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酵母生物絮凝剂的发酵工艺参数优化及特性研究

2018-11-26 11:02庭欣月夏祥谢翼飞陈成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酵母菌

庭欣月 夏祥 谢翼飞 陈成

摘 要 从藻水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2。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絮凝剂量、藻液pH和金属盐离子等,选择葡萄糖作为碳源,0.5 g·L-1尿素和0.5 g·L-1酵母膏组合作为氮源,培养温度为37 ℃,发酵初始pH值为7.0,絮凝剂加入剂量为1 mL,藻液pH值为12.0,金属盐离子选择5 mM MgCl2。在此条件下絮凝活性提高5%~10%。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酵母菌;培养条件;絮凝效果

中图分类号:X703.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1.075

絮凝剂又称沉降剂,是一类可使溶液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凝集、沉淀的物质。絮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技术,其优点是经济简便。相对于传统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生物相容性、无毒、无二次污染、生物可降解等优点。根据不同的废水水质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高效微生物絮凝剂,既能明显提高絮凝效果,还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絮凝剂投入量,从而降低处理成本。因此优化工艺参数,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发酵及作用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1-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培养基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由成都某小区的景观藻水中分离、筛选得到。

培养基:葡萄糖10 g·L-1、K2HPO4 5 g·L-1、KH2PO4 2 g·L-1、尿素0.5 g·L-1、酵母膏0.5 g·L-1、NaCl 0.1 g·L-1、MgSO4 0.2 g·L-1。

1.2 方法

将小区景观水室温放置一夜浓缩,倒去上清液。称取50 mL藻液(调节pH至11.5),加入1 mL氯化钙溶液(1%),搅拌30 s后,加入发酵液0.5 mL,搅拌

4.5 min,静置20 min,小心去除上清液,收集下面的絮体,10 000 r·min-1离心5 min,75 ℃烘干称重。直接量取50 mL藻液10 000 r·min-1离心5 min,作空白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源优化

分别选取1%乳糖、木糖、甘露糖、麦芽糖来取代葡萄糖,对比空白组(1%葡萄糖),按照5%的接种量,在30 ℃、160 r·min-1的摇床中培养2 d,测定发酵液OD600(发酵液过浓,稀释浓度1∶4纯水)和藻类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见表1,甘露糖略优于葡萄糖。考虑到价格方面,甘露糖更昂贵,所以从实际出发选择葡萄糖比甘露糖更合适。

2.2 氮源优化

分别选取0.1%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硫酸铵和氯化铵,替代原有的氮源(0.5 g·L-1尿素和0.5 g·L-1酵母膏),在30 ℃、160 r·min-1的摇床中培养2 d,测定发酵液OD600和藻类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见表2。从絮凝活性看,0.5%尿素和0.5%酵母膏组合为最佳氮源,絮凝效率可达88.20%。

2.3 发酵温度优化

将接入种子液的发酵液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摇床中(10 ℃、20 ℃、30 ℃和37 ℃)培养2 d,测定发酵液OD600和藻类去除效率。由图1可以看出,该菌株在37 ℃时絮凝活性达到最高值91.70%。

2.4 初始pH优化

将种子液接入不同初始pH(5.0、6.0、7.0、8.0和9.0)的发酵液中培养2 d,测定发酵液OD600和藻类去除效率。由图2可知,当初始pH为7.0时,该菌株生长旺盛且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值。

2.5 絮凝剂剂量优化

选择不同发酵上清液加入到藻类水中,添加量分别为0.250 mL、0.375 mL、0.500 mL、0.750 mL和1.000 mL,测定去除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当加入剂量为1.000 mL时,絮凝效率达到95.80%。

2.6 藻液pH优化

将藻液调至不同的pH值,分别为5.0、6.0、7.0、8.0、9.0、10.0、11.0和12.0,加入优化的发酵液体积,测定去除率。结果如图4所示,初始pH优化的最佳选择是pH=12.0。

2.7 金属盐离子优化

金属阳离子选择NaCl、CaCl2、MgCl2和AlCl3,每种3个浓度(1 mM、5 mM、10mM),测定去除率。从图5结果可知,最合适用作实验的金属盐离子为CaCl2,而金属盐离子为MgCl2,浓度为5 mM时絮凝效果最佳。

3 結论

本研究针对酵母生物絮凝剂J-2,进行了发酵工艺参数优化及絮凝特性研究。J-2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0.5 g·L-1尿素和0.5 g·L-1酵母膏;最佳培养条件:培养温度37 ℃,初始pH=7.0。最佳的絮凝特性条件为絮凝剂剂量1.000 mL、藻液pH=12.0、金属盐离子5 mM MgCl2。

参考文献:

[1] 洒威,李刚.絮凝性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47-2049.

[2] 陶然,杨朝晖,曾光明.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8):76-81.

[3] 马放,段姝悦,孔祥震.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7-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酵母菌
一滴河水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牛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碳源代谢分析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知多少?
能让面包变“胖”的酵母菌
酵母菌感染,怎样才能不误诊?
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例谈江苏省必修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学科酵母菌B级考点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