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回收显成效,绿色方案解困局
——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综述

2018-11-26 06:24
甘肃农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农膜示范县利用

“早在198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就引进了地膜覆盖技术,快速实现了地膜植棉机械化。目前,新疆以及新疆兵团覆膜种植的农作物已由棉花扩展到番茄、玉米、甜菜、辣椒、瓜类等,总面积5000余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回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来,地膜覆盖技术逐渐在玉米、棉花等作物中推广应用,这一技术使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被人们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据统计,2015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达2.75亿亩,使用量达145.5万吨。而据预测,到2024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将达3.3亿亩,使用量超过200万吨。

由于增产效果明显,地膜覆盖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迅速普及。“成也地膜,败也地膜”,如此大规模的地膜使用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在农业提质增效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却也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衍生出了“白色污染”这样的负面产物。一方面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而另一方面是导致村容不整、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不损害农户利益,又能够控制污染,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省开展了大规模、多方面的农膜回收利用行动,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政府引导,强化监督,做好源头防控

目前传统农用塑料地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PE),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据统计,我国农田每年会新增20万至30万吨不能降解的残留地膜,使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破坏生态环境。

而行政推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防控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方式,利用政府引导,强化监督体系,做好源头防控工作。

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结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明察暗访发现的相关问题,抽调部分市(州)农业环保站负责同志组成4个督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44个重点覆膜县(市、区)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交叉督查,达到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交流、推动工作的目的。根据农业农村部《农膜回收行动方案》要求和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创建45个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的任务目标,省农业农村厅立即制定印发了《甘肃省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和《甘肃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方案》,对全省开展农膜回收行动及示范县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指出了开展农膜回收行动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指出了重点任务、完善了技术措施、强调了重点工作,强化了保障措施。

属地管理,重点防控。2018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列入省委1号文件,省农业农村厅将这项工作纳入了与各市(州)农牧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之中,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靠实乡、村两级农膜回收工作责任;明确享受资金扶持的企业实行包片回收责任制,督促回收加工企业落实回收责任;对纳入招标采购范围的农膜生产企业,要求严格执行供膜区废旧地膜回收协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对工作不得力、监管不到位、农田地膜残留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公开曝光和行政问责。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督促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落实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指导和监管责任,在春秋两季农资打假专项活动中,将地膜纳入监管和查处的重点,协调农牧、工商、质监、供销社等部门共同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抽查,对检查出的不合格地膜样品涉及的产品及生产厂家进行通报和处罚,坚决打击省内超薄地膜、劣质地膜的生产、流通和使用。

以奖代补,政策引领。收网点和加工利用企业是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只有健全网点,做强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废旧地膜回收和加工利用两个环节的工作开展,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化利用。一方面,我省健全标准网点保证残膜回收。按照“十有”标准,在45个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扶持新建了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200个,各示范县根据各地回收实际,合理布局网点,签订包片回收协议,督促网点以合理价格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各专业化回收网点积极参与开展“交旧领新”“以旧换新”活动,并负责对包片区域内农民未捡拾干净的废旧地膜进行了清理回收。同时鼓励回收网点引进适用本地区的废旧地膜回收机械,开展机械回收。另一方面,扶持加工企业促进资源利用。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县废旧地膜回收加工龙头企业根据其回收加工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督促其设置合理的回收价格,充分调动农民、商贩的交售积极性。各地农业环保部门与企业签订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任务书,确定了废旧地膜回收最低保护价及回收加工总量目标,通过项目带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捡拾、回收、利用等各环节有机衔接,充分调动了地膜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者、社会化服务组织、回收利用企业等多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开展项目带动是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有效手段。一是分区域推进农膜回收行动。根据甘肃不同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地膜使用特点,在中东部旱作农业区,结合国家旱作农业项目,广泛推广使用高标准地膜,全面实行“交旧领新”;研发改进适宜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的地膜回收机具,加快推进地膜捡拾机械化;大力推广“一膜多年用”技术,实现地膜减量化。在河西灌溉农业区,针对该区域长期大量使用超薄地膜,残膜碎片化比较严重现状,大力推广使用高标准地膜,建立“以旧换新”激励机制;积极研发能够与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相配套的地膜捡拾机具。在南部地区,全面推广使用高标准地膜,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研发小型、便携、高效的地膜捡拾机,采取人工与机械并行的方式捡拾回收地膜。

