初步的积累阶段。本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熟悉课文,进而熟悉课文中出现的汉字。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这是前提,还有必要由教师示范朗读并在朗读时说明文章押韵等精妙之处,或者播放音频教学资源。教师示范或者音频教学资源的播放,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独特的韵律美。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全班学生齐读。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一组一句交替齐读。文章的前两句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全班朗读独特的韵律效果,并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另外,由于分组是两组,在一轮朗读结束之后还可以交换朗读内容。以上是第二个环节,通过全班學生的齐读营造朗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这个环节结束后,还可以留少部分自由朗读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只需遵循自己的朗读节奏,并且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回忆并感受教师讲授的文章的韵律美,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朗读进一步熟悉和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的韵律之美还体现在其他类型的课文上,比较典型的就是古诗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今我们使用的汉字读音以及汉字的用法已经与之前的各个时期有很多的不同。古诗文中的省略、活用等文字现象较多。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选入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古诗文佳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古人作品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引导学生学会了其中汉字的读音以及某些汉字的基本含义,学生通过朗读便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师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独特的韵律美并通过朗读增进对其的理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写了舒适的田园生活。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三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押韵的,使得它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除此之外,古诗文的很多字词及其组合在现在的语言文字中的运用已经比较少了,但是将它们读出声却很有韵律之美,比如这首诗的“话桑麻”,虽然仅仅是三个字,却写出了诗人与友人谈论农事的生动画面,并且韵律极其优美。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出体现古诗文韵律之美的文字表达,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通过出声的朗读,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上文提到的课文的韵律美,还可以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山中访友》描述了“我”独自去拜访山里特有的朋友,表现了作者亲近大自然、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对改变如今很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与自然脱轨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自然优美的笔触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我”拜访的朋友,通过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朗读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带入进去,进而朗读出的效果即是文章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反之,如果朗读没有适当的感情注入,那么读出来就会流于平淡,反复朗读也只是单调重复。文中有一段“我”与山中朋友打招呼的描述:“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飞流的瀑布……”在朗读时,“你好”要读出生活中朋友见面的热情,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并且根据对各位朋友的细节描述,相应地读出柔美和气势磅礴的感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将感情带入其中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意境。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