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融合

2018-11-26 16:29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外教学内容高职

钟 淼

1 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

1.1 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生命”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者构成,生命教育自然是对以上三者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可以融入到教学的任何课程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增强学生体能和体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简单地说,体育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增强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然而高职院校的其他课程,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理论实践知识的。由此可见,体育是跟生命教育最接近的一门科学,体育教学成了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1.2 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点

首先,生命教育和高职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其次,高职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练习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自然生命。“生命在于运动”,不进行运动,生命的质量将大打折扣。再次,“生活即教育”。生命教育和体育教育都源于生活,生命教育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健康的生活中学习,不仅要收获知识,还要收获乐趣;而体育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责任感,获得健康的体魄,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生命教育是要使人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体育教学通过团队学习和竞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遵规守则的态度等等,无不是健康人格的合成要素。

2 生命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合的现状

2.1 教学主体不明确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起到引导或主导作用,学生也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教师的强行灌输,没有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接受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成长,违背了教学的规律,也有悖于生命教育。

2.2 教学内容不新颖

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比如一套健身操跳几年,新的规定动作都出来两套了,还在教以前的套路;比如教学生如何学会动作技能,结果课后学生完全用不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一年下来只有技能学习,毫无理论灌输,学生不懂终身体育的理念,比如有些学院为了提高体质测试成绩,一味的在课堂上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等等。体育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上,而没有考虑到体育的趣味性、延展性和终身性,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悖离了生命教育。

2.3 教学方法太单一

现在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其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备受大家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的“满堂灌”或者“放羊式”仍然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中出现,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能体现出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科技发达,互联网+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学生凭借一台手机或者电脑就能学到他想学的东西,若体育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没有特色,学生对课堂学习便会失去应有的主动和兴趣,有可能转

而投向其他方式学习,也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发展。

2.4 教学环境太沉闷

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处于变革中,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实际校园面积没有增大,因此体育教学场地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时候一个场地多个班级上课,上课人数众多,环境嘈杂,班级之间相互影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环境下,根本谈不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场地设计,运用各种器材投入教学,谈不上使用现代教学仪器来方便体育教学,更加谈不上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了。

3 生命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合的路径

3.1 扩展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贴近生命教育

首先,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要具有实效性,应该跟据学生的未来就业环境和职业特点来选择和扩展。高职院校大多培养劳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体育的健身功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比如服务行业的,得注重学生腿部力量、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练习;比如机械加工行业的,得注重学生腿部、手臂和腰腹力量的练习;比如办公文员类的,得注重身体协调性和放松练习等等。其次,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项目。课堂教学如果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轨,便失去了体育的意义,因此在内容选择上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社会热点高的项目,能让学生在离开课堂后还可以进行锻炼,实现终身体育的理念,比如男生的篮球、足球、羽毛球,女生的瑜伽、健身操,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开展游泳教学和素质拓展。最后,体育课程内容不能脱离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比如生理卫生、运动营养保健、心理健康、运动处方、各项运动的规则与裁判知识等等,使学生明白运动的原理、意义和规则。

3.2 建立全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

所谓“艺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有高超的、令学生信服的技艺。作为体育教师,运动技术动作是否规范协调,是否优美,就在于平时是否积极练习了,教师优美规范的技术动作能够感染学生,教师努力学习的精神亦能感染学生。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平时在教学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传递生命的信息,在课上和课外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引导。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生命教育的目标。首先有人性化,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修养。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最后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

3.3 改革课堂教学,构建拥有生命特色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是体现生命教育的场域,新颖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干净整洁的教学场地,整齐漂亮的体育器材,无不散发着生命的力量。首先,体育教学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身体的体验和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合理利用,适当增加趣味性游戏和比赛,活跃课堂氛围;利用互联网,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通过QQ、微信、微课等进行课外辅导和教学,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翻转课堂等,与时俱进,适应生命的发展。再次,注意控制班级人数,尽量控制到40人以内,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另外在每班培养几个体育骨干,在课堂上协助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最后,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适应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

3.4 丰富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拓展生命教育环境

开展生命教育不应只局限于体育课堂,应延伸至课外,积极响应《阳光体育》的号召,鼓励在校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微博、微信、QQ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学自练;其次,教师可以开发微课、慕课等,对学生进行课外的教学,没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到网上进行搜索学习;再次,学校可以成立各种体育项目的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的活动,来带动广大学生进行锻炼;最后,利用学校的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参加的学生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生命教育的环境。

[1] 但艳芳,李新科,陈晴.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源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 杨汉春.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诉求、融合及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5).

[3] 舒宗礼.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课外教学内容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