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虎
健康中国背景下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建议
杨晓虎
(陕西省汉中体育运动学校,陕西 汉中 723000)
对健康中国背景下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效果进行思考,旨在为中等专业体育院校人体科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指出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难以适应时代的变迁,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方式陈旧等制约因素,建议提升教师水平,改善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人体科学方向的必修基础课程 ,随着健康中国时代的到来,体育大国的构建,倡导“体医深度结合,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对体育学科中传统的“老三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运动解剖学的教学存在着知识信息量大,教学课时的压缩的现象,同时,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方式也存在着缺陷,已无法适应健康中国时代学生学习的需求,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需要。
从新中国建国初,我国开始筹建六大体育学院,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以来,解剖学就是体育学的基础课程,早期称为人体解剖学,主要教学内容从医学的基础课程解剖学移植过来的,以人体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与体育相关的内容较少,实用性相对较低。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中国的体育界扩大了对外交流,借鉴了发达体育国家的经验,开始注重体育理论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人体解剖学课程也更名为运动解剖学,与人体运动的相关内容大幅增加,现今,人体解剖学课程成为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等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随着健康中国时代的到来,深度的“体医融合”,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推广,不仅需要改善体育条件与环境,更需要改变人们的传统的健身健康观念,社会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对我国的群众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这就对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运动解剖学是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运动训练指导,群众体育科学化干预的基础理论之一。其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否重视这样简单的问题,还有教师自身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的问题,教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解剖学基础,这些因素都是影响着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特点之一是教学内容相对较大,运动解剖学知识量占比大,名词较多,占教学内容总量的70%以上,并且难于记忆,较为枯燥,教学中还有1/3的课时是实验课程,对教学计划的安排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特点之二是运动解剖学的授课内容主要讲授人体的机体重要运动器官、肌肉、骨骼、身体形态的结构、各个与运动密切相关的组织器官的构成以及部分运动动作解剖学基础与原理等等,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要求相对较高,对于中等专业的体育生来说,正处在青春期,活泼好动,同时从未接触过运动解剖学,教学内容相对于这些群体显得很抽象化,既难于理解又难于记忆,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特点之三是中等专业学生对体育认知也是很肤浅的,对运动解剖学基本上是零基础,学生很难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主观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运动解剖学课程中一部分是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另一部分是与运动相关的知识,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动作、技术、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更新着解剖学与运动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更新自我的知识储备。此外,课程改革压缩了运动解剖学课的教学时数,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仅仅只有一些简单的生理常识,基础差,客观上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运动解剖学教学中,需要有相关的教具进行辅助教学,比如,骨骼标本等,由于运动解剖学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授课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生活在新时代知识来源渠道广泛的学生,教师采用传统的单调的、枯燥的板书和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改进教学条件是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现行的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辅助条件是制作课件进行授课,PPT的使用避免了板书和挂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授课效果,但多媒体教学需要把窗帘拉上,效果才能提高,同时使得教室的光线昏暗,特别是在春、夏天,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1],此外,还有一定教学时数的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观摩尸体等,中等专业学校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条件相对大学条件较差,在教学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等专业体育院校,以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专项技术学习和体能训练是很重要的内容,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同时,每学期还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身体消耗比较大,精力分散。理论与文化课时间减少 , 平时与教练员沟通的多是相关训练的问题,在生活中也极少涉及运动解剖学相关问题,其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人体科学课程的认识存在误解 , 不喜欢也不认真对待[2],加之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名词多、术语多、人体科学的专业性、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需要花费更多课外时间进行学习这样的课程,很多学生力不从心,不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影响运动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运动解剖学课堂,自身存在着的在各种缺陷与不适应性逐渐暴露出来③,灌输式、填鸭式、照本宣科式、单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接收和消化大量知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入,降低了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运动解剖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各类中等专业体育院校都将运动解剖学作为理论课程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通常安排在上午第一第二节课,中等专业体育院校一般都会要求出早操,以发展学生的耐力和柔韧性,学生早上进行了一定强度的晨练之后,再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内容是许多体育专家学者通过多年的辛勤研究总结凝练出来的,多年来,教材的相关内容基本没有太大的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科学的综合化和交叉渗透,是体育发展的趋势。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要想寻求创新与突破,取得好的成绩和得到有效的推广,就需要体育人具备与各种竞技体育训练方法创新相关的与大众体育普及与推广效果提高的基本的运动解剖学理论基础,这就要求运动解剖学教材编写首先要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密切结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应创新性地编写一系列专业特色运动解剖学教材。
在运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积累,对其的研究,以及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提高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专业体育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落后的运动解剖学知识、教学的认知,向学习型与智慧型的教学转变,加强运动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体育内,同时,教师还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相关管理部门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加强在职教育,与同行进行学术与教学方面的广泛交流,要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学条件是保障运动解剖学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各个办学单位的办学条件相对以前有较大的改善,也应该意识到教学条件对运动解剖学教学的影响作用,重视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必要的教具、模型等器材,为运动解剖学的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步消除一次性教育的思维模式,结合体育学科高速发展的实际,借鉴和吸纳其他学科已经成熟的各种教育教学新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教学手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服务于本地区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引进启发式和讨论式和探究式、“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讲述加板书形式,配合活体观察、标本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多种媒体并用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取向信息互动[3]。
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对中等专业学校运动训练为主的学生,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的,每天要承受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很难集中精力,要多给与积极阳性的鼓励,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理解运动解剖学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在专项技术学习和体能训练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应认真仔细观察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及时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兴趣始终跟着教师的讲授内容走,倡导学生对竞技体育各种大型比赛,优秀运动员成长经历,技术特点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实时进行解释与分析,提升学生参与意识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在每个教学单元中,专门留出一定的课时,由学生自主进行准备,轮流讲课,一方面对学生的资料准备,语言表达都是很好的锻炼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五,改进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改进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倡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行为,丰富授课体系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积极推广形成性评价体系,提升运动解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运动解剖学课堂的教学改革需求愈加迫切,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革新教材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改进办学条件,丰富与推广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完善手段和方法,深入了解制约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调动教师与学生二者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学有法,无定法,最合适的就是最好[5]。以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改进的培养模式,结合运动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为培养健康中国时代高素质体育人才服务。
[1] 刘宇飞.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及设想[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68.
[2]廖小华.对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10-111.
[3]刘宏骞.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2):69-71.
[4] 何祖江.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6(1):144-146.
[5]张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05.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Sport Anatomy’s Teaching Eff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YANG Xiaohu
(Hanzhong Sports School, Hanzhong 723000,Shaanxi, China)
杨晓虎(1963—),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