试验示范,多方探索,创新废膜降解新途径

在培育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市场,高效开展地膜回收利用的同时,我省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试验示范,研究地膜残留的危害性、筛选有效提高回收率的农技措施、探索地膜减量化使用和替代产品使用新技术

强化试验研究,开展可降解地膜应用试验示范。通过对2015-2017年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所获数据进行筛选,选择了2家适用性良好的可降解地膜产品,按照2000亩的规模,在山丹县开展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覆土马铃薯上的大田示范,全面综合评价全生物降解膜农田适应性,为在全省进一步示范推广可降解地膜提供科学依据。7月中旬,在山丹县举办了全国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省以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技术为代表的地膜残留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工作。

固本培基,开拓创新。科技是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重要支撑。一是为加强地膜应用和残膜污染监测,省上制定下发了《农田地膜残留量监测工作方案》,在45个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按照每10万亩一个点的标准,建立废旧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200个,各县区按照统一标准及时采集数据并处理上报,为摸清全省地膜残留底数及变化趋势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组织省内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研制适合我省不同地域特点的废旧地膜回收机械,先后开发出耙齿式残膜清理机、滚筒式残膜清理机、自卸式双升链卷轴废膜捡拾机等机型,为高效捡拾废旧农膜、实现专业化回收提供了关键保障。三是委托科研院所、高校或企业,对地膜替代技术和地膜减量化使用技术开展试验研究。项目委托单位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环保高效地膜,厚度达0.15-0.22毫米,可反复使用5-8个种植周期,且在8个种植周期后,仍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较强的拉伸强度,可全部回收再利用,实现了地膜的减量化、全回收、零污染。目前,该项技术正在我省17个县的蔬菜作物上进行试验示范。四是组织开展地膜替代产品试验示范,依托农业部可降解地膜对比评价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我省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和特定种植模式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在山丹、安定、榆中、永昌4个县开展应用示范,全面综合评价全生物降解膜农田适应性,为全省进一步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提供科学依据。

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传播回收利用新理念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效率慢,成本高,即便有许多奖励政策和环保性能较好的可降解地膜,仍旧有许多农户都有“嫌麻烦”“太贵”“不划算”等思想。因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也是废旧农膜回收的重点与难点。

广泛宣传,积极引导,营造发展环境聚共识。引导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是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基础前提。通过承办全国及全省废旧农膜回收行动推进会,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借助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废旧农膜残留污染危害和回收利用好处等举措,回收利用废旧地膜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切实增强了农膜生产者、使用者、回收者、监管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中,由于政策、宣传到位,农民捡拾回收废旧农膜的意识已经全面树立,基本做到了废旧地膜应收尽收,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根治。以我省会宁县为例,该县常年地膜覆盖面积超过130万亩,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家、初级加工企业8家,乡村回收网点28个,常年从事废旧地膜收购的流动商贩约有50多人。由于使用高标准易回收地膜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普遍共识,加之回收每亩旧地膜可得约11元左右的补偿收益,平均每户旧膜增收可达200~300元,带动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

“废旧农膜也是宝,回收利用不可少。国家专门定条例,鼓励回收有奖励。正宁农业科技县,农膜用量万吨计。一斤废膜不值钱,积少攒多也是利……除害兴利人有责,生态文明我做起。”我省还创作了朗朗上口的农膜回收歌,用老百姓喜爱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传播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理念。

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行动开展以来,我省以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和河西灌溉农业区为重点区域,以玉米、马铃薯、蔬菜为重点作物,以高标准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在全省启动建设45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在临泽、广河、合水三县试点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山丹、永昌、榆中、安定等县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在肃州区等17个县的蔬菜作物上开展了高效环保地膜试验示范,委托2家地膜生产企业开展了地膜减量化研究,委托4家机械研发企业及高校开展了残膜捡拾机械研发。2017年45个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共建成专业化回收网点200个,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228个,扶持回收加工企业152家,推广高标准地膜1891.54万亩,高标准地膜推广率达87.99%,回收废旧地膜11.67万吨,回收利用率达80.56%,辐射带动全省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1%,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水平持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农膜示范县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南充综合试验站全力推进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贵州: